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帝师 > 第四十一章 倍感压力的杨编修

第四十一章 倍感压力的杨编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惹来太子殿下不喜,刘瑾可以想见,自己今后的日子定然不好过。好在另有人顶在前头,太子殿下的注意力暂时不在宫内,刘公公只跪了小半个时辰,勉强逃过一劫。

相比之下,张氏兄弟就没那么幸运了。

手捧密诏和敕书的中官抵达侯府,寿宁侯先是欣喜若狂,以为皇后说动太子,放他兄弟二人出去。

怎知中官之后,府内又涌进十数名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另有东厂的领班和番子,皆圆帽皂靴,手持刀棍,凶神恶煞。

寿宁侯当即知晓不好,喜悦之情冰消瓦解,最后的期望也化为泡影,消失无踪。

往昔不可一世的外戚之家,在厂卫眼中,不过泥猪瓦狗一般。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冲入侯府,四下搜寻,如入无人之境。

侯府的家人和奴婢均被赶至前院,押在一处,面如土色,瑟瑟发抖。

侯府长史取出家人名册,小心递到一名锦衣卫百户手中。

奉命拿人的钱宁毫不客气,随手翻开名册,也不细看,只对照人数。发现不对,当即眉毛一竖,提起绣春刀,狠狠拍在长史脸上。

“伪造名册,虚报人数,胆大包天!”

刀鞘挟着风声落下,长史不及惨呼,猛然摔倒在地。张开嘴,伴着鲜血,两颗牙齿竟齐根而断。

锦衣卫如饿虎饥鹰,欲择人而噬。东厂番子不甘示弱,视线在侯府中逡巡,一个个泽吻磨牙,凶意昭然。

“敕寿宁侯张鹤龄领孝陵卫同知,守卫帝陵,即日赴任。”

短短一句话,如惊雷落地。

寿宁侯面色惨白,呆滞两秒,猛然从地上跃起,扑上前,狠狠拽住中官的领口,狂叫道:“我要见皇后!本侯要见皇后!”

中官面色阴沉,向左右看了两眼,立即有东厂番子上前,一脚踹在寿宁侯的膝窝。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

大行皇帝密旨在前,太子殿下加盖宝印的敕文在后,纵有通天的本领,也休想就此翻身!

皇后的兄弟又如何?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待太子殿下继位大婚,皇后成为太后,凤印易主,荣耀一时的张氏外戚,必将被他人取代。

此去孝陵卫,无召不得返京,连丧仪都不得亲见,足见张氏早失圣心。

太子殿下若肯留情,也不会大丧未行,就将张鹤龄兄弟赶出神京。更不会口谕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点两队锦衣卫送他们出城。

前事既已注定,还有什么需要顾虑?

钱百户和东厂领班交换过眼色,废话不多说,直接扯来一条麻布,堵住寿宁侯的嘴,另将他双手绑住,塞进备好的马车。

车夫扬鞭,马声嘶鸣。

御赐门匾早被取下,收回内府。家人奴婢分作两列,记录在册者,可跟随寿宁侯一并出城。册上无名者,自由东厂发落。

侯府的库房被锦衣卫封存,内有大行皇帝御赐之物,不可轻动。

有锦衣校尉在侯府发现秘库,藏金银巨万,古画珍玩无数,堪比皇家内库。

金银之外,更有同藩王往来书信。未加盖藩王印章,却有王府长史印。认出是晋王府和宁王府长史印,钱宁和东厂领班顿时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商议之后,东厂领班仍押寿宁侯出城,钱宁亲带书信往北镇抚司复命。

为何东厂这般谦让,将露脸的机会交给锦衣卫?

实因东厂的掌班、领班、司房皆由锦衣卫调拨,归根结底,是“一家人”。如果来的是东厂颗领班,结果将完全不同。

马车出城之后,片刻不停,直往茂陵。

因礼部和钦天监尚未择得吉地,朱厚照又不愿意张氏兄弟继续留在京城,干脆大笔一挥,将两人都送到茂陵。反正都是守陵,父皇没有大殓,先给皇祖父守也是一样。

即便被堵嘴捆手,寿宁侯仍是挣扎不休,模糊不清的大骂,发誓他日回京,定要这些人好看。

押送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都是面露讥讽。

青天白日的,这位张侯爷还做春秋大梦呢!

建昌侯比寿宁侯识趣,见锦衣卫和东厂番子上门,便知情况不妙。中官宣读遗诏之后,瘫坐在地上,显是百念皆灰,萎靡不振。

“侯爷,请上车吧。”

中官袖着手,微弓着身,话虽客气,表情中却无半点尊重。

建昌侯没有多做挣扎,也没有叫着要见皇后,掀起衣摆,登上马车,待车门关上,才力竭一般,重重靠向车壁。

这一去,再不见神京城的八街九陌,锦绣繁华。

侯府前的车水马龙终将在记忆中湮灭,亭台水榭中的莺歌燕舞亦将化为乌有。

遥想三十年人生,年少拜爵,享尽世间荣华。一朝风云突变,所有的权势利禄都如浮光掠影,转瞬无踪。

闭上双眼,建昌侯用力攥着双手,两行泪水自脸上滑落,流入唇中,竟是咸得发苦。

弘治十八年五月乙酉,一门双侯的张氏外戚被打落尘埃。嚣张跋扈多年的张氏兄弟,在锦衣卫和东厂的“护送”下,乘着两辆马车离开京城,直赴茂陵。

侯府的长史家人步行跟从,随身只有简单衣物,散碎银两。不遇新皇诏令,穷尽余生,都要陪着张氏兄弟守卫皇陵。

内阁官文抄录极快,朱厚照宝印盖得更加利索。待张皇后得知消息,张氏兄弟早已远离神京。

“他、他竟把亲舅舅送去守陵?!”

悲怒交加,张皇后亲自前往东暖阁,要向儿子问个清楚。

朱厚照很平静,甚至有些冷漠。

“母后,舅舅感沐天恩,以皇亲为父皇守陵,乃是尽臣子之孝。”朱厚照一身素色常服,玉簪束发,脸上仍有几分稚气,眼神却极是锐利。

“母后不感舅舅的诚心?不觉荣耀?”

“你……我……”

张皇后气得浑身颤抖,被堵得无言,最后只能哭道:“便是如此,也该等到你父皇大殓!”

“事既定,内阁官文已发,儿已加盖宝印,不容更改。”

朱厚照神情更冷,道:“如无他事,儿尚有礼部上进的丧礼仪注要阅。”

张皇后看着朱厚照,不敢相信,儿子竟同她这般说话。

“张伴伴。”

“奴婢在。”

“送母后回坤宁宫。”

“奴婢遵命。”

转过身,朱厚照又道:“谷伴伴。”

“奴婢在。”

“去钦天监传孤口谕,遵大行皇帝遗诏,择吉日请母后移居清宁宫。”

“是。”

谷大用领命,退出暖阁。

张永转向张皇后,恭敬道:“娘娘,奴婢送您回宫。”

“照儿,你这么做,不怕天下人斥你不孝!”

“母后悲伤过度,请回宫休养。”

“好……你好!”

张皇后含着泪,愤然转身离开。

朱厚照背脊挺直,双拳紧握,手背暴起青筋。

此时,高凤翔跪伤了腿,无法在太子跟前伺候。刘瑾怀揣着小心,轻易不敢往前凑。张永和谷大用离开,暖阁内只剩下马永成。

见朱厚照神情不对,马永成手心冒汗,大气不敢喘。

自先帝万年,太子殿下就像换了个人。身边伺候的,都像是怀里抱着炭火,万分小心,仍有被燎伤眉毛的时候。先前得宠的刘瑾高凤翔都吃了挂落,反倒是看着棒槌的谷大用和张永渐得重用。

马永成不如刘瑾机灵,也没有谷大用那份果敢。想往前凑,又怕适得其反,好不容易得着机会,也是瞻前顾后,话都忘记怎么说。

“马伴伴。”

“奴婢在。”

朱厚照突然开口,马永成立刻打了激灵。

“你出宫一趟,召翰林院编修杨瓒至东暖阁。”

“是。”

马永成不敢多说,小心退出暖阁,取来牙牌,带上两个小黄门,一溜烟的出了乾清宫,直奔奉天门。

彼时,东城两座侯府大门紧闭,锦衣卫撤走,张氏外戚顿成明日黄花。

福来楼中的杨瓒则是好运从天而降,寻觅多时的家宅终于有了着落。

官牙主动找上门,言明宅院规格,并且讲明,因房主着急离京,价格好商量。

“房主本是六品京官,现升上一级,调任南京工部。不到九年任满,不会回神京。”牙人道,“家眷同行,必要在金陵另寻家宅。钱不凑手,便打算将城中宅院售卖。”

牙人说得实在,不像虚言。手中又有官衙的签押,自然做不得假。

唯一让杨瓒提心的是,皇城内的宅院,靠近城东,隔壁即是国子监祭酒府上。不提房子如何,单看地段,就不该是这个价钱。

“杨老爷如不放心,可随小的亲自去看。”牙人道,“如是合心,价钱尚能再降些。”

还能再降?

左思右想,杨瓒更不放心。但机会实在难得,错过这次,天晓得还要在客栈住多久。在京为官,没有安稳落脚的家宅,终非长久之计。

“杨老爷放心,三厅七架的官宅,梁栋都是完好。门窗、户牖翻新不到半年,大门上的铁环都是新刷的漆。”

“房主既要离京,为何动起土木?”

牙人笑道:“不瞒杨老爷,房主本以为能留人神京,哪想到被放到金陵。”

简言之,翻修家宅是为升官做准备,六品到五品,单是厅堂就相差两间。房主只翻新门窗,应是谨慎使然,如今却便宜了杨瓒。

经牙人一番解释,心中的疑惑消去三分。杨瓒终是点了头,定下三日后去城东。

“劳烦许牙侩了。”

“杨老爷客气。”

敲定一桩生意,牙人满脸堆笑,脚步轻快的离开福来楼。

走出大门不远,便见街对面有人向他招手。

“事可办妥了?”

“放心,妥当了。”

说话之人正是客栈新来的厨役。和牙人一样,都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探子,隶属承天门指挥千户所。

“别怪我多嘴,既是在客栈帮厨,总得有个样子。”牙人没好气道,“京城重地,东厂的番子盯着,再急也要有个章程,免得给千户惹麻烦。”

“老子是夜不收出身,不是厨子。就这样了,能怎么着?惹急了,掰掉几个脑袋,看那没卵蛋的玩意嘚瑟!”

“得,我说不过你。”

牙人翻个白眼,话锋一转,道,“你瞧着,千户大人为何对这杨探花如此关照?”

与内官不同,锦衣卫结交文官并无不可。但过从甚密,多少也犯忌讳。

厨役摇头,继而瞪眼,道:“伯爷做事,岂是你我能妄加揣测!”

“啧!”

牙人正要再说,忽见有三个中官和数名禁卫走进福来楼。未几,素服乌纱的杨瓒从客栈中走出,瞧架势,应是被召进宫。

中官身上的葵花衫,腰间的牙牌,都表明他在内廷品阶不底,至少是个正五品的监丞,八成还在太子殿下近前伺候。

两名锦衣卫探子互相看看,不由生出同样的念头:这个杨编修还真有些不一般。

东暖阁内,朱厚照看过礼部的奏请,坐在御案后愣愣的出神。内官通禀两次,方从沉思中醒来。见到进殿行礼的杨瓒,眼中总算生出几丝暖意。

“杨编修不必多礼。”

挥退暖阁内的中官,朱厚照起身绕过御案,二胡不说,直接坐到地上。

杨瓒吃惊不小,这是闹哪出?

“殿下?”

“孤心里闷。”朱厚照盘腿坐着,低着头,闷声道,“只想找人说说话。”

说话?

说话也用不着坐到地上吧?

杨瓒想劝,又不知从何劝起。左右看看,干脆袍子一撩,陪朱厚照一起坐在地上。

“太子殿下有何不愉?臣虽驽钝,勉力能开解一二。”

朱厚照笑了。

“孤果然没看错,杨编修是性情中人。”

杨瓒挑眉,性情中人便性情中人。

只要能将这位青葱少年扳正,别让他突发奇想做出什么怪事,引得朝中言官发难,性情一回又何妨。

弘文馆中的那本《莺莺传》早给杨瓒提醒,太子殿下正处于叛逆时期,逢弘治帝大行,心中定堆积不少情绪,恰似一根绷紧的弹簧,压得越重,反弹得越是厉害。

如果不能寻找到协调的办法,要么弹簧被压折,要么施力的人被弹飞。

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杨瓒乐见。

“孤也不知该从何说起。”

朱厚照叹气,手搭在腿上,现出满脸愁色。

“殿下尽可畅言,臣听着便是。”

“……好。”

朱厚照点点头,向台阶上一靠,从弘治帝的密旨开始讲起,提了两句盐引,又转到寿宁侯和建昌侯守陵,最后结束在张皇后的质问。

“孤不明白。”

望着青石砖上的纹路,朱厚照似在对杨瓒说,又似在自言自语。

“母后为何不能体谅孤,为何一定要护着孤的两个舅舅……”

杨瓒没有说话。

国舅如何暂且不论。皇后的言行不是他能置喙。

“两个舅舅跋扈已久,孤甚恨。父皇无旨,孤也要将他们送去南京!”

南京?

“魏国公徐俌刚正,世代镇守南京。”

朱厚照解释一句,杨瓒瞬间明了。

别看张氏兄弟在神京城跋扈,到魏国公眼前,也只有缩起脖子老实蹲墙角的份。

魏国公是谁?

中山王徐达的后裔。太宗皇帝的发妻徐皇后便出自徐家。

张皇后得宠,张氏一门双侯,却是面上荣耀内里草包,手中并无实权。魏国公府则不然,实打实的武将起家,开国功臣,奉天子命镇守南京。

比起神京,金陵最不缺的就是勋贵外戚,一个赛一个的树大根深。

一旦被扔进南京,张鹤龄兄弟再大的本事,也掀不起半点浪花。好不好,就会被哪个国公侯爵拍个半死,下场恐怕比守陵更惨。

思及此,杨瓒微敛双眸。

朱厚照确实聪慧,也不乏手段,只要他肯上心,成就未必会在父祖之下。

问题是,事情会如他所想,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吗?

杨瓒拿不准。

“殿下,既有先皇密旨,内阁官文,自不得更改。”

“孤知道。”

朱厚照忽然转头,双手交握,道:“孤就是想说说,说出来,心里就好受了。”

不待杨瓒回话,接着又道:“父皇也有密旨留与杨编修,朝参之日,会当着满朝文武宣读。”

“臣?”

“对。”

杨瓒有心打探一二,朱厚照却摇头,笑道:“暂时不能说,需得内阁过目,吏部加盖官印。总之是好事。”

好事?

那就好。

为开解朱厚照,杨瓒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提及边疆军事,内廷演武,总算让对方宽慰许多。

不知不觉间,半个时辰过去,朱厚照谈性愈浓。临到晚膳仍不愿放人,干脆将杨瓒留下,不提规矩,一并用饭。

连日里,谷大用和张永等一直担心太子殿下的膳食。忽见其胃口大开,就着青菜豆腐连吃六碗,不禁热泪盈眶,齐齐看向杨瓒,眼中闪着星星,背景一片粉红。

杨瓒被看得不自在,默默扒饭,差点咬到舌头。

能否不要这么看他?

被内廷中官仰慕,压力委实太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