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三国:开局马超绝不坑爹开府仪同三司 > 第46章 蒿里行,名扬关中

第46章 蒿里行,名扬关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翌日,使团再次启程。

临行前,杨秋亲自带兵来为杨阜送行。

杨秋还塞给杨阜几封书信,表示若遇人刁难,可出示书信。

虽然杨秋职位低微,但在李傕麾下的西凉军还算有些人缘,关中军阀多少也会卖他个面子。

有了这些书信,使团终于可以稍稍放下心来。

至少撞见肆虐关中的军阀们时,不用太担心个人安危。

离开陈仓后,便正式踏入关中地界了。

沿途,马超等人看见路边杂草丛生,草堆里还散落着不少白骨,都是无人认领的可怜人啊。

拇指大的苍蝇在尸骨堆上成群成群地飞舞,争抢着白骨上所剩不多的腐肉和血渍。

杨阜见状,哀伤地说:“国家何以丧乱至此啊?”

马超虽不是头一回到关中,但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他想起曹操那首著名的《蒿里行》。

不禁有感而发,高声吟诵: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诸侯自建号,割据于四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吟诵完《蒿里行》,马超再看左右。

只见杨阜和韦康惊讶地盯着自己。

韦康张着嘴巴,震惊地说:“孟起!你,你……”

韦康难以相信马超竟然能作出这般深刻的诗篇,但他从来没听说过这首诗。

而且,诗中词句都是近些年来的真实事迹,似乎真有可能是马超有感而发。

杨阜博学多闻,他也没听人传唱过这首诗,遂心绪难平地问马超:

“孟起,此诗何名?”

马超看向路边的杂草,指着草中白骨说:“蒿里行!”

杨阜点头:“好——!”

“此诗辞藻虽不华丽,但字中伤痛却刻骨铭心,堪称上佳之作。”

“孟起可再念一遍,让随行士卒传唱,以此养名。”

杨阜向马超提出指导建议,教他应该怎么在东汉出名。

马超欣然接受,自己南下冀县,拜在韦端名下,不就是为了积攒名声吗?

马超于是和韦康一起,教随行的500军士传唱《蒿里行》。

使团一路东行,途径北原、郿县、武功等县。

军士们齐声高唱的《蒿里行》,随着马超等人的脚步一起传开。

三日之间,这首令百姓士民痛彻心扉的《蒿里行》就在关中地区广为流传。

甚至还先使团一步,传入长安城中,就连互相侵攻的李傕、郭汜等军阀也有所耳闻。

李傕听完手下念诵《蒿里行》后,笑着感慨:

“若关东群雄齐心协力,安有我等坐拥关中之机会?”

“没想到这马寿成家,还出了个大诗人,哈哈哈!奇也,怪也!”

而此时此刻,顶替曹老板写下《蒿里行》的马超。

正与杨阜、韦康二人一起,在槐里马氏祖宅做客!

马超认祖归宗来了!

扶风槐里。

马氏祖宅。

马超、杨阜、韦康三人登门拜访。

身为扶风马氏的分支成员,马超于情于理,确实应该到马氏祖宅来一趟。

马氏祖宅位于槐里城东。

马超看着眼前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建筑,心想这哪里是什么宅子,明明就是一座坞堡!

坞堡,是汉魏两晋时期,豪强世家们修筑的一种建筑。

既能让族人们生活,又能作为堡垒,在乱世中庇护家族安危。

据说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待在北方胡尘中的汉人门阀就是依靠坞堡苟活,直到隋文帝再次一统天下。

坞堡大门口,扶风马氏现任族长马疍亲自出来迎接。

马超记得自己上次和马腾一起来马氏祖宅时,这位扶风马氏的族长可没有亲自出门迎接他们。

今天马疍亲自出迎,都得归功于马超在陈仓剽窃的那篇《蒿里行》!

上次马超随马腾一起到访时,因为马腾身份低微,扶风马氏的人估计只把他们当远方的穷亲戚。

马腾那时手底下可还有两三千西凉军呢!

但作为扶风大宗,马氏祖宅的人就是可以不带正眼看他们。

汉代的文人士族大多还是有风骨的,不太会屈身于强权。历史上一直要等到曹操死后,曹丕上位,汉末北方士族才彻底倒向曹魏。

所以扶风马氏之前完全有自信看不起马腾这个旁系军阀。

而且最主要前几年扶风马氏才闹出过丑闻。

那就是太尉马日磾被袁术胁迫,忧愤而死!

按理来说,马日磾是被袁术胁迫,才被迫依着对方的意思向朝廷举荐了不少官员。

但按照汉代律法,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就会被怀疑为同党。

而马日磾被袁术扣押了好几年,他本应该早早自尽以证清白,可惜他没有这样做,以致于远在关中的扶风马氏染上污名。

所以那几年,扶风马氏见到马腾、马超一伙军阀就跟见到瘟神似的。

要不是看在远房亲戚的份上,估计连门都不会给他们开。

但今时不同往日!

马超出名了!

一首《蒿里行》,已是让他名扬关中。

而今但凡是关中士人圈子里的,哪个不知道马超写下的这首诗作?

更何况在杨阜的指点下,马超特意将自己,“凉州刺史韦休甫学生”的身份,和“扶风马氏凉州旁系”的身份传扬出去。

如此一来,马超在关中士人眼中的身份,就不再是凉州军阀马腾之子。

而是凉州士人圈子里的后起之秀!

这种身份的转变,洗刷了马超出身寒门的缺点。

但最主要的,还是马超在渭河畔写下了名篇《蒿里行》。

若无此篇,即便杨阜再怎么了解汉末文人养名的那套法子。

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历史上的马超要真会点舞文弄墨的本事,怕还真有可能得到关中士族的承认,割据关陇呢!

扶风马氏祖宅里。

族长马疍热情地接待了马超、杨阜、和韦康。

当马疍得知杨阜乃凉州名士,韦康又是凉州刺史韦端之子后,对马超的看法彻底改变。

马疍不时对马超嘘寒问暖,还破天荒地问起他父亲马腾的身体健康。

马超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些士族的嘴脸。

之前马腾一家虽是军阀,却在士人圈子里没有名望,扶风马氏就只当他们是远方穷亲戚。

马超突然扬名后,扶风马氏就变成无微不至的好亲戚了!

马疍甚至还问起马超的婚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忙介绍一位大家闺秀。

坐在一旁的杨阜突然打断马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起父亲远在西凉,岂能轻易决断?”

马疍奇怪地看向杨阜,心想我给我远房族侄介绍对象,你杨阜凭什么插话啊?啊!

马疍于是笑着说:

“诶,义山兄!我乃孟起长辈,扶风大宗族长,为何不能替孟起决断呢?”

谁料杨阜坚决反对:

“孟起乃韦休甫的学生。”

“正所谓如师如父。婚丧嫁娶之事,岂能不与老师提前商量?”

“我杨阜身为韦休甫好友,也算孟起半个师长,理应替韦休甫声张!”

马疍见他态度如此坚决,悻悻地笑了笑,不再继续谈论此事。

马超在旁边都看傻眼了!

马疍和杨阜竟然为了自己的婚事大动肝火……

这,这算什么事啊?!

这跟你们有啥关系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