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南唐从一个骄横皇子做起 > 193、南唐军的作战序列

193、南唐军的作战序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吴越国的使者水丘昭券乔装打扮从南唐的内陆潜回吴越的过程中看到唐军不断从南方往北方集结,那是真的。  他甚至能打听到那些北上唐军的番号,包括神武、龙武、雄武等军,而这些禁军,正是年初的时候南下进犯吴越湖州边境的那部分唐军。  所以水丘昭券回到杭州后,也给他的君王提供了南唐主力正在北上,很可能是想要入主中原,所以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南下的信息。  也或者正是暂时没有了北面的军事压力,吴越王钱弘佐去世后,刚即位的钱弘倧才有底气派兵讨伐湖州的钱弘偡。  然而事实上,水丘昭券在路上看到的唐军,都是李弘茂对南线唐军进行精选、编练、整改后淘汰的老弱病残,为了迷惑水丘昭券,甚至有一部分唐军白天在水丘昭券的眼皮底下北上,夜里又急行军跑到南面,第二天再度出现在水丘昭券的眼皮底下,使水丘昭券产生了唐军源源不断北上的错觉。  至于他打听到的禁军番号更是不假,但那些番号大多都是空番号了,就像以前的十六卫一样,保留番号和职位安置各路要员,实际上那些禁军主力,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被李弘茂打乱了重新编排过。  水丘昭券看到的北上唐军,抛去夜里又跑到南边的拉练部队,总数差不多得有两三万人。也就是说,年初云集在湖州方向的七八万唐军,现在只剩下了五万人。但这五万的精锐,经过重新编排和训练,牢牢掌握在了李弘茂自己手中。  李弘茂是御驾亲征,所以这支南征部队自然不需要再安排一个什么南面招讨使之类的职位,而随着那些裁汰下来的禁军将空番号带回了京城,李弘茂继续将重新编练的部队按照数字来命名。  不是他一定要标新立异,用现代的思维去解决古代的军队,实在是南唐的军队番号太多太混杂了,太容易造成指挥上的混乱了。  单就“军”编制而言,就有最高的军号军,如六军的神武、龙武,以及侍卫诸军那杂七杂八的军号;军号军下面又有左右军,但又不是所有的军号军下面都分左右军;厢的下面也有军,这不但重复,而在在指挥系统中显得十分的混乱,指挥协调的效率太低。  在底层的编制中,南唐的军队里指挥下面有都、有队、有旗,同样十分混乱。所以不改是不行的。  李弘茂甚至认为,南唐军队纸面上的实力都不差,打起仗来却总是拉胯,这种复杂的编制体系也是症结之一。  虽然改名之后,军官们普遍认为数字番号没有过去的军号威武,但是在皇帝的强制推行下,也没有人为那些名号较真,毕竟最重要的还是职位与待遇。  而在这方面,皇帝一贯也是很大方的,而当这些数字番号的部队发现他们的待遇比传统番号的部队更好,人员更精锐,离皇帝也更近,新的番号,便也让他们产生了足够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但是为了避免这个时代的军人无法接受和消化,李弘茂基本保留了这个时代惯用的军队内部编制。  军的长官依旧叫统军使,简称统军;军的下面依旧分为左右两厢,每厢一万人,长官为都指挥使;厢的下面设为师,按《周礼·夏官·序官》的定制,二千五百人为师,一厢下辖四个师,长官为师帅;师的下面则是指挥,每个指挥五百人,一个师五个指挥,长官为指挥使;指挥下面为都,每都一百人,长官为都头;再往下,则是队,每队二十人,长官为队正,每队有两个什长、四个伍长。  可以说,除了将原来的军号军改为番号军,取消了原来番号军下的左右军,将厢下的军改为师之外,李弘茂也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这个时代的军队编制,同时简化了指挥系统,弱化了过去“厢主”、“军头”、“将主”这样私人化的称谓,同时逐步削弱军队私人化的特性。  虽然御营也好,禁军也好,本质上都是皇帝这个最大的私人化军队,但要改变,当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几个月的时间,也只够李弘茂精简编练了此前集结在吴越边境的这些禁军,不过这个五万出头的军事集团,体量也非常大了。  与此同时,从整个征伐吴越的战略布局,李弘茂也把东至常州,南至福州的部队纳入此次征伐吴越的作战序列中。  因此,原福州方面武威军节度使下辖的那几支军队,也根据李弘茂的要求完成了整编。其实他去年还在福州时,就已经着手进行福州方面部队的整编,因此福州部队的整编更是简单和顺利得多。  除了当时的武威军第一军被林仁肇跨海增援李弘茂的北苑之战,随后留在了禁军序列之外,整个福州方面的野战军约二万五千人统编为御营第一军,统军使是李弘茂的亲信,原黑云都统军使郭廷谓。  虽然职位都是统军使,但郭廷谓由原来的黑云都统军到现在的御营第一军统军,实质上可是大大的提拔了。  郭廷谓也是二十多岁的年龄,按南唐原来的规矩,他不可能担任这么重大的职位。但没办法,谁让他是当今皇帝起家班底里的核心呢?这种事情,根本没有人会去非议,何况他的黑云都依然作为直属部队,也是第一军的支柱。  而第二军的副统军则是闵国旧将陈晦,下辖的左右两厢都指挥使分别是孟坚和同样是李弘茂起家班底的张云德,可以说,第一军也是李弘茂嫡系中的嫡系。  驻扎在建州一带,威压吴越国衢州方向的天威军和永安节度镇军编为了御营第二军,统军使刘茂忠,这也是和李弘茂并肩作战过的一员大将。  不过此次作战,第二军的作战除了给吴越的衢州方向施加压力外,主要任务变成了协同地方军队追剿慕容昭的叛军。  这支直接导致南唐元宗皇帝驾崩的叛军,在逃到吴越之后,还占领了吴越的安吉县,趁着南唐皇帝驾崩,新帝登基暂时顾不上他的这段时间,这支叛军在安吉县和吴越的讨伐军打了几仗。  虽然胜多败少,但安吉县毕竟太小,慕容昭在行军司马陈懋的建议下丢下安吉县,继续流窜,现已进入了南唐的信州、抚州一带,南唐的地方守军,竟还往往不是他们的对手。  而原本驻扎在常州一线的龙武军和镇海节度使下辖的镇军,在此次作战序列中被整编为御营第三军,统军使为侍卫诸军都虞侯郭全义。李弘茂此前和他基本没打过交道,不过这郭全义也是枢密使刘仁瞻推荐的大将,能力也是不差的。  回到李弘茂此次统帅的直属部队,此前柴克宏统领的“讨逆荡寇都招讨使中军第一军”,去掉前面那些累赘的称谓,命名为御营第四军,组成还是此前那些杂七杂八的部队,但是经过了编选和整训,又增加了一部分原来神武、龙武军中的禁军,补充了大量的精甲和军械,兵员定额为两万人。  张易原先统领的太子亲军此次整编成了御营第五军,张彦卿原先统领的“讨逆荡寇都招讨使中军第三军”并陈德诚的中军直属部队整编为御营第六军,陈德诚调御帐任行军司马,也就是参谋长。  而林仁肇此前率领的“讨逆荡寇都招讨使中军第二军”,在此次整编中,被编为御营第七军,林仁肇也出任第七军统军使。  至此,从南到北,在整个吴越之战的作战序列中,南唐纸面上的兵力共有七个军,约十二万人。而李弘茂御驾亲征所直接统帅的中路唐军则为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共四个军约五万人(除柴克宏第四军外,另外三个军都没有满编)。  当然,对外号称三十万人,李弘茂已经是很诚实的了。  不过,在整个吴越之战中,最先与吴越军交手的,倒不是李弘茂率领的中路军,而是郭廷谓的第一军。  保大五年七月初二,南唐御营第一军从陆、海两路同时出击,陆路翻越雁荡山进攻吴越静海军节度使辖区温州,而海路则直接进攻吴越的德化军节度使台州,从而拉开了南唐征伐吴越之战的序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