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南唐从一个骄横皇子做起 > 252、两种意见

252、两种意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从嘉没有当上南唐国主,就不会改名为李煜,李煜没有亡国,就不会有春花秋月人生长恨的后主词。  对于后世的文学批评家来说,就少了一个词坛巨星作为研究对象。但对于后世的历史学家来说,却多了一个文经武纬,横空出世的伟大皇帝可以研究。  其实就算是后世的文学批评家,虽然没有后主词可以研究,但这南唐第三任皇帝的词也“写”得不错啊,尽管到目前来说也就三首,一首《鱼父》,一首《青玉案》,一首《望海潮》,除了第一首弱了点,后面两首不都是经典?  当然了,对于年轻的大唐皇帝李懋来说,后世的史学家也好,文学批评家也好,都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他现在正带着一班文武大臣,走在与后汉皇帝会盟的道路上。  南唐元范二年,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十一月。  “快看!皇帝陛下的龙舟!”

“你傻了吧?你不知道当今的皇帝陛下从来不坐这种花里胡哨的龙舟吗?皇帝陛下都是坐战舰的,你要看最大,最威武的那首战舰,喏,就是那艘。”

“果然是威武无比的战舰,皇帝陛下武德充沛,这是要统一天下啊。”

……  十一月的江宁码头上,虽然风有点大,天气也有些阴冷,不过还是涌来了许多百姓。皇帝出巡是大事,也是盛事,别的不说,就看看热闹,这样的热闹也不常有啊。不过普通百姓不知道的是,今年皇帝已经不止一次出巡了,只是前几次都很低调,没让城中百姓知道而已。  但这一次不一样。  “说是当今圣上,此番北上是要和中原的皇帝会盟的。”

“会盟?会盟是何意?”

“这你都不懂?就好比……就好比……吴先生,你读书多,你来讲讲。”

“啊,这个嘛,我这么说吧,就好比你们村和隔壁阎村一直因为地界的问题,隔三差五的都在械斗,但是你们两村的人口相当,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然后呢,你们两边一商量,就说既然谁都奈何不了谁,那就不打了,各自守着各自的地,好好过日子吧。但口说无凭啊,所以你们各自的里正,就带领大家,面对面的签一个文契,这样大家就可以安安稳稳过日子了。”

“俺们村可打不过阎村,阎村住的都是前朝就过来的北佬,打架可凶咧。”

“蠢货!吴先生说的是好比,不是真的说你们村跟阎村的事。可是吴先生你说的也不对啊,我大唐如今这么强盛,为何要跟中原朝廷签什么盟约啊?这天下有两个皇帝,那到底谁听谁的?”

“中原朝廷的人都是北佬,只怕他们是要凶一些的……”  “真蠢货!老是说什么南北,须知你家祖上也是河东的,黄巢之乱过后才来的江南!你看陛下的禁军里,北方来的汉子还少了?照我说,中原朝廷的皇帝,也得听我大唐皇帝的,早晚的事!”

那吴先生笑了笑,只是捻着他的小山羊胡子不说话。他是读过些史书的,知道自古以南伐北,就没有成功的。昔日宋武帝算厉害的吧?他都做不成的事,当今这个小皇帝能做成?不过他身边这两人,一个是对皇帝盲目自信的莽汉,一个是低声下气一辈子的佝偻半老头,跟他们说,他们也是不会明白的。  码头上的百姓议论些什么,李懋是听不到的,但确实就像百姓们议论的那样,他没有坐在船队中那条豪华的龙舟里,而是站在那艘高大威武的战舰的船头上。  那艘豪华舒适的龙舟,还是先帝的时候下水的一条顶级豪华大游轮,此时里面坐的是他的大臣们,主要是文臣,比如宰相李建勋这样的老人家,长途旅行,当然还是要给他们考虑一下交通工具的舒适性。  两国皇帝会面,签订盟约,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外交事件,南唐这边也几乎是出动了整个朝廷,够得上资格伴驾的大佬,除去留守江宁的次相周宗,能去的都去了。  有首相李建勋、第三宰相江文蔚、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常梦锡、从福州调回江宁任御营都统军(相当于禁军总司令)、同平章事的老帅王崇文、礼部尚书游简言、兵部尚书韩熙载、御史中丞萧俨、尚书郎、中书舍人陈乔、大理寺卿李德柔、吏部侍郎钟谟、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徐锴、勤政殿学士、户部侍郎高越、工部侍郎殷崇义,等等等等。  此外,枢密使刘仁瞻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此时身为文职,也坐在这条船上。  这些大臣在此前元宗朝宋、孙党争,尤其是宋党把持朝政时大多受到挤压或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朝堂,在如今元范朝,则纷纷得到提拔重用。而且,除了年纪过了五十的如宰相李建勋,枢密使刘仁瞻,御营都统军王崇文,大理寺卿李德柔等数人外,这些大臣年纪普遍都不大。  韩熙载年龄算大了,不过47岁当上兵部尚书,也算正得其时,大家都知道,以他的名气和才华,进位宰相还是值得期待的。  由韩熙载往下,已经是第三宰相的吏部尚书视都省事江文蔚、勤政殿学士、户部侍郎高越、御史中丞萧俨、尚书郎、中书舍人陈乔都是四十出头,而礼部尚书游简言、吏部侍郎钟谟、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徐锴,工部侍郎殷崇义则都是三十多不到四十岁的年轻干部。  可以说,这条龙舟上坐满了南唐朝廷的老中青三代,都是国之菁华,南唐的现在与未来。这条船要是被锁定,来一发东风快递,李懋这个皇帝就算再怎么开挂,估计南唐也药丸。  之所以要这么多大臣一起伴驾北上,除了这次会盟的高规格外,大臣们也是各自有各自的任务的。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正是户部、工部巡查江北各地,督促检查一年农业生产、水利建设、考察商业发展成效的时候,也是大理寺、刑部清理积案的时候,礼部要检查各地教育状况,吏部也要抽查地方官的业绩。可以说,伴驾是一方面,这些大佬们既然都出动了,江北的方方面面也都要好好地过一道。  其实几个月前皇帝也去过江北,不过皇帝视察的主要是军队,民政则没有细致地过问。就不知道此次随着皇帝北上的消息传开,江北各地的长官们是什么心情?  龙舟的第一层甲板上,有一个偌大的会议室,其实也不是会议室,先帝在的时候,这是个欣赏歌舞的游艇演艺厅。此时却成了大臣们聚在一起闲谈的场所。  不过坐着这么多大臣,闲谈又能闲谈什么呢?三两句话,还不是要回到国事上来。歌舞表演也还是有的,毕竟皇帝虽然提倡简朴,但人家娱乐业也要生存,假如什么都取缔了,这些大臣也是要跳出来跟皇帝吵架的。  只不过这种时候,歌舞表演,也就是个背景罢了,不影响大臣们聊天。  “李相,官家此番与北朝会盟缔约,接下来几年,应该不会再兴刀兵了吧?”

向宰相李建勋发问的,是户部侍郎高越,与其说这是一个问题,倒不如说这是朝中不少人的一个心愿。  开疆拓土那自然是皇帝的丰功伟绩,可是对于国家来说,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实在太多。  户部的心声就是,到此为止,不要再养兵,不要再打仗了。  可以说,高越的问题一提出来,龙舟上的大臣们,很快地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