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58章 花落谁家

第58章 花落谁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十月末,北京城中若有若无的血腥味才刚刚散去不久,一则自辽东而来的消息再度让京畿之地紧张了起来,尤其是兵部及户部更是人满为患,往来的官吏皆是面容严肃,步履匆匆。

前两日,辽东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呈递至京师,女真大汗皇太极于沈阳城外擂鼓聚将,蠢蠢欲动,女真人这头战争机器一触即发。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除了辽东的女真人厉兵秣马之外,就连近些年"老实"了不少的蒙古人居然也开始虎视眈眈,宣府和大同两地皆是有军报呈递,言说关外蒙古恐有移动。

如此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才刚刚"安静"不久的北京城再度沸腾了起来,更让朝臣感觉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前些时日的"哗变",兵部三位职司郎中自缢身亡,如今兵部正是"群龙无首"的局面。

...

...

乾清宫暖阁内,气氛也是颇为"剑拔弩张",往来伺候的宫娥内侍皆是屏气凝神,不敢发出半点动静。

眼下正是"多事之秋",谁也不敢轻易去触天子的"霉头",毕竟前段时间的那场"哗变"还历历在目。

看上去一脸随和的天子,是真的敢杀人的。

"陛下,兵部尚书已然空悬许久,还请陛下乾纲独断,从而稳定人心。"

轻咳一声,一袭红袍的阁臣李国普蹑手蹑脚的自座位上起身,面带忧色的冲着上首的天子说道。

按照以前的规矩,似涉及到"六部堂官"这等重要官职的选拔,当由吏部尚书提议,内阁召开"廷议",选择出几名候选人,将名单报给天子,由天子做出最后的决断。

但眼下正值多事之秋,兼之天子起复前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的"用意"已然人尽皆知,故而阁臣李国普便是省去了这繁琐的程序,直接交由朱由检决断就是了。

除了王在晋之外,朝中还有资格担任兵部尚书的还有一人,便是刚刚被朱燮元接替了四川巡抚一职的张鹤鸣。

约莫一年多以前,总督三省军马,负责"平乱"的四川巡抚朱燮元收到了老家传来的消息,其父亲病故。

考虑到当时的局势已然逐渐稳定,兼之为父丁忧乃是人之常情,天启皇帝同意了朱燮元的请求,并从京中派遣了一名重臣接替朱燮元的位置。

作为彼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新任四川巡抚,接替朱燮元坐镇川中,总督三省军马。

现如今,朱燮元已然被天子"夺情"起复,张鹤鸣正在归京的路上,不日便能抵京。

辽东战事若起,定然又是一场"动荡",兼之如今的陕北已然出现了"民乱"的苗头,兵部当由一名"老成持重"的臣子坐镇。

无论是资历深厚的张鹤鸣亦或者备受万历和天启两位皇帝赏识的王在晋显然都具备这等资格。

只是前任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也被天子起复,正在来京的路上,以孙承宗的身份,定然是直接入阁,而他又与王在晋颇为不和...

想到这里,李国普的脸色忧色更甚,如今的辽东建奴可谓是天下瞩目,牵扯大明无数人的神经,这兵部尚书的位置实在重要。

"阁老的意思呢?"

沉吟少许,朱由检的声音在乾清宫暖阁中悠悠响起,目光也在堂中众人身上的掠过,将众人不一而足的神情尽收眼底。

"还请陛下乾纲独断"。

闻言,李国普便是吃力的自座位上起身,这"举贤"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若非天子点到他的名字,他实在不愿意亲自下场。

见到案牍之后的天子微微皱眉,李国普便是心中一动,略作迟疑的拱手说道:"张大人资历深厚,德高望重,自是担任兵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但张大人终究年近八旬,远在四川的时候便是有些精力不济,如今辽东战事吃紧..."

此话一出,暖阁中不少人都是面露愕然之色,李国普这话就差明说"张鹤鸣虽然资历深厚,但能力却是差强人意"。

这话要是传说去,定然会被张鹤鸣怀恨在心。

闻言,案牍之后的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思虑之色,像是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一般。

暖阁中众臣也不敢打扰天子,如今只能等待天子乾纲独断了。

"既如此,还是求稳些为好。"

"便由王在晋入主兵部,恩赏张老大人,阁老以为如何?"

不多时,案牍之后的天子方才轻轻一叹,像是做出了选择一般,声音中也是带上了一丝征询。

虽然依着"后世"的记载来看,王在晋与孙承宗关于辽东的"战略"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在朱由检看来,两位朝臣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力挽狂澜",为大明续命,也不用比个高低上下。

更重要的是,那张鹤鸣可是"东林骨干",朱由检更不会让其身居高位,而且还是掌管天下兵马大权的兵部。

闻言,阁臣李国普紧绷的心弦便是为之一松,任命官员本就是天子的权利,何况他一向不喜"党争",自然也不愿意看到张鹤鸣重回京师。

"陛下圣明。"

有了李国普带头,暖阁中的其余臣子也是纷纷敛去了脸上的惊愕之色,忙不迭的躬身行礼:"陛下圣明。"

一时间,不少官员的眼中都是涌现了一抹清明,张鹤鸣出京就任四川巡抚之前,便是高居兵部尚书一职。

彼时正值"东林党"和"阉党"互相斗法的关键时刻,这位老大人不忍京中的纷纷扰扰,主动出京"避难",这才给了崔呈秀上位的机会。

如今天子继位,"阉党"尽去,可张鹤鸣仍然不能"官复原职",看来这"东林党"当真是昨日黄花,翻不起风浪了。

没有理会暖阁中脸色隐晦不明的众臣,案牍之后的朱由检歇靠在身后的软塌上,脸上涌现了一抹好奇。

在"后世"的某些学者口中,王在晋可是被推崇到了极点,希望他能够带给自己一些惊喜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