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国色 > 第5章

第5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刘远很快就接到能够正式去上任的消息,因为有了县令的手令,一切变得极为顺利,北肆亭的亭长甚至亲自到刘家来,让刘远隔日就去报到。

刘家一反之前低迷的氛围,刘远和张氏皆都喜气洋洋,尤其是张氏,当天对待家中几个小孩子的态度,刘桢觉得,简直可以用如沐春风来形容。

这也难怪,古代人早婚,仔细算起来,刘远今年也才将近而立,一个四肢健全大大男人成天窝在家里没事做,被乡里人鄙视,他不难受,刘桢都替他难受。

但刘桢发现自家老爹有个优点,那就是心理素质超好,脸皮超厚,不管自己的父亲和异母兄长如何横挑鼻子竖挑眼,他都笑嘻嘻地不作回应,在外面受了乡里人的冷眼,也从来没有把脾气带到家里来。

只是他心理承受能力强,张氏却不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有出息,她实在受够了自己每回出去都要被人在背地里喊“刘无赖的婆娘”。

在之前,张氏甚至对刘远小有怨言,觉得他什么都干不成,自己虽然是商贾之女,好歹未出嫁时,生活水平也没有这么低,结果嫁入刘家之后,好处没有一点半点,反而受尽了冷眼奚落,还要倒贴嫁妆,再看娘家几个姐妹,要么嫁给商人,要么嫁给农夫,夫家的地位通通不如刘家,可也没有哪个像她过得这么惨淡。

不过现在好了,一切总算时来运转,张氏常年微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在确定昨天的一切不是在做梦之后,连带嘴角也多了一丝舒心的笑容。

在把刘远送出门之后,没等刘桢跟着刘楠出去捉鱼,她就嘱咐刘楠和刘桢看顾好刘婉,然后便拿着新近织好的草席,带上幼女刘妆前往娘家。

张氏娘家与刘家同在向乡,只不过刘家在春泽里,张氏娘家则在象葵里,张家有四姐妹,张氏是最大的,当年这桩婚事定下的时候,张氏还成为姐妹们羡慕嫉妒的对象,只因刘家在向乡颇有名望,刘远的祖父是三老,父亲又是啬夫,即使刘远本人是庶子出身,张氏嫁过去又得当后娘,那也比嫁给一个普通农夫强多了。

谁知道风水轮流转,刘远在刘家一点都不受重视,空有个刘姓,最后还得自己去从军去换取生母脱籍,回来之后,刘家既没分给他田地,也没帮他谋个差事,膝下四个子女嗷嗷待哺,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反观张氏那三个妹妹,要么嫁给商贾,要么嫁给农夫,虽然比不上刘家的名头响亮,可人家的日子是实实在在的,起码三五天还能吃上一顿粟米饭,就这也比张氏他们强太多了。

先前张氏嫁妆贴补家用,每每入不敷出之际,不得不腆着脸皮回娘家求助,张家虽然从商,也只能算是小手工业者那些大商人都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去了,张氏回娘家的次数多了,连带父母也没给她什么好脸色,几个姐妹偶尔聚在一起,她还是被衬托得最悲惨的那个,左邻右舍都说张氏摊上一个好吃懒做的无赖不算,还得去当人家后娘,自家父母姐妹也没少在背地里说她,这让张氏又是气愤又是难堪,却还不得不时常拉下面子去求助,那种滋味就甭提了。

这次张氏又回娘家,距离上次回去,已经过了一个多月,除了带上想要托父亲发卖的席子之外,她还带了一只鸡。

张家的人看到她的到来也见怪不怪了,张氏最小的妹妹刚出嫁没多久,回娘家来探亲,见状就笑道:“是不是刘家又没有东西可以下锅,阿姊又来娘家搬东西了?”

张氏气她嘴刁,也不搭理,一手牵着小女儿,见了母亲,就笑盈盈地将装鸡的笼子递过去:“阿母,这只鸡给你们。”

女儿出嫁好几年,可从来没往娘家捎过东西,不往外拿就不错了,张母看着笼子里活蹦乱跳的小公鸡,吃惊地问:“这是怎么了?女婿家可出了什么事?”

见旁边的小妹也竖起耳朵,张氏微微一笑:“是出了事,不过不是坏事,是好事。”

她便将刘远得到差事的事情说了一遍。

张家的人也都听得喜色连连,张家小妹更是又羡又妒,她本以为大姐姐家里是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谁知道竟还有天上掉馅饼这种好事。

求盗这种小卒,对真正的达官显贵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于世世代代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来说,已经很不得了了。

张母就问:“可是刘家阿翁帮的忙?”

张氏撇撇嘴:“他们会帮忙,倒不如指望太阳从西边升起,是良人的结拜兄弟帮的忙。”

张母笑道:“不管如何,这可是大好事,看以后谁还敢说女婿是无赖!”

张氏的妹妹脸上难掩羡慕:“我怎么从未听过姊婿还有这等好友?”

如果自己晚点嫁人,说不定还能成其好事呢。

张氏不大喜欢这个小妹妹,当时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她言语上奚落得最厉害,一听她这么说,就笑道:“阿妹,安家也是读书人家,只是那位叔叔幼时家道中落,多亏我家良人救济,如今他早已成婚生子了,夫妻二人恩爱得很呢!”

言下之意,就算你现在还没嫁人,也别妄想了。

张氏的妹妹脸色一变,果然不再说什么了。

这趟回家,张氏是回得神清气爽,不仅把席子托给父亲卖掉,连带刷了一遍成就感,看着父母小妹从吃惊到惊喜再到各种羡慕欣慰的眼光,她十分满足,心情高兴之下,在回来的路上还买了几份饴糖,一份给了小女儿刘妆,另外几分则用芦苇叶子包起来,准备带回家给几个小的。

一回到家,迎接她的还有更大的惊喜,刘楠跟刘桢的收获分别是两条鱼和一小篓早熟的杏子,对于一个现在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家庭来说,这意味着起码有两顿都可以吃得不错了。

张氏笑吟吟地把饴糖分给他们,刘婉那份早就在路上吃完了,现在正吮着手指,眼巴巴地瞅着兄弟姐妹,刘桢对这种简陋的零食没什么兴趣,转手就给了刘婉,后者眼睛一亮,没等张氏阻止,就已经接了过来,舌头把饴糖舔了个遍。

“慢一点,饿死鬼似的!”张氏笑斥一声,心里却对刘桢友爱妹妹的行为很满意:“你们上哪里去玩耍了?”

刘桢道:“就是离咱们家不远那片杏子林,阿兄说那里有杏子可以摘,便带我们去了……”

话还没说完,外头就传来一声呼喊:“阿楠阿楠!”

“定是姬辞那呆子!”刘楠嘻嘻笑了一声。

“大兄还不去看看!”刘桢推了推他。

“要去你去!今日他都没捉到半条鱼,说不定是过来跟我们讨鱼吃呢!”

“姬家的家境比我们强多了,谁会稀罕你的鱼!”刘桢白了他一眼,见他不肯出去,只好自己走了出去。

刘桢刚走出屋子,就瞧见篱笆外头站着的少年。

这篱笆从外头也是一推就开了,偏偏姬辞不肯不问而入,非得站在外面喊。

“阿辞。”刘桢走过去,“你怎么还不归家?”

少年眉清目秀,年纪也不过八九岁上下,穿着打扮却比刘家一干娃娃强多了。

“你们方才走的时候落下这个,我给你们送过来。”他举起手里用草绳串起来的两条小鱼。

刘桢看了一眼,笑道:“真是多谢你了,不过你家离这里可有好一段路程,你把鱼送过来,现在回去该晚了吧?”

“无妨,我现在走回去便是。”姬辞笑了笑。

他是刘楠乡学里的同窗,以刘楠为首的一帮少年觉得姬辞太过沉闷,总端着架子,姬辞也觉得刘楠那些人成日吵吵闹闹,不喜跟他们厮混在一起。今日同伴撺掇他去河边捉鱼,他原本也不想去,奈何压不住心底好玩的少年天性,最后还是跟着去了,没想到碰上刘楠的妹妹,一番闲聊之下,却出乎意料地聊到一块去。

刘桢稚嫩的躯壳里住了个老成的灵魂,即便有时候注意掩饰,但说话仍旧比寻常孩童老成,跟长辈说话也没有沟通不畅的问题,她又听刘楠说过姬辞出身书香门第,平日里也是抱着竹简不放,自己刚好要学认字,就问了不少问题,双方一拍即合,就连今日的战利品,那一小篓杏子,也多半是她爬上树摘,姬辞在下面帮忙兜着。

这半天下来,两人就熟悉了不少。

“天色已经不早了,你若是不嫌弃,不如在我家用上一顿便饭,先填填肚子,免得伤胃。”人家把鱼都送过来了,刘桢不好意思把人赶走,更何况对方还帮她解答了不少问题。

姬辞也没客气,大大方方地应下来:“那就叨扰了。”

那边张氏早就从刘楠口中得知姬辞的存在,姬家在向乡的名望比刘家还要大,只因姬家世世代代都在楚国当官,祖辈还出过上卿,上大夫这样的高官,后来楚国被灭,树倒猢狲散,姬家逃亡隐居至此,不敢再出什么风头,转而当起本本分分的读书人,但是在向乡人眼里,姬家依然是了不得的书香门第。姬辞小小年纪,在乡学里已经备受先生称赞。

想及此,张氏的笑容越发深了些,对跟着刘桢走进来的姬辞道:“多谢姬小郎送鱼过来,若是不嫌弃的话,不如留下用完昼食再走罢?”

姬辞一揖到底:“多谢刘家阿母,姬辞叨扰了。”

他的多礼让张氏噗嗤一笑,“不过一顿便饭而已,小郎何须如此客气!”

既然来了客人,本来准备分成两顿的鱼,就得做成一顿了,张氏虽然有点可惜,但还分得出轻重,要知道姬家可比刘家显赫多了,正因为这,连把豆饭拿出来招待她都觉得太寒酸了。

后头刘桢提着盛放杏子的小篓子走进灶屋:“阿母,我来帮忙吧。”

老实说,从刘桢的角度来看,她觉得张氏的厨艺真是一般而已,甚至可以称得上糟糕,但这也难怪,大家都是小户人家,一日能吃饱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讲究得了许多。

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刘桢从去年开始,就经常跟着张氏出入灶屋,名为帮忙做饭,实际上是趁机指点一下,希望能够改善一下饮食和口味。

当然,豆饭就是豆饭,再怎么摆弄也翻不出花样来,豆腐在这个时代还没出现,刘桢更不知道豆腐要怎么做,她也只能拿着现有的食材尽量改进,当然她说话的时候都很注意,比如说看到张氏在洗荠菜,就会用“阿母,荠菜可不可以跟鸡蛋放在一起做”这样的方式来暗示她,不过大多数时候,张氏是听不出这种暗示的。

所以,当刘桢今年满了五岁,身体协调能力更强之后,她就开始尝试负责一部分厨房的工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向乡,家境跟刘家差不多的,也有五六岁的女孩子帮忙做农活的,刘桢的行为并不惹眼,反倒让刘远和张氏觉得她懂事。

一开始张氏还真没想让她帮忙,但在刘桢的再三坚持下,也由得她去了,而且渐渐的,刘家人都发现,只要有食材,刘桢做出来的东西味道确实不错。

不过大部分时间,食材是缺乏的。

所以翻来覆去也就是那几样。

但今天,多了四条鱼。

刘桢扫了灶屋一样,“阿母,四条鱼都不小,正好可以做四样,我来帮忙做两样吧?”

张氏还真没想过做四样菜,在她看来,一样就够了,把鱼去去鳞和内脏,放进锅里煮熟,最多再扔点藿菜,还四样,有什么可做的?

不过她知道这个女儿心思灵巧,就笑问:“你想做什么?”

刘桢就一样一样地跟她说,张氏越听就越是惊奇,听到后来,连她都有点控制不住口水了,这都是家里穷闹的,想她以前在娘家的时候,三五天也能吃上荤腥,哪里像现在,偶尔才能开一次荤。

张氏心有所感,叹道:“难为你了,竟能想出这么多花样来,不过你阿父如今谋得好差事,日后家中可就好过多了!也不知道他跟同僚相处得如何,做不做得惯,会不会被人欺负?”

刘桢笑道:“阿父的人缘那么好,他自己也争气,哪里会被人欺负?”

在她看来,老爹看似忠厚,实则狡猾,不欺负人就不错了,还被人欺负,真是大笑话。

刘远这种性格,放在后世,就适合去做生意或者在官场混迹,在哪都能混得如鱼得水,确实不适合待在家里当个农夫,但在这个时代,商人的地位被秦始皇一贬再贬,所以刘远才不愿意去从商,而且刘桢也看出来了,她这位老爹,根本就是不安分的那种人,说难听点,就是有点好高骛远,要不是现在真有一个不错的差事砸在头上,还指不定他要在家里吃多久的软饭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