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人生而孤独,所有人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没有人能真正陪伴你走完一生”,《岛上书店》中的A . J. 费克里先生在过去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也是一直这么认为的。然而,一个包裹仿佛从天而降,打破了他原本看似平静却毫无生气的生活,让他渐渐走出了过去的阴霾。命运的双手不断牵引着他逃出了泥潭,跟随着时间的齿轮走到生命的尽头,在我看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读完《岛上书店》这本书,感觉就如同是真的在一家僻静优雅的书店里呆上一整天,每个章节的开头都是一本书的简介,简短却不简单,那是书店老板费克里的自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他对那个突然闯入自己生活的小家伙玛雅的疼爱,罗列的书单更是精挑细选。可是他原本并不是这么充满温情的人啊,妻子的离去让他变得消沉、颓废,他的心自此便上了锁。艾丽斯岛上的人并不少,可他就这样把自己圈在那家书店里,岛上的人也慢慢习惯了这个冷漠傲慢的怪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他的作息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书店照常营业,只是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喝酒......直到玛雅的出现,这个小家伙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了他的生活里,其实看的出,他起初是拒绝的,心里想的就是赶紧度过周末把她送到福利院去。可是女孩儿一见到他就显得跟他很亲近,毫不客气的索取拥抱,或许是他的生活已经安静的太久了,总之通过文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内心深处其实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人——打破他孤单绝望的生活。从那一刻起,他决定抚养这个孩子,他开始向岛上的妇女们请教带娃的经验,话变得多了,脸上开始出现笑容了,整个人变得更加勤快了。小说写到这里,作为读者的我感觉如置身温泉之中,从头到脚都是暖的,我被他们“父女”间的温情感动着,同时也真心为费克里先生感到高兴。当然,站在玛雅的角度,虽然她的母亲抛下她跳河自杀的遭遇令人扼腕叹息,但是庆幸的是,她的母亲把她遗弃在了一家书店。玛雅从小就爱读书,费克里也总能找到适合她年龄阶段的好书,这使得她幼年就产生了成为一名作家的志向,在这期间,我想费克里在读书的时候的心境与过去必然也是大不相同,现在的他每读一本好书都会在想如何推荐给玛雅,而每读一本垃圾都会毫不留情地将其从给玛雅的推荐书单上删除。在书的世界,一人游荡难免有避世之嫌,有个人陪伴翱翔便是心灵的沟通。书中的爱情线亦是潜移默化的,费克里与奈特莉出版社销售员阿米莉亚因书结缘,从最初的言语冲撞到惺惺相惜,我想这一切也都是因为玛雅让费克里敞开了心扉,不然他应该是打算孤独终老的吧。对于警察兰比亚斯,书中一直着墨不多,但我却很欣赏这个人物,他原本不爱读书,就算是看也仅仅是一些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侦探小说或是犯罪案例。因书店中的镇店之宝——一本价值不菲的珍藏书被偷而认识了费克里,改变之后的费克里经常会给他推荐一些书,级别在一点一点的提高,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和这位呆萌的警官探讨一番。这就让兰比亚斯爱上了读书,他从书中获得了快乐,与此同时,他收获了费克里离异妻姐的爱情。看到这里我不禁细细回想,好像故事中的其他突出角色的生活皆是因为费克里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人与人的关系可能就是这样,往往人们之所以选择孤独,是因为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旦生命中出现了那个人,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生活被点亮,灵魂被刷新,你会愿意与之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小说的最后,费克里因病去世了,在他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我相信他的内心是被填满的,他担心手术费用把妻子阿米莉亚和女儿玛雅压垮;害怕不能继续陪伴玛雅长大,不能和阿米莉亚一起变老;恐惧随着病情的恶化,自己会变得口齿不清,看不了书,也再也没法跟玛雅聊天玩耍了。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悲伤一点一点的占据了我的心,整个人如同置身汪洋大海,海上廖无人烟,一眼望不到尽头。但我想,费克里内心更多的应该是欣慰吧,他虽然不能看着玛雅成为一名作家,但是是他引领着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天使一步步走进书店、走进书本、走进书的世界。妻姐伊斯梅虽然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但是却因为自己遇见了更加值得托付终身的兰比亚斯警官,这也算是对已故之人有了交代。这样一颗充满爱的心应该走的很安详吧,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是湿热的,最初的悲伤没有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伤感、感动,当然还有温暖,这感觉如同对着夕阳落泪,既感动震撼于它西沉前的那抹绚丽,又抱憾花开迟暮,终是近黄昏。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向着死亡热烈的生长,一个人不可能自成孤岛,过程中遇到的人虽说都是过客,但是正是这些过客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满。人的一生不完全是短篇小说,也不完全是长篇小说,而是一部人生作品集。我与朋友A,一个月里,总会相约一两次在一个幽静的咖啡屋。我们俩都喜欢咖啡屋。喜欢那种互不干扰又有联系的卡包,喜欢那种自成一统的小天地,可以听到絮絮的低语,但辩不清楚声音的方向,周围虽然有些嘈杂,但不妨碍心境的幽静;感觉身边很热闹,却又可以独自享受着暂时的清静。然后,我们也就静静地坐在那里,身体的姿势可以优雅地摆放着,也可以慵懒地斜靠着,没有旁骛,没有世俗,我们有一句、无一句地随意闲聊着,没有主题,也无需斟酌,想到什么就说起什么。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坐着,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尽情地徜徉在幽幽的昏黄的灯光里,把身体放松在音乐里,把灵魂放飞在世俗之外。 我们需要这样的空间。一个能够让我们暂时栖息的空间,一个让灵魂安静的空间。这个时候,我们生活在闹处,灵魂却在静处。我们来到咖啡屋,并不是像小资女人那样,在悠扬的音乐里,优雅地拨弄着勺子,优雅地搅拌着咖啡和糖,再慢慢地喝着咖啡,细细地品味着如咖啡一样优雅的生活和爱情。我们不懂得咖啡里所蕴涵的深邃的文化。即使在咖啡屋,我们喝的还是菊花枸杞茶。我喜欢菊花枸杞茶的淡淡的甜味,尤其喜欢菊花枸杞茶明亮的色彩。如果说,一点水,是一个世界,那么,一杯菊花枸杞茶中,就是一个纯净而又亮丽的世界。漂浮在水中的淡黄色菊花,即使萎缩,也选择在一个透明的世界里,肆意地绽放,展现它最后的凄丽,看着那朵朵挣扎着漂浮着的淡黄色菊花,心中泛起一份肃静和敬畏;点缀在菊花中间的那点点红,是枸杞,在我眼中,那些绯红的枸杞幻化成生命的亮色,具有一种人性的慈悲。有了红色的枸杞的陪衬,菊花不再单调,也不再孤独。花开,有喝彩者;花陨,有陪伴者。枸杞之于菊花,是菊花的幸运,还是枸杞的深情?水尽了,菊花也结束自己灿烂的姿势。水之于菊花,是美丽的源泉,是生命的相依。一个生命,如果有热情的喝彩者,有深情的陪伴者,有无私的奉献者,那是多么幸运而又幸福啊!那样的生命决不会孤单。然而,生活中有多少人会如这杯菊花枸杞茶中的菊花一样幸运呢? 与其说我喜欢咖啡屋,还不如说我更喜欢坐在这热闹而又幽静的咖啡屋里,欣赏着这菊花枸杞茶中的深情而美丽的的世界。“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好象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周围是热闹的世界,可与我无关。”
当我正在凝视着那杯菊花枸杞茶的时候,朋友A的一句话,深入肌肤,渗透到我的骨髓,让我周身有了一丝丝的寒意,灵魂里突然生出一种猩猩惜猩猩的情绪。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是一座孤岛啊。很多的时候,我们活在虚无的风光里,很多的时候,我们活在尘世的烦扰中。即使风光无限,灵魂却似乎无所偎依,于是,我们越来越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岛屿上。身边热闹非凡,却难以找到真正与之灵魂对话的人。生活中,有哪一处热闹是真正为自己而设置的呢?在霓虹灯闪烁的歌厅里,有人在声嘶力竭地唱着,有人在击掌合拍地喝彩,然而,歇斯底里的歌声里,有掩饰不住的落寞寡欢;在觥筹交错的酒杯中,有人在豪言壮语地宣言,有人在热情洋溢地演讲,然而,席残人散之后,灌满酒精的灵魂里却透着一股逼人的孤寂和戒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热闹的地方,一定有孤独的灵魂,有繁华的景象,一定有落寞的时候。热闹是孤独的前奏,繁华是落寞的征兆。在应酬的歌厅里酒桌上,热情的声浪掩饰的是虚无的寂寥和作秀似的默契。其实,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是一座孤独的岛屿。谁能真正游弋到彼此那孤独的心岛上?谁能为孤岛架一座彩轿?幸好,现代生活为灵魂的孤独者提供了许多安放灵魂的处所:喜欢垂钓的,可以到河边池塘边与鱼儿对话;喜欢发泄的,可以到歌厅舞厅与人共舞;喜欢消遣的,可以在麻将的方城里鏖战。那么,我与朋友A,除了工作和家人相处以外,我们安放灵魂的方式无外乎就是与书为伴,以溜达为乐。偶尔的,也来到咖啡屋静静地享受着孤独的滋味,把心灵的尘埃作一次涤荡与净洁,把烦乱的思绪作一次整理和删除,然后,带着笑容,进入生活的角色。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座孤独的岛屿。只是,聪明的人,在孤独的岛屿上休闲的时候,抚慰一下身心,让迷失的心灵重新复苏;在现实的生活里生存的时候,敞开一扇心扉,让欢快的心情迎接灿烂。朋友B,这段时间我好久不见她了。于是,两个女人只好在电话里“煲”一顿“电话粥”。拉家常,说孩子,谈工作,漫无边际地闲聊。突然,朋友B感慨说:“我的生活圈子似乎越走越窄,朋友越来越少,我似乎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座孤岛,既热切地盼望有人来这座孤岛上探望,心灵却又拒人以千里之外。”
我感受到电话那端透露出来的孤寂与无奈。我告诉她,当我们处在孤岛上的时候,至少我们自己可以偶尔地也打开心窗,阳光自然会照耀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