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跟随董卓已经有十余年,从来都是表现得十分稳重,喜怒不形于色,然而今日却是如此失态,让正在饮宴的董卓见了心中不由得有些不喜。
只见董卓看向李儒,皱眉道:“文优怎么这等失礼?我有近二十万兵马镇守关中,长安郿坞更是有飞熊军护卫,更何况关中有函谷、潼关之险,非等闲之辈可以攻破,文优也是智谋之士,如何出此晦气之言!”
李儒闻言不禁心头弥漫上一股悲哀之感,面前的董卓已经不再是之前出兵西凉,兵锋直指洛阳的那个董卓了,而西凉军也更是变得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想当初西凉军在洛阳之时是何等的辉煌,二十几万西凉军犹如猛虎卧丘一般虎视天下,天下诸侯无不战栗,即便面对十八路诸侯会盟,董卓亦视之如蝼蚁乌合,大有一举吞之而后进取天下的劲头。
可如今呢?
自遁入关中,迁都长安以来,董卓筑郿坞、修宫殿、选美人,极尽人间享乐之事,再无半点进取之心,除却在镇压百官之时尚有几分枭雄手段,其他时候就好似一个坐吃山空的富家翁一样。
西凉军更是如此,有董卓做靠山在关中肆无忌惮,仗着有诸侯不敢来攻打关中,便同董卓一样放松警惕,以李傕郭汜等人为首到处搜刮财物,劫掠美女,致使关中百姓民不聊生,西凉军更是疏于操练,战力日渐衰弱。
这么说吧,别看现在董卓手中有近二十万的西凉军,但战力却是大打折扣,也就相当于以前十万西凉军的战力罢了。
李儒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所有人都被关中的荣华富贵迷乱了双眼时,李儒却能看到关外诸侯正在争相壮大自己的实力。
李璟收黄巾,曹操平三郡,公孙瓒整顿幽州,袁本初雄踞冀州,就连西凉马腾韩遂亦是招兵买马,磨刀霍霍。
此消彼长之下,西凉军还能稳坐关中吗?
李儒一贯的自信沉稳在这一刻发生了动摇。
而且就在外患重重的危机下,谁又能想到,西凉军内部却又发生了矛盾。
李儒面沉如水,并未因董卓之言而低头赔罪,而是目光看向董卓身边的貂蝉,见她娇态百般,烟视媚行,一双秋水般的眸子似乎只要看你一眼就会令人迷失在其中,即便李儒心神坚定,此时见了也是陡然一颤。
随即李儒戟指貂蝉,看向董卓沉声问道:“儒闻主公同温侯今早发生口角,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女子!”
董卓不听李儒提起这事还好,偏偏李儒还特意指着貂蝉相问,哪里还能忍住心中的怒火,拍着桌案怒声说道:“老夫待那吕布如同亲儿子一般,不仅将赤兔马赏赐给他,更是封他温侯之位,谁知他不思感恩报效,反倒调戏吾之爱姬,是可忍孰不可忍,老夫早晚必杀之!”
“主公糊涂啊!”
李儒心里不由得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这些时日吕布与西凉军这些旧将的恩怨李儒怎能不知,只不过李儒却不好插手这件事,毕竟他只是一个谋士,把握朝政已经是董卓对他的信任极限了,要是把手伸得太宽,就逾越了为臣之道。
本以为董卓会出手好生抚慰双方,没想到董卓却是放任自流,甚至有纵容李傕郭汜的意思,至于原因李儒也能猜到几分,往日里董卓倚重吕布乃是因为要进取天下需要吕布这样的绝世猛将冲锋陷阵,对付诸侯也要依靠吕布的武艺去镇压他们。
可现在关中太平无事,吕布又是个轻狂自傲的性子,董卓与他之间的关系便有些淡了,乃至于吕布窥探貂蝉一美人就惹得董卓大发雷霆,还说要斩了吕布,要是放在往日怎会如此啊!
“主公谬矣!昔日楚庄王绝缨之会上,小将唐佼醉酒轻狂纠缠庄王爱姬,庄王却不予追究,后有秦兵来犯楚国疆界,庄王为秦兵所困,幸得唐佼死战,方才脱身。若非庄王海量,怎得小将来保朝纲?
前古今朝俱是一样,此女不过一姬妾而已,温侯却是主公心腹猛将,日后出兵关中,剿灭诸侯必得仰仗温侯武艺。
且温侯何许人也,要美人何处不可得,怎会窥探主公姬妾?其中必有缘故,恐怕是有人从中作梗来蛊惑主公。主公若趁此机会,将此女赏赐与温侯,温侯感念主公大恩,必然以死相报。
其中轻重,还请主公三思啊!”
李儒对董卓深深一礼,苦口婆心地劝说道,这件事从头到尾都透露着蹊跷,明显是有人在背后算计,虽然还不知道那人是谁,李儒绝不能坐视董卓和吕布闹翻,不然别说关外诸侯来犯无人可挡,就是朝廷上的百官也会暗动心思啊!
李儒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董卓一时不由得陷入沉思,而一旁的貂蝉也是樱唇微张,美眸中闪过一抹震惊与敬佩,这李儒当真无愧于西凉军军师之位,只不过是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便猜到了几分始末缘由,要是董卓真的听从李儒之言,那王允精心谋划的这一出连环计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行,好不容易走到了这一步,绝不能让李儒给破坏终结!
貂蝉见董卓此时听了李儒之言明显有要同意的意思,在董卓开口之前连忙拜伏在地,珠泪涟涟地说道:“妾身既然已经侍奉太师,又怎能下嫁太师帐下一武夫!先生之意,难道就不顾及相国颜面同妾身性命?
且太师与吕布乃是父子,貂蝉已被太师纳入房中,如今又要侍奉吕布,非唯妾身受此侮辱,太师面上亦是无光。
世人若是得知,只道吕布之强即便太师亦要避让三分,且吕布不过匹夫而已,观今日偷窥之事,得到妾身恐怕只会愈发志得意满,何谈感念太师恩德!
妾身言尽于此,若太师不肯怜惜,貂蝉情愿一死,也不愿共侍二人!”
说着,貂蝉抬头看向董卓,梨花带雨的俏脸上满是泪痕,美眸中雾色渐起,让人见了顿生怜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