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 > 第七十六章 穷,使人疯狂

第七十六章 穷,使人疯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龙江船厂,森严的守卫随着朱元璋的到来防卫更加严密。

踏入提举司略显简陋的幕厅,里头杂乱的陈设并没有引起朱元璋的不满。

这是个办实事的地方,如果清扫得过于干净,那才显得这些人一个个不务正业。

等司吏匆忙自别处寻来一把有些陈旧的木凳,朱元璋坐在堂内,看着谨言慎行的船厂主事,开门见山问起他此行的目的:

“三个月前,咱让水部郎中王溥知会你等,替咱改造远航海船,可有结果?”

提及此事,主事脸色顿时有些惶恐。

眼神一直盯着他的朱元璋顿时面色不愉地冷哼一声。

海船关乎大明国祚,更关系到他这个当爹在混账大儿心里的位置。三个月时间如果这些人连一点头绪都没有,那他这个当爹的往后还怎么在朱极心里树立威信。

“怎的,吃着咱大明的俸禄,你等就是如此敷衍咱的?”

“陛下,微臣容秉。”

刚被朱极说大明朝堂人浮于事的时候朱元璋还想驳斥两句呢,不想巴掌来得居然如此突然。正准备让侍卫将其拉出去砍了,听主事颤巍巍地跪倒在地想要说两句,朱元璋不由得被气笑了。

“说,让咱听听,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冷哼一声的朱元璋静静等待这位主事开口,而跪在地上汗涔涔的主事则急促地说道:

“陛下,自王溥大人发了故牒之后,我等便召集工匠商讨此事。经过计算,符合陛下要求的海船最少需要两千料,若是往返需要装运货物,可能要三到四千料。”

“如此巨大的船只,对工匠技艺要求颇高,且用料精良靡费甚大,我等将个中疑难具陈于上官,前些时日王溥大人亲自前来告知我等,暂时以杉木试造两千料大船。”

听到开始试造,朱元璋的脸色总算好了些许。

“那如今造得如何了?”

依照往常下令造船的速度,按理说三个月时间应该也有个响动才是,朱元璋迫切地想要看看两千料的成船如何,不想主事的回答却让他越发生气起来.

“回禀陛下,依工匠所言,该船长十九丈四尺八寸,宽四丈七尺七寸,想要在海上承受强风,龙骨需围八尺以上,此等木料船厂储备不足,如今便是连船底都未能建成。”

朱元璋感觉自己人都傻了。

合着说了半天,就是没造。

但就算他再怎么生气,却压根没法往这主事身上撒气。

就连他自己也清楚,往常龙江船厂造的船撑死也就四五百料,所以压根就没想着准备这么粗的木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他把这主事砍了,该造不出来还是造不出来,谁来都没辙。

“那你跟咱说说,这一艘船造价几何?”

既然一时间也造不出来,朱元璋倒是想听听接下来要花多少钱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

至少,他得告诉自家儿子是手下人没用,而不是自己无能。

“两千料海船,理应用楠木制造,算上铆合的铁钉等材料,一艘船造价至少四万贯。”

“嘶!”

朱元璋登时倒吸一口冷气。

“你说多少?”

他生怕自己方才没听清楚,再问一遍之后,朱元璋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好穷。

一艘船四万贯,如果派出去一个船队,少说得八艘船。这一下就是三十二万贯,甚至这还是往最少算。

以大明如今的赋税和粮价计算,就这八艘船,便要花掉今年十分之一的赋税。偏偏为了朱极口中应对天灾的办法,这件事必须得做。

挥手让这些官吏离开提举司,朱元璋坐在木凳上沉默了很久。

直至朱极等得都快要睡着的时候,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

“极儿,那东瀛的银矿在何处?”

“我只记得那个地方好像叫石见银山,应该在东瀛主岛南部。”

“石见银山,石见,好。回宫,咱这就派人去查这石见银山在哪。咱们这第一仗,就打那里。”

朱元璋咬牙切齿地看着提举司门外,似乎目光所及之处,便是朱极所说的地方。

半晌之后,胆战心惊的主事看着朱元璋的车驾离去,整个人都虚脱了一般瘫坐在地上。

就在方才,朱元璋不仅饶恕了他们的罪责,甚至亲口告知他们,这两千料的大船暂时搁置,要让工匠们提升技艺,等材料齐备时再行定夺。

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因为他嘴里那四万贯一艘的海船,大明皇帝更加坚定了覆灭东瀛的决心。

与临街的乌蛮市整日喧闹不同,靠近西十八卫的会同馆总是以独特的幽静,让藩属国的使臣们感受着大明的威严和强大。

和往常一样,宣闻溪吃过午饭后便独自站立在寓所门外,抬头看着东北方澄净的天空喟然长叹。

东瀛如今的局势颇为混乱,他的主上持明想要借着此番与大明修好的机会,让这兵力强盛的宗主国放弃对征西将军良怀的承认。

奈何前番大明使臣误入持明控制的区域,因为其对当时东瀛的形势认识不明遭到持明扣押,此次前来递交国书被拒不说,更是被大明皇帝一顿申斥。

宣闻溪内心失落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主上充满了忧虑。

若是此次回去不能说服持明放归大明使臣,再协助大明将前些时日国内浪人挟持的大明百姓送归,只怕往后又要生出许多波澜。

正当宣闻溪感慨良多的时候,会同馆主事脸上挂着笑意走到了他身前:

“东瀛国使有心事?”

“山河飘摇几度秋,鱼目混珠惹人愁。”

宣闻溪笨拙地拼凑着诗句,只想用更容易让这位主事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内心的忧虑。

他的心思会同馆主事如何不知,只是东瀛的事情委实有些复杂,当年莱州知府赵秩出使东瀛,错把良怀当做东瀛国主。

后来虽然赵秩本人想要改变朝中大人们的认知,奈何东瀛一介弹丸之地,谁当那里的主人皇帝并不在乎。

再加上持明扣押了大明后来的使臣,以至于阖朝上下对这位真正的东瀛国主也没什么好感。所以此时他再怎么同情理解这位藩国使臣,也无济于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