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看天水违行,叹人心私贪
天向西转,水向东流,双方目标相违背,背道而驰,如此卦象喻示纷争诉讼,您可以看看这个比喻有没有道理?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不无道理。
天下纷争,多纠于利!
从事物发展的链条看,需卦所阐述的是,人生或事业发端之后,在条件尚不具备、时机尚不成熟之时,通过“饮食宴乐”而待机以成其事的道理。
这个过程看似平静,其实,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与危机。饮食宴乐,口中要有吃食,对于一个人,可能是一顿饭、一天的饭、一个月的饭、一年的饭;而对于一支讨伐征战的部队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一顿、一天、一个月的人吃马喂都无法保证征战需要,因此,保障和供给就必须上升到战略地位来对待,否则,纵有百万军队,也无异于败兵枯骨,所以,在历史长河征伐的烽烟中,会屡屡发生偷袭火烧乌巢等事件。
乌巢故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坎下讼天水讼
屯粮于乌巢,曹操亲率五千精兵夜袭乌巢,成功地烧毁了袁军的所有粮草物资,袁军大败于官渡。
我们现在国家太平,无天下混战,那就广募人才开公司办企业吧,人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回避不了“饮食宴乐”的物资保障供应问题。在童话中我们经常听到“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浪漫事,可现实生活中,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供应,不可避免会发生摩擦争斗诉讼,陷入纠纷的深渊,最终可能耗散人的意志,造成队伍涣散,企业凋敝,关停并转。
这么看,饮食宴乐、物资供应,就不能视同儿戏了。
对待这方面的问题,姬昌在观察天地间万物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给出了什么样的开示呢?
在羑里的日子里,西伯侯姬昌随着日升日落,常常看着向西运转的天空与滔滔东流的河流发呆。
风云变化的天地间常常出现这样的景象:雷电雾雨,纷纷扰扰,好端端的云彩愣是婆娑一地,山洪暴发,泥石流肆虐,道路被冲毁,楼房倒塌,洪水泛滥,汇入江河,向东奔流。从相对的角度看,天,越来越清爽高远向西挪移,江河之水则难以平复心中遏制不住的不平心情,喋喋不休地向东而去,一泻千里,总有发泄不完的怨愤和不满。
天与云水本应和谐共处,像乾卦所阐释的那样,“品物流形”,催生万物,但是由于各自秉性相异,目标相悖,行为背道而驰,离心离德,结果距离越来越远。
反复揣摩“天与水违行”的景象,姬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自从继承西伯侯位以来,犬戎、密须、黎、邘(qin)、崇等国从来不消停。
犬戎是古代族名,又叫猃狁(xiǎnyun),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
密须,据史书记载,远在唐虞夏三代时,在今甘肃灵台县有一个叫密须的古地,至殷商时正式建立古密须国。
黎为古诸侯国名,在今山西黎城。
邘,周文王征服的部族,西周建立后为诸侯国名,周武王之子邘叔之封地。春秋时为郑邑。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西万镇邘邰村。
崇国,古地名。夏、商、周都有崇国。虞夏之际因为夏禹之父鲧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称“祟伯鲧”。周代的崇国可能在丰、镐之间的关中地区,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鄠邑区一带,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公元前1051年被周文王灭,并在此建都作丰、镐两京。
那时候,“国”很多,“邦”不少,当时的邦国充其量也就是现在一个地市的行政建制。
天天钩心斗角,打过来,打过去,倒是很热闹。这些小国从来都不消停,争来打去,不就是为了土地、财宝、美女、粮食吗?根源不就是私心贪欲过重吗?姬昌自己勇武勤快先后把他们给收拾了,可是,武力治乱不治本。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好心理问题。
于是姬昌描摹卦象“讼:天水讼,乾上坎下”,给出了“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这样的开示。
对避讼、戒讼、止讼、息讼,西伯侯苦口婆心给出风险警示与忠告。
信,则天下太平!
悖,则世界陷于纷争!
讼卦上卦之象为乾为天为阳,其性质向上,下卦之象为坎为水为阴,其性质向下,两象相斥,并且天往上升,水向下坠落流动,“天与水违行”,双方目标相违背,背道而驰,这便是讼卦的卦象。
讼卦象辞是说:天西转而水东流相违背而行,象征不和睦而争讼,有德行修养的人对此深有感悟,要引以为戒,在办理事情的时候,须深明慎初治本之理,当先“谋”其“始”—例如宣明章纪、判明职分、洽谈要约、明确罚则等,以杜绝争讼于未萌之前。
《说文》曰:“讼,争也。从言,公声。”表示许多人同时说话。本义指争讼、争辩、争斗。《经典释文》曰:“争也,言之于公也。”讼卦象征争讼。天向西转,水向东流,双方目标相违背,背道而驰,如此卦象喻示纷争诉讼不无道理。因此,君子做事要从中受到启发,做事时要预先谋划好,慎争戒讼。讼卦所揭示的是物欲纷争驱驰物利必然引发的争讼之道。
看自然纷扰物象,不免联想到俗性十足的人。虎狼贪婪十足的习性,人一样也不少,而且,身陷权力、利益旋涡里的人,可能求之更甚,姬昌收拾的那些小国或部落首领,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私心贪欲膨胀,诚信受阻,侵害他人或公众利益,是纷争执讼的根源。
这就好比人们各自怀着私心,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思想不能统一起来。所以人们在争夺利益的同时,便会引发争斗,常常引发诉讼。
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杠杆自行调解,发挥了作用,繁荣了经济,但是“向钱看!向钱看!向钱看”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为了钱,假烟、假酒、假药、假学历……时有出现,诚信受到严峻的考验,药品安全、食品安全、互联网安全成了国人最大的担忧。
诚信是社会安定的基石,现在,我们不妨先看看讼卦的开示,对我们走出诚信危机的怪圈和精神危机的怪圈有什么好处。
第二节
探争讼根源,看人性善恶
人性善恶争执几千年,带有主观色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应该从人的本能着眼。作者跳出善恶之争的怪圈,从植物趋光向阳看,人的本能具有“利己排他性”,存在自私自利的私心,利欲失衡,诚信受阻,常常会纠结产生纷争,发生诉讼,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讼卦卦辞是“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讼卦彖辞是“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要了解讼卦卦辞和彖辞的意思,我们要首先学习下面几个字:窒。《说文》解释:“窒:塞也。从穴至声。”塞,阻塞不通。《吕氏春秋?尽数》有“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鼻则为鼽(qiu)为窒”的说法。
惕。“惕是形声字,忄为形,易为声。惕的本意表示敬的意思,即小心谨慎。”从象形表意看,不管是日月更迭,还是小鸟飞翔,大的变化迹象和小的变化细节都要放在心上谨慎对待,才称之为惕。中吉,指坚持中正之道会吉祥。终凶,指最终结果凶险。
渊的甲骨文、金文之象形字像一个中间有水回流的深潭,本义指回旋的水。有深潭、深池之义。比喻灾难或麻烦事。
讼卦象征争讼,产生这种情况,是诚信被阻塞导致的(有孚窒),面对利益纠纷和争讼这样的事情,要小心谨慎对待(惕)。日常的争讼是怎么产生的呢?面对利益,阳刚之气上撞,面临凶险不知畏惧,双方或多方都不谦忍退让,而坚持中和之道对待与处理争讼是吉祥的(中吉;刚来而得中),不会导致损失和伤害扩大与升级,若始终争讼不息,则有凶险,穷极争讼不能成功(终凶;讼不可成)。利于拜见德高望重的、圣明的大人物(利见大人)指点迷津脱离争讼的状态或局面,崇尚守正持中(尚中正)进行决断,不适宜于去做像跋涉大山大河那样的大事铤而走险,恃刚乘险将陷入深渊。
乾天西转坎水东,背向而行起纷争;利见大人不涉川,惕中吉祥最终凶。
荀子在《国富》中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关于人性的善恶,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现在的《百家讲坛》,争执了几千年,争得面红耳赤的,都是孟子、荀子之类翘楚,几乎是一言足以定乾坤的人物。
这种争执,在象牙塔里、佛道坛内、荒郊野外,以掷骰子为教具,玩一玩,不负责任,也互不受伤害是可以的。反正他们有的是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只要不误导民众视听面对利益做出错误抉择,他们爱讨论什么就讨论什么。
进入现实社会中,如果还像书呆子或古学究那么天真地想问题,可就不行了。
害己!
也害人!
对人性缺乏正确认识和判断,在与人交往中会有吃不尽的苦头。此所谓“可小事,不可大事”。
在重大决策上可能会发生天大的失误。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当年与其一起打天下的,到晚年都有了妥当的安排,只是交出了兵权,还算不错。
与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功勋可就惨了,几乎后来都被朱元璋杀了,只有刘伯温和徐达逃过了劫难。
关于人性善恶的争执,带有主观色彩,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观察人、对待人,我们应该从人的本能着眼。抓住这个关键,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的本能是什么样的呢?一言以蔽之—“利己排他性”。自我、偏狭、固执、封闭,由于人的本性导致了精神危机,在精神危机的深渊中人们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关于人性,为什么要跳出善、恶之争的怪圈,而从“利己排他性”
的本性来看待呢?我是从长时间观察植物向阳趋光的本性得到的启示。
相近的两排树,相邻内侧的树枝并不繁茂;而外侧则繁茂异常。当群山万木丛生的时候,每一棵树,都拼命向天空伸展枝叶,唯恐得不到阳光而夭折。
人的本性是“利己排他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易经》六十四卦所讨论的道德修养问题,都是基于对人“利己排他性”的本性认识为基础的,如果人性都是善的或恶的,也就没有必要制定道德伦理规范。
针对人的本能本性,克己修德,养成互尊互爱的美德,营造和睦友善的关系,才能为深陷精神危机的人们提供修养身心、增益美德的法则。增强心理品质,我们才可能脱离精神危机的深渊。
耳提面命的说教是苍白的!
陷入深重的劫难,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才有可能幡然醒悟!
由于人的本性具有“利己排他性”,存在自私自利的私心,利欲失衡,诚信受阻,常常会纠结产生纷争,发生诉讼,这是必然的事情。
对待争讼应小心谨慎行事,坚持中正之道吉祥,不管处理得好,还是不好,最终结果都是凶险的。处在争讼关系之中,居上者刚健,居下者凶险,居于险境之人不肯让步,则加剧争讼态势。
面对争讼,要慎初重视本源,进行正确引导,避免争讼事件发生。
争讼事件既然发生了,要把握正确有效的原则,避免争讼事态扩大或升级造成更大的伤害。人应该有正确的利益观,人与人之间应该有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现实生活中,基于占有欲,受趋利好财心理驱使,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诚信受阻的现象,有些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的侵害,就会发生争讼。
争讼是由于契约签订时考虑不周全导致的。因此,一定要认识到:乾天西转坎水东,背向而行起纷争;利见大人不涉川,惕中吉祥最终凶;诚信受阻是根源,趋利纷争是表征;利欲失衡常纠结,互不相让易生讼。
居于争讼之中或有争讼不平之心态,不宜于去做像跋涉大川大河那样的大事,因为容易掉进凶险的灾难旋涡。
第三节
面对利益纷扰,崇尚中正慎争
持中不偏可吉祥,刚强乘险陷困境。遇事相争不可长,守正持中可避凶。
讼卦六爻警示应该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陷于诉讼纷争中的人要看,经常洽商重要事情的人更要看。懂得这些道理,不一定占便宜,但可避免重大损失与灾祸!
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陷,彼此反对,定生争讼。
持中不偏可吉祥,刚强乘险陷困境。
遇事相争不可长,守正持中可避凶。
从避免争讼发生和正确处理争讼事件的角度看,在利益面前,应该坚持中正的原则,慎思“当”与“不当”,妥善处理好利益关系,慎争戒讼。对争讼最终的结果,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胜不喜极,败不伤悲过度。知足常乐,不争强好胜,在处理争讼上,坚持调和的原则,持中不偏,互谦互让,不刚强乘险,否则会陷入困境。要明白“作事谋始重本源,讼不可极禄不争”的道理,在谋事之始要慎重,从事情的起始就止息事端,消弭芥蒂,防患于未然,免得陷于争讼的泥沼,在面对利欲纷争之时要平和,超然得失之外,避免事态扩大升级,造成心理伤害或性命之忧。否则,参与争讼者,即使打赢官司,也不一定会得到利益,结果会造成沉重的心理伤害。
对待争讼,要慎思慎为。发生争执是否争讼,讼卦六爻分析了六种情况,需要慎重定夺,妥善对待。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面临争讼或争讼初起时,头脑中要有端正的思想认识—“不可长久为斗讼之事,以讼不可终也”(孔颖达《周易正义》),不要轻易与人陷于争讼之中,不可久缠于争讼事端而长久不停;争讼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与人争讼毕竟是不可长久之事(不永所事)。诉讼与罢讼要慎重而为。发生争讼尽管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小有言),但是,双方经过协商调解或裁决,或判明是非公道(辩明),或维护利益,或放弃诉求,结果是吉祥的(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竄)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九二爻中,有几个字,简单解释一下:眚。《说文》说:“眚:目病生翳也。从目生声。”眚是形声字,目为形,生为声,本义指眼睛生了翳,引申为眼病,又引申为各种疾病。
还引申为日食。眚还指灾异,又引申为过失、过错。
窜(竄)。《说文》说:“竄:墜也。从鼠在穴中。”窜是形声字,穴是形,串为声。繁体的竄字是会意字,由代表洞穴的穴字和老鼠的鼠字组合而成,意思是老鼠在洞穴里。窜的本义是隐藏、躲藏。《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曰:“罪重于郊甸,无所伏窜。”
掇通辍。《说文》解释为:“辍,车小缺复合者。从车叕声。”辍是形声字,车为形,叕为声。一说辍是会意字,车代表车队,叕表示联结,两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是表示车队稍有间断又重新连接起来。辍的本义指停止、中止。
九二爻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官司失利走为上,邑户三百避灾眚”“以下讼上祸自生”。小事没有争讼的价值,明辨是非也就可以了,小人物讼告大人物没有什么好处,下级状告上级也难以得到好处,否则容易招惹祸事。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亡(逋)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不能胜(克)诉而且会有灾祸降临,要像老鼠逃窜进洞穴里躲藏(窜)起来那样,跑到三百户而不是三万户人家的地方生活有利于避难。“若能以惧归窜其邑,乃可以免灾;邑过三百,非为窜也,窜而据强,灾未免也。”(王弼注)这是因为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地方生活,没有聚众造反与暴动或报复之嫌,可避免围剿与追杀,当然可以避祸,灾患因而辍止。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臼不常用,长出苗飞来小鸟,谓之舊(旧)。
旧,祖辈。《左传?襄公十四年》曰:“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纂乃祖考,无忝乃旧。”
六三爻说的是什么意思?食旧德,系指安享祖上留下的家业与社会资源(关系)等余荫,吃喝不愁,坚守正固(贞),处处小心防备危险(厉),不参与争讼,终会获得吉祥(终吉);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朱熹说过“是自做不得,若从随人做,方为得吉之道”。说明顺从上级,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六三爻告诉人们,要安分守己,不与人争,做到这一点,可以保俸禄不失,虽有危险,最终结果还是吉利的。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本爻有三个字需要解释一下:
“复”的本义是在曾经走过的路上行走,又指回来或回去。
《古代汉语字典》解释为:命是形声兼会意字。甲骨文的令和命是一个字,上面像木铎的铎身,下面是一个跪着在听候命令的人。金文增加“口”,表示用口下令。黄寿祺和张善文的《周易译注》说:“命,理也,犹言‘正理’”。
“渝”是形声字,氵为形,俞为声。渝的本义指变污浊。引申为违背,变更。
打官司败诉,回心归就正理,改变争讼的念头,安顺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不会再产生损失。
理解此爻,“渝”是关键。表明对待争讼的态度与观念发生转变。强调变刚为柔,化讼为和,始讼终退。杨简在《杨氏易传》里说:“人惟不安于命,故欲以人力争;今不讼而即于命,变而安于贞,吉之道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公正判决获吉祥,公正之吉因中正”。明决争讼,有了公正的判决结果,大为吉祥。原因在于得到公正裁断。
此爻是处于裁决之位法官的忠告:秉持中正之德,秉公办案,会有公正的结果,对涉及争讼的任何一方,都至为吉祥,故“元吉”。历代多位易学家注释可以佐证。《周易集解》引王肃曰:“以中正之德,齐乖争之俗,‘元吉’者也。”《王弼注》:“处得尊位,为讼之主,用其中正,以断枉直;中则不过,正则不邪,刚则无所溺,公则无所偏:故‘讼,元吉’。”赵汝楳在《周易辑闻》里说:“大人在上,平诸侯万民之讼,至于见逊畔逊路而息争,吉孰大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锡。《说文》解释为:“锡,银铅之间也。从金,易声。”锡通“赐”。《尔雅?释诂上》有:“锡,赐也。”
鞶。《说文》解释为:“鞶:大带也。”从革般声。《古代汉语字典》说:“鞶是形声字,革为形,般为声。鞶的本义指用皮革制作的带子。”
朝:“朝,拜见,朝见。”
褫。《说文》解释为:“褫:夺衣也。从衣虒声。读若池。”《古代汉语字典》说:“褫是形声字,衤为形,虒为声,褫的本义指剥去衣服。”
上九爻辞用打比方的方式讲述深刻的道理—“赐之鞶带三褫之,争讼虽胜亦无荣”。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在一天退朝之前却多次被剥下身来。打官司胜诉,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情,就像获得君王的赏赐可能在一天之内多次又被剥夺回去一样,并不可靠。
说明争讼得来的利益,没把握,不可靠,即便赢了官司,不一定得到利益,得到了利益也不一定能保得住。阐明了“讼”不可极、“禄”不可争的义理,对待争讼利益,要有超然之心。
讼卦六爻,讲析了争讼可能遇到的种种情事和应该注意把握的相关原则,现在我们来看看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对讼卦洁静精微的总论与阐释—讼卦并非教人如何“争讼”,而是诫人止讼免争。卦辞一方面指出:必须在“信实”被止塞的情状下才能“起讼”;另一方面深诫:讼事应当持“中”,若讼极不止必凶。卦中九五喻“听讼”尊主,以中正、明决获“元吉”;余五爻皆身系讼事,其中初六不与人争而获“终吉”、九二败讼速退而获“无眚”、六三安分不讼亦获“终吉”、九四败讼悔悟而获“安贞吉”,惟上九穷争强讼,自取“夺赐”之辱。可见,全卦大旨是始终申言“讼”不宜穷争、应及早平息的道理。当然,若要杜绝争讼,务须治其本源。《大象传》称“君子作事谋始”,提出“作事”
之初先防“讼”于未萌的观点,即是强调凡事先明确章约、判定职分,使讼无从生,争无由起。王弼《周易注》引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语见《论语?颜渊》,又见《礼记?大学》)此语正合《大象传》的精蕴:既揭出讼卦的象外之旨,又反映了古人追求息讼免争、人人平和的社会理想。
第四节
防事态恶化,妥协互让好态度
讼字当头和为贵,息诉止讼是佳境。
听起来文绉绉的,这可是面临诉讼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需要用心领会。
遇事相争不可长,守正持中可避凶;讼字当头和为贵,调和互让息事宁;上刚下险而健讼,息诉止讼是佳境。
争讼直接对双方造成伤害或经济损失,双方妥协互让可以避免伤害与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同时,第三方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充分说理、耐心疏导,促使纠纷双方对争议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互相谅解、消除隔阂,帮助他们自愿达成协议,对有效解决纠纷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诉讼纷争,一是坚持守正持中的态度可以避免凶险;二是双方谦和互让做出牺牲可以息事宁人;三是息诉止讼是佳境,可避免事态扩大升级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五节
作事谋始,不是你的莫争抢
无讼在于谋始,谋始在于作制。最为宝贵的,是要有平常心,什么样的心才能称为平常心呢?送给您一颗心灵安详宁静的宝石—君子以不贪为宝!
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争讼所由起,是由于契约签订时考虑不周全导致的。“无讼在于谋始,谋始在于作制。”契约约定不明是争讼发生的根由,避免争讼,“便当每事谋之于其始”(朱熹语),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重大事项洽谈协议或制作方案,首先要多为对方着想,在开始就要谨慎谋断,考虑周全详尽,做到“物有其分,职不相滥”,把双方的利益都充分考虑到,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都讨论清楚,双方都能以退一步的心态诚意合作,那么,哪里还有什么争讼呢?所以老子强调“有德司契”而不责于人。
在处理争讼上,坚持调和的原则,持中不偏,互谦互让,慎争戒讼,否则会陷入困境。发生争讼,也不要极尽能事,即使证据充足,由于各种因素官司不一定打得赢,打赢了官司也不一定能获得或追偿到相应的利益,得到了相应的利益又不一定保得住,保住利益也不知道又沾惹上什么灾祸。
从这件事推及开来,爵位利禄不必绞尽脑汁争抢,该是你的,自然而然会落到你的手中;不该是你的,抢到手也保不住。这是历代祖先面临争讼总结出的忠告,实质是要有正确的利益观。平常心和正确的利益观是无价之宝,也是安身安心之道。要以平常心和谨慎心对待利欲,慎争戒讼,在谋事之始要慎重,一开始就要想到结果,要从事情的起端就止息事端,消弭芥蒂,防患于未然,免得自陷于争讼的泥沼。在面临利欲纷争之时要平和,超然得失之外,避免受到心理伤害和性命之忧。特赋《平常心》诗云:春有百花蜂争艳秋有皓月照峨眉夏有清风宜心性冬有白雪鸿羽飞朝观晨曦喷旭日暮看晚霞栖翠微风吹云鬓心绪静波汹浪涌擘击水得失淡定云天外遇事担当不推诿生死自然平常事海阔天空任鸟飞风中雨燕穿云过挫折跌倒莫颓废未雨绸缪常蓄势暴风雨后彩虹美遇事常怀平常心随时顺势有作为东来紫气盈朱门南飘梅雨不嫌晦西方极乐几人同北斗七星指向北中正不倚待万物心态平和是大美美心美性美至柔怀柔至极坚可摧胸怀坦荡溪汇海心气平时生风雷平心静气与人善善怀天下而无为无为而治是大道厚德载物怡心扉心扉洞开天地阔虚怀若谷待是非遇事常怀平常心随时顺势有作为第六节树立正确利益观,天安地宁心气平拥有正确的利益观,是心灵的福祉,能够避免争讼发生,这是社会和谐安定的思想基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您是否感觉有人总是与您过不去?在自己内心深处找过原因了么?
所谓利益观,是指人们对利益的总体看法和根本态度。面对利益是谦让还是索取,是独占还是均沾,将影响人际关系的状态,因此,“树立正确利益观”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利益分对人民的利益和对个人的利益,前者是高级阶段,后者是低级阶段,前者与后者或同属之间均有利益冲突。前者的利益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利益,就要坚持以大局为重,坚持服务、服从于大局利益。拥有正确的利益观,是心灵的福祉,能够避免争讼发生,因此,将会“天安地宁心气平”。
讼卦警语箴言
乾天西转坎水东背向而行起纷争利见大人不涉川惕中吉祥最终凶诚信受阻是根源趋利纷争是表征利欲失衡常纠结互不相让易生讼持中不偏可吉祥刚强乘险陷困境遇事相争不可长守正持中可避凶小事明辨莫诉讼以下讼上祸自生官司失利走为上邑户三百避灾眚食祖荫德厉终吉败诉认命安于正有理有据莫恃强慎争戒讼尚中正公正判决获吉祥公正之吉因中正赐之鞶带三褫之争讼虽胜亦无荣讼字当头和为贵调和互让息事宁上刚下险而健讼息诉止讼是佳境作事谋始重本源讼不可极禄不争树立正确利益观天安地宁心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