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被朱棣模拟人生曝光了! > 第210章 祁王:别走了,埋了吧

第210章 祁王:别走了,埋了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先生快快将这些礼品收回去,在下福薄,实在受不起汉王爷的厚爱。”

“李大人,不过是我们山东的一些风鸡腊肉罢了,不值钱,您就收下吧。”

苏青人都麻了,送礼都送不出去,这是最让人头疼的。  李宣连忙摆手道:“苏先生,这些东西我是万万不能收下的,您替我跟汉王爷说一声谢谢,心意我收下了,但是这些东西,还是退回去吧。”

苏青瞅了一眼地上的两个大木箱子,心里有些无奈。  今早的朝会以后,汉王府连送礼都送不出去了。  左都御史李宣这个混蛋,前两天还笑嘻嘻的收着汉王府送来的钱,今天立马就翻脸了,真他娘的是个墙头草,一面向着祁王,一面收着汉王的钱,稍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翻脸不认人。  “李大人,这些东西不值钱,您就收下吧。”

苏青还想再劝劝。  李宣一本正经的说道:“苏先生,实话跟您说吧,汉王爷对我有恩,这旧情我肯定是会记着的,但各为其主,现在我跟着祁王爷办事,这要是再收汉王府送来了礼品,那传出去多不好听啊。”

苏青心想李宣这个王八羔子,前两天祁王不在京师的时候,你可没少收我们的礼,现在你在这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糊弄谁呢?  “李大人,苏先生都这么说了,你就收着吧。”

李府上忽然传来了一道声音,两人随声音的方向看去,顿时脸上苍白无色。  正是祁王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锦衣卫的吕朝阳!  “王,王爷。”

李宣满头大汗,试图为自己辩解,“您别误会……”  他自己都编不下去了。  苏青是汉王府的幕僚,跑到他李宣的府上送礼,明摆着的事还怎么编?  “没事,苏先生我也认识,久仰大名。”

朱高燨走了过来,看向了苏青,“苏先生可是个大忙人啊,山东和京师一个天南一个地北,两边来回跑,也是辛苦你了。”

苏青:“……”  朱高燨问道:“我二哥这是托苏先生给李大人送了什么礼品,让我也瞧瞧?”

李宣连忙说道:“就是一些不值钱的风鸡腊肉,没什么,没什么。”

苏青连忙点头:“对对对,就是一些风鸡腊肉,山东的土特产。”

“一说起山东土特产,我就想起来个事。”

吕朝阳笑道,“之前我奉命去山东查案,那时候的山东布政使还是边元博边大人,他送给我一盒扒鸡,我打开一看,豁,那可是一盒晃瞎眼的金条啊!”

边元博,最后被凌迟处死,吕朝阳凭借着这份功劳一跃成为了锦衣卫南北镇抚司的镇抚使。  在场众人都知道这件事,不由有些尴尬。  朱高燨向吕朝阳使了个颜色,老吕秒懂。  “说起来,我倒是挺喜欢吃腊肉的,李大人,苏先生,不介意的话让我看看?”

眼看着吕朝阳伸手就要去打开箱子,苏青连忙阻拦道:“吕大人,且慢!”

吕朝阳一个“脚滑”,将地上的箱子踹翻,哗啦哗啦的就是雪白的纹银成片散落在了地上,犹如月光倾洒而出,遍地的白银能把人眼闪瞎。  “嗯……你们汉王府真有意思,银子做的风鸡腊肉,我是真没见过。”

朱高燨摸了摸下巴,调侃道,“这样的‘风鸡腊肉’,以后给我祁王府也送些,我也挺稀罕的。”

苏青干咳两声:“祁王爷说笑了。”

最尴尬的事,莫过于给人行贿被别人撞破了。  更尴尬的是,他这个汉王府的幕僚给祁王府的官员行贿,结果被祁王本人给撞见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苏青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在下家中还有事,先告辞了!”

开溜!  ……  苏青走了,留下李宣一个人尴尬恨不得用脚趾在地上抠出来个三室一厅钻进去。  朱高燨随便挑了一张椅子坐下,淡淡的问道:“李宣,本王待你不薄吧?”

李宣原本是汉王党,汉王在京师垮台以后,残余的汉王党成员纷纷投奔太子党、祁王党,李宣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的祁王党。  在加入祁王党以后,李宣完成了人生的三级跳,先是跳到了右都御史的位置上,然后又跳到了左都御史的位置上,背后自然是祁王府的力量在暗中推动。  若是没有祁王府的支持,就凭李宣的资历和能力,奋斗八辈子都爬不到左都御史这个堪比六部尚书的位置上。  左都御史,正二品大员,再往上的一品文官官职就是“三公三孤”、“东宫三师”这样的虚衔,从实权方面来说,文官能走到左都御史这个位置已经封顶了。  李宣低头道:“祁王爷对我提携之恩,磨齿难忘。”

“嗯,你还记得就好。”

朱高燨微微颔首,指了指地上散落的大片白银,“那这个,你给解释一下?”

对于祁王府的官员那些见不得人的收入,他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管不过来的,这是吏治产生的结果,就算他去严查,也只是杀完一批人又换上来一批人,自损元气罢了。若是不整顿吏治,那就是换汤不换药,再杀都杀不完。  “收钱,那也得看是收谁的钱。”

朱高燨眸子深沉,“你收汉王府的钱,这是什么意思?李宣,你应该知道我和汉王府之间的关系吧?”

李宣擦了擦滑落到下巴的汗水,道:“王爷,臣不敢瞒您,我是收了汉王府的钱,但我一直都在为祁王府做事啊,我的内心是忠于祁王爷您的!”

朱高燨忍不住笑了:“还他妈是个双料间谍啊。”

用汉王府的钱,给祁王府办事,李宣这真是人才啊!  吕朝阳轻咳一声,道:“李大人,我有一事询问,不知可否为吕某解惑?”

李宣摆手道:“吕大人太客气了,您说,您说。”

“嗯,那我就说了。这段时间王爷和我不在京师,外省的人蠢蠢欲动,山东道御史有不少人在弹劾咱们祁王府杨先生,这些山东道御史背后是否有人指示,你我心知肚明。而这些弹劾的折子,能一路顺畅的走到陛下的龙案前,你这左都御史就看不到吗?”

吕朝阳眼神冰冷,“还是说,杨先生和你我都是祁王府的同僚,官官相护这话不敢乱说,但对方有难总得伸手帮助一下吧,实话实说,你们都察院里面有没有猫腻,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些猫腻要是锦衣卫想查,也不是什么难事,若非我一直压了下去,你这左都御史怕是也坐不安生吧?弹劾杨先生的折子数不胜数,李大人,你袖手旁观,这是什么意思?不如我锦衣卫也写几本折子,弹劾一下你们都察院?”

李宣颤颤巍巍的说道:“吕大人,这事真不赖我啊,十三道御史,有直接上奏陛下的权力,我这左都御史也拦不住他们弹劾杨大人啊!”

“你要是走条例,这样说肯定是没错的。”

朱高燨平静的说道,“但是,也仅限于条例而已了。”

从条例上来讲,十三道监察御史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可以不受约束,折子直接送到皇帝的案前,这是洪武朝时立下的规矩。监察机关的性质从一开始就被规定为皇帝的耳目。对此,历朝历代的敕谕、法律都讲得很清楚。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后改称都察院,最高级的官员就是左、右都御史,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定员110人,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  条例如此,但落实到现实后,十三道御史在弹劾京官时的折子,都会在都御史这里走一圈,毕竟京师不是外省,没左都御史的默许,你的折子根本就送不到皇帝的面前。  那些弹劾杨荣的十三道御史,他们写的折子,没有李宣的默许,根本不可能送上去。  朱高燨面带笑容的问道:“李大人今年高寿?”

李宣连忙回答:“臣今年五十有五了。”

“啊,李大人今年六十了啊,花甲之年还在任上,辛苦你了。”

朱高燨恍然大悟的说道,“也罢,我和老吕就不打扰了,告辞。”

李宣闻言面如土色。  官员到了一定的年龄也是可以告老还乡的,只是不用退休这个词,用一个比较高雅的词汇:“致仕”,意思就是把官位还给国君,根据“周礼”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也就是说官员可以在七十岁退休了。  但是,这个并不是强制的,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  直到洪武一朝,致仕年龄才改为六十岁,即:“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

他都说了自己今年五十五岁,祁王故意听成六十岁,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在勒令李宣请辞。  李宣长叹一口气,向朱高燨躬身道:“多谢王爷提醒,臣也时候向陛下请辞,告老还乡了。”

祁王现在给他一个台阶,让他自己滚回老家。  若是再不滚,可以,那就别想着再离开金陵城了,埋这儿挺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