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永昌府衙门口,张贴了允许百姓购买田地的布告。 布告中规定,所有拥有二十亩以下田地的人家,包括其他州府逃难来的百姓,都可以申请购买官府出售的田地。 每户允许购买水田五亩,每个男丁增加五亩,最高二十亩。旱地折合成水田计算。 每亩总售价为四年收成,每年收取亩产的四成,连续收十年。水田最低收一石,旱地最低收五斗。不收取任何利息。 同时还规定,连续荒废田地或拖欠应缴粮食的两年的,田地收回,已付款项不退。 所有民田税赋一律为产出的一成,百姓新开垦田地,三年免税。 这个布告在百姓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很多百姓连忙赶回家,掰开手指开始计算,怎么购买,购买多少田地最为划算。 剩下的百姓则在府衙门口到处打听内幕消息,确认这不是官府最新的阴谋,不会用这法子坑老百姓的钱。 “爹,我们家两个男丁,只能买十五亩。如果我自己出去单过,一户变两户,是不是就能买二十亩?”
“傻孩子,你未满十六能自立门户吗?再说爹还在你就分家,不怕别人戳你脊梁骨?”
“儿媳妇呀,咱家一个男丁都没有了,不如招个婿上门吧?这样能多分五亩地那!”
“老爷,今年你家的地,我们就不租了。什么,减租?不不,我不是那意思,确实是不想租了。”
“……” 几天后,腾越、龙陵、昌宁等地许多佃户不顾地主老爷的挽留,坚持要退租。 明军军营门口,也忽然出现了很多老妇人在来回窥视,甚至还有抱着小孩的妇人向守卫打听,营里有没有军官还未成亲。没有军官,千总、把总也行。 这个政策引起的混乱,是明军高层始料未及的。有几个臣子甚至从腾越私自跑到永昌,在朱由榔面前大哭,劝他收回成命。 “朝廷卖地,成何体统。我们不能给列祖列宗丢脸啊!”
“卫所屯田乃是祖制,祖制不可违也!”
“皇庄乃祖宗所留,卖之,不孝也;饮鸩止渴,不智也!”
朱由榔没有理会那些大臣,还让他们赶紧滚回腾越,并提醒他们永昌只是行宫,腾越才是朝廷驻地,没有传召不许再过来。 布告发出去的第二天,就有几个战战兢兢的百姓前往府衙认购田地。当他们拿到知府盖印确认的地契后,竟激动地当场痛哭起来。 第三天,认购田地的老百姓差点挤爆了府衙大门,场面一度失控。毕竟田也分好坏,去晚了就只能捡别人挑剩的了。 靳统武派了两队士兵前去维护秩序,执行朱由榔要求的,所有人必须排队的规定。 田地销量大涨后,怎样收回卫所屯田,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朝中晚期,卫所所谓的屯田,仅在纸面上存在,实际上早被各卫所的百户、千户们瓜分得一干二净。 永昌、永平两地没逃跑的人基本都被吴三桂杀光了,所以直接派人去卫所重新丈量,直接分给百姓就行。而腾越、龙陵、昌宁等县并没有遭到兵祸,还有卫所军官继续霸占着田地。 那些卫所军官们在吴三桂进犯时都躲得远远的,一说到收地,倒一下子都冒了出来。 他们在朱由榔面前撒泼打滚,对天发誓那些田地都是他们的祖产,都传七八代了,怎么可能是朝廷的呢? 朱由榔没有跟他们废话,让永昌知府拿出文档照册收田,如有阻挠一律格杀。 在刀剑之下,他们很快就老实了,然后赶紧把自己家分成七八户,一个儿子一户,按户买田,以减少损失。 除了查收官田外,土地丈量人员缺乏,也令他十分头疼。 田地不可能永远都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梯形,甚至是各种不规则图形才是常态。而且除了水田旱地外,田地的好坏也分为很多等级。 如果按照老办法一块一块地丈量,可能一季粮食收获了,都量不完这十几万亩田地。而春耕在即,时间是不等人的。 一直跟在身边忙活的赵小乙,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他认为田地有多少亩,自己有没有吃亏,老百姓自己心里最清楚。大多数人都愿意和原来的乡亲继续住在一起。 不如按村落为单位丈量,大概估算这个村有多少亩地,就塞进去相应户数即可。都是乡里乡亲的,哪块地应该归谁所有,他们内部自然会解决。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分配的时间,先把庄稼种起来再说。后面再慢慢派吏员下村复核即可。 朱由榔认为这个计划不算很完美,但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优化了一下,每个自然村都派一个士兵作为村长,由他负责协调村民划分田地。 明军会种地的士兵成千上万,挑一两百个稍微机灵的人下去当村长不难。 另外他还制定了一条规矩,给每一户老百姓的田地,只许多,不许少。 田地是百姓用未来产出购买的,不是白拿的。分期付费也是客户,而客户就是玉皇大帝。必须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如果因为缺斤少两,被老百姓投诉,或者被后续的复核人员查出来的话,负责协调的村长就要受到惩罚。 在他的推动下,整个卖地活动相当成功。整个永昌府的穷苦老百姓,都沉浸在获得土地的幸福当中。 “小乙,你看我这法子如何?”
朱由榔带着七个护卫,远远看着那些排队买地的老百姓,心里很为他们感到高兴。 “陛下仁德,永昌百姓以后有好日子过了,”赵小乙由衷赞道。 “没什么仁德不仁德的,我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还要继续打败清军,才能帮他们保住今天的收获啊。”
朱由榔得意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