第一次船只公开交易会,将部分船只贩卖给百姓用作商船。第一批提供的商船都是来自李舜臣所部朝鲜水师带来的船只,以及徐海所部的倭寇所驾乘的船只,主要以楼船和关船为主。随着李舜臣等人的投效,以及倭寇集团的歼灭,夏国已经先后获得了超过900艘舰船,主要以明代福船和倭人大关船为主,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的朝鲜楼船。这些战船有大有小,基本都能适应海上航行。有了这些新收获的船只,再加上船厂原先所生产的100多艘战船,整个夏国的战船数量已然超过千艘,其中类似郑和宝船的大型舰船就有上百艘。如此多的战船,完全足以装备一支三四万人的水师。然而,以夏国如今的水师规模,就算是扩编之后也根本用不上这么多的船只,其中将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船只将会被闲置。对此,兵部原先所提的意见是将其集中到海港镇和临水镇进行封存,等到夏国的水师规模提升以后再将其取出使用。这一提议在朝会上却是被赵安给直接否定了。在拥有了建造郑和宝船的技术水平以后,对于那些较小的楼船和关船,赵安已经根本看不上了,就算以后夏国的水师规模再度提升,他也不准备让夏国的水师装备这些战力低下的船只。朝会上,经过一番激烈热议后,赵安最终拍板决定将这部分多余的船只全部贩卖给夏国民间用作商船使用。理由有三:首先,这些空置下来的楼船和关船闲置在港口,不仅是对物力的一种浪费,还会占用本就规模不足的港口设施,不利船厂和水师营地的扩建。第二,这些闲置的战船若是想要将其再次利用,则必须要花费不少的人力来看护和保养这些船只,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夏国的财政将是一笔负担。将这些船只贩卖给民间百姓,不仅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同时还能增加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一举两得。第三则是,在夏国的未来规划之中,赵安可是把海洋商贸作为夏国未来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这项工作自然是越早启动越好。将船只贩卖给民间百姓,可以大大加快这项工作的进程,在夏国的造船业还未完全发达起来之前,为民间海洋商贸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一条开海令的颁发也就顺理成章了。开海令颁发以后,作为唯一定点销售舰船的海港镇立刻就迎来了一波人流高峰,他们几乎全都是冲着这些舰船来的。赵安虽是准备在民间大兴海洋商贸这一行业,但考虑到眼下夏国初定,国内有实力的百姓有限,能买的起商船的少之又少。所以,在第一批的贩卖名单中,对外出售的船只就只有200艘,是淘汰下来的这些船只里体型较大的那一部分。而这200艘船只公开交易的日子就在两日之后,也就是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