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王都。
整座城市都处在风声鹤唳之中。
街道两旁的房屋紧闭着门窗,偶有一些好事者从窗户或门缝里探出头来也很快会被家人给拉回去。
街道上到处都能看到急匆匆来来往往的士兵,时不时就能看到有成年壮丁被人驱赶着从家里离开。
到处都是哭泣声、抱怨声。
倭国的王宫已经下令对周边区域戒严,严禁没有宫中手令的人靠近。
倭国王宫。
此时宫内聚集着那些旧贵族和大臣,坐在上首的是仁竹太后还有小天皇。
仁竹太后愁眉不展,对于接下来的事情不知道如何是好。
虽然这起政变她是发动者,但其实,真正的谋划还是面前这些旧贵族和大臣。
而她只不过是赶鸭子上架顺势而为罢了。
眼下遇到这么大的麻烦,她便手足无措了,便把这一应事宜全权交给了曽布川亘。
此人乃是旧派的贵族,这次的政变就是他带头组织起来的。
“太后,伯田幽子的大军已经出现在了二十里外。
臣已经在京都和附近征调了三万壮丁,再加上京都的两万可用守兵,共五万大军。
万事俱备,只等那妖女前来送死。
还请太后携天皇陛下登上城楼以壮我方军心,军心定,则此战必胜。”
“本宫不懂军务,曽布大人怎么说本宫就怎么做便是。
本宫的那些护卫也已经全部交给了曽布大人调遣,此次守卫王都之事,烦请诸位了。”
“是,臣等保证让伯田幽子有来无回。”
对于太后如此识时务,一众旧贵族大臣也是心中满意。
之所以让太后带着小天皇登上城楼,其实是不得已为之。
这次伯田幽子带着五万人马从定陶县一路杀过来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谁也没想到伯田幽子能够这么快的召集这么多人马迅速发起了反攻。
在七天前他们得到的消息还是伯田幽子忙于镇压各地的旧贵族大臣,焦头烂额。
但是三日前他们便得知了伯田幽子已经聚众五万,发兵直指京都。
如此仓促的准备时间,让京都一帮人慌了手脚,好不容易才靠着抓壮丁的方式凑够了五万人马。
任谁都知道,那些临时拉来的壮丁根本没什么战斗力,纯纯的炮灰。
因此,曽布川亘才让仁竹太后带着天皇登上城楼,想要给那些泥腿子打打鸡血。
毕竟对于倭国底层的百姓,从小就是活在对天皇神化的教育之中的。
能亲眼见一见心中的神灵,想必冲杀起来也能悍不畏死了。
城楼之上,一个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倭国平民或担或抬的将滚石、热油送上城楼。
所有人都是一言不发,脸上写满了畏惧。
身边还有拿着皮鞭的士兵在不断催促着动作快点,要是走慢了,还会吃一记鞭子。
城外的城墙之下便是一队队抓来的壮丁,他们没有实力去守城,只得在城下听令。
数万人聚集在城墙根下,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兵器,甚至锄头、叉子。
所有人都是面如死灰,更有甚者,吓得直接瘫倒在地上。
他们只知道自己被抓来要打仗,但还不知道自己这些人已经被曽布川亘当成了消耗对方的炮灰。
不然也不会布置在城外。
但不管如何,他们都知道,自己今日大概率会死的。
他们本就是平民,此刻拿起武器是胆战心惊,完全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有人尝试着想要逃跑,但是刚有所动作,跑出没几十步,便被城楼之上的箭矢射穿了胸口,倒在了地上。
没有人收尸,就是静静地躺在那里,从身下有鲜血流淌出来。
有了前车之鉴,便再也没有人敢生出逃跑的念头。
突然,一阵有节奏的鼓点声响起,随后便是悠扬的号角声响彻在头顶之上。
不知何时,仁竹太后已经和小天皇出现在了城楼之上。
“看啊,那是天皇陛下?参见天皇陛下!”
“参见天皇陛下!”
呼啦啦,一群人齐齐跪在了地上,对着小天皇跪拜起来。
出于本能,他们从未见过天皇,但此时见到这个穿着华贵的少年还是感觉有些心潮澎湃。
哪怕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因为伯田幽子这些年的行径让他们生活艰难而对倭庭有所不满的人,此刻也是生出了一股激动之情,但也仅此而已。
“倭国子民们,天皇陛下庇佑你等丰衣足食,日夜为我大倭祈福,才保佑我倭国风调雨顺。
而今日有敌人来犯,要杀我们的天皇陛下,你们答不答应!”
曽布川亘站在小天皇身旁,对着城墙之下的那些炮灰朗声演讲道。
“不答应!不答应!”
不知人群之中是谁带了头,在城下传来一阵阵呼喊声。
然而听到这些呼喊声,城楼之上的众人则是一脸的尴尬。
无他,这喊声有些太稀疏了,从三万人的队伍里传出来的不过是寥寥上千人的声音。
相较于这么多人,这上千人也就显得不够看了。
原本预料的一呼百应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
看到周围冷冷清清,那些原本高举着胳膊喊得起劲的人也渐渐没有了声音。
这场面着实令曽布川亘没法继续下去了。
他没想到,一直以来被倭国平民视为神灵的天皇也不灵了。
事实上,要不是曽布川亘在城下提前布置了一些自己人引导着众人呼喊,连这上千人都没有。
底下那些强征来的壮丁木讷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丝毫不为所动。
跪拜天皇是本能,但是这些年他们在过苦日子的时候,天皇在哪里?
他们被伯田幽子压迫的时候,天皇在哪里?
哪怕是天皇执政的时候,他们也没过一天好日子吧?
他们种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自己日夜劳作换来的,此时却成了城楼之上那个人的功劳,他们打心眼里觉得不舒服。
谁来主宰倭国又关他们这些人什么事呢?他们不在乎,反正一样是过苦日子。
大乾在倭国开设的乾倭友好学校在倭国的每个县里都有。
那些来自岭南大学的先生在教授这些平民的孩子时,不可避免的会带着一点先进的思想。
而就是这些捎带着的思想在日积月累中给倭国的平民心里种下了一颗叛逆的种子。
今日,他们被驱赶着拿起了武器来到了城外送死,这颗种子终于有要破土萌芽的架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