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899年的一天,刘镛刚吃过早餐,坐在椅子上,突然,意识丧失,浑身抽搐,脸上苍白,渐渐的瘫倒在椅子上,瞳孔也开始放大。正在收拾的餐具的佣人见状,吓得尖叫起来,手中的餐具也全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叫道:叫道,快!快!老爷出事了,老爷出事了!听到叫喊声,唐璇璇也出来,见状,拼命摇喊着刘镛:老爷,您怎么啦!您怎么啦!您醒醒呀!声泪俱下。听到刘家的叫喊声,四方邻里,有点一边奔一边穿衣服,有的光了脚就往刘家奔。刘家大厅挤满了人。这时的刘镛紧闭着眼睛,脸色苍白,毫无一点血色,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巨星陨落,整个世界突然变暗,风呼呼地刮着,枝丫摇晃,乌鸦不停地盘旋,天地动容。刘家在哭泣,南浔在哭泣,山河哭泣,世界悲鸣!一代英名已远去!唐璇璇捶胸跺脚,呼天撼地叫着:老爷,您就这么走了,安博还那么小,您叫我们娘儿俩往后怎么过呀?妍妍哭得也很伤心:阿爹,您这么就这样一声不响就走了,您哪怕躺在船上一周半月,也好让儿孙们在您床前尽一下孝心。您怎么一句话都没有给我们留下,就这样匆匆忙忙走了?有的留着眼泪道:他这个人,就是这样。胸中只有他人的疾苦,唯独没有自己。你们看,他就没有要人伺候他一天。几个有着经验的老者,流着眼泪道:已无力回天,还是安排后事要紧。刘安江、刘安泩还没有回来,刘安博尚小,除了本家,刘家只剩下几个娘们,故显得六神无主,已乱成一团,故一切都是由他人说了算。......刘安泩接到加急电报,带上了张莲芬、小莹等急速往回赶,因姚琴芳卧床不起,只得免了。得知刘安泩父亲去世的消息,周湘龄坚持要同往。刘安泩对她道:你此次同去是有不妥,毕竟还名不正言不顺。电话里,周湘龄固执地道:我与您已经是多年的露水夫妻,有多少人不知,有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我不计较您到还计较起来?哪怕我是你的朋友,参加您父亲的葬礼有何不可?周湘云得知刘安泩父亲去世,作为多年挚友的父亲去世,加上其兄在工部某事,日后说不定有求之处,再加上妹妹与其这种关系,理所当然的要去参加吊唁。得知哥哥要前往南浔参加吊唁,可乐坏了周湘龄,跟哥哥车去,也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刘安江接到加急电报,脑子里一片迷蒙,身体开始失重,似乎要飘起来。一种掉入黑洞般的感觉变化成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眼泪一滴一滴的滴在电文纸上,仿佛在敲打刘安江的心脏。和洪英姆妈的坎坎坷坷、赈灾民、施医药、举掩埋、收养流亡、恤赎孤寡、自己却旧衣衫,惜饭粒,甚至于自己两榜及第时有人建议出钱买个再大的官,阿爹却写信给他告诫道:我家家门鼎盛,全是祖上积德。原先并没料到会如此。现在我正担心的是,你对此仍未满足啊。我家祖泽虽厚,但宜留有余地,应留一些给子孙,岂可自我享尽?但愿你谦和接物,勤慎持家,以永承祖德于不坠,不愿你高爵厚禄也。脑海中尽是阿爹的画面。在一旁看到伤心过度的刘安江,艾丽雅和唐娜哪也感到心痛,都泣不成声。唐娜哪流着眼泪对刘安江道:乃稍作准备,我们与您同行。刘安江含泪道:路途要有几天。女儿承颖尚小,不经风寒,是有不便。还是我一人前去,路途可以随机应变。艾丽雅道:那倒也是。唐娜哪给刘安江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行装,刘安江随即出门。......刘安江叫了汽车,傍晚时分汽车到了塘沽,正好有汽船去烟台,又转烟台去上海的货轮,第三天天亮,货轮已经到达上海吴淞口。刘安江上岸,顾不得休息片刻,急到码头旁叫了一辆汽车。车夫道:南浔我不知在哪里,未曾去过,不去。刘安江道:出松江经嘉兴走桐乡、乌镇即可。所需银两尽管说。我是出钱买时间。车夫一听来劲了。朝天一喊:10两银子。刘安江二话没说。就道:走!......刘镛毕竟是朝廷封的“通奉大夫”二品衔,得知刘镛去世消息,道、州、以及工务处等部门都陆续前来吊唁。整个刘家大厅挂满了各地送的挽联。曾经得到过刘镛救助的孤寡老人、救助站里的老人,他们挤不进刘家大厅,就在刘家家门口磕头跪拜。......刘安江回到家,已是刘镛去世以后的第四天中午。按照当地风俗,老人去世放在家里三天,因刘安江未到,故破例放5天。刘安江下了车,背着包裹,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家门口。有人喊道:大少爷来了!大少爷来人!刘家大厅顿时哭声一片。人们主动让开了道,刘安江缓缓地走到刘镛的灵柩前,未言先泣。点燃了三柱清香,跪倒在地上。旅途的疲劳与悲伤,跪在那里的刘安江渐渐地倒在了地上。见到此景,在场的人们顿时尖叫起来。快!快!扶起他!快!去叫大夫!4、5个人把刘安江抬到椅子上,一个人掐住他的唇中。刘安江哇的一声放声大哭。这时,大夫一诊脉,道:这是他过度疲劳与过度悲伤所至,并无大碍。在场的人才松了一口气。一位稍年长的对刘安江道:人死不能复生。刘老爷去世,谁都感到悲痛。大少爷您要冷静才是,有很多事还要等您来处理呢。这时刘安泩也过来,道:哥,您先休息一下,等会儿我还有很多事要和您商量呢。......第二天,就是刘镛的出殡之日。天还蒙蒙亮,刘家门口已经挤满了人。有的是来帮忙的,有的是特地前来再在刘镛灵柩前磕个头的,送送这位昔日的大好人。祭拜的人,排着长队,有的怕挤不进去,时间上不够,干脆就在刘家门口祭拜。哭声盖过了唢呐声。出殡的路上,前面尽是刘镛的曾孙辈排着长队提着红灯笼开道,八人抬着灵柩缓缓前行,道路两旁全是素不相识,流着眼泪的相亲。一代名人就这样,在越来越长的送葬队伍中渐渐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