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本名:田辟疆,山东临淄人约前350年出生,齐威王之子。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田辟彊即位,是为齐宣王。齐宣王算不上是个明君,但毋庸置疑,在他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齐宣王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开始发展文化事业。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来,闻声而来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都赐给府宅,官拜上大夫,不担任官职而让他们自由议论。齐国稷下学者逐渐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其中还有儿说、告子、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齐宣王在狩猎的时候遇上了钟无艳,只见这女子貌美如花,美若天仙就想要封她为妃子,连钟无艳想要成为正宫的要求齐宣王也欣然答应。但是当钟无艳拜谢的时候,齐宣王看到她另外半边脸的时候吓了一跳,原来这钟无艳只有半边脸是好的,另外半边又黑又丑,但是君无戏言,要怪就怪自己没有看清事情的全部。齐宣王只有采取延迟招亲来想办法挽回自己的颜面,齐宣王采取的这一招丝毫没有起到效果,结果钟无艳大闹金銮殿,这下朝中上下都知道这件事,齐王想拖也没有办法,只有兑现当初的诺言,让钟无艳成为正宫,和齐王的另一名爱妃夏迎春相比,钟无艳就显得有些待遇惨淡,夏迎春倒也有几分姿色,齐宣王很宠爱她,但是钟无艳帮齐王解决了很多政治问题,所以齐宣王一遇到有困难,就来找钟无艳帮他解决,钟无艳都尽心尽责帮他处理。但是一到风波过去,诸事顺利的时候,齐宣王就只会照夏迎春寻欢作乐。所以“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被传为佳话,说的就是钟无艳给齐王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因为相貌原因不受齐王待见。一次,齐宣王对手下大臣淳于髡说:“先生谈一谈寡人喜欢的是什么?”
淳于髡说:“古代王者所喜欢的有四,而大王喜欢的有三。”
齐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问道:“这话怎么说呢?”
淳于髡说:“古代王者爱马,大王也爱马。古代王者爱美味,大王也爱美味。古代王者好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却不尊崇才德之士。”
齐宣王听后,摇摇头说:“国中根本就没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则我也会尊崇他们,喜欢他们。怎么能说我不尊崇有才德的人呢?”
淳于髡说:“古时有骅骝等好马,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不惜花费重金,从所有的马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马。古时有豹象等动物的肠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辞辛苦从众多美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爱好美食。古时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当今天下的众多美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美女。至于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尧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出现,然后才去尊崇他们、喜欢他们;那么如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知道,会觉得大王不是真心喜爱人才,也不会喜欢大王的。”
齐宣王听了静默在那里,不知怎么答话。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对这种朋友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看看自己的左右大臣,故意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齐宣王问:“道德怎么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
齐宣王说:“凭什么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龁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到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齐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齐国最终灭亡,与齐宣王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齐宣王一生犯过很多错,而最大的错误在于他外交,他的外交错误导致齐国最终灭亡。第一大错误:外交中的第一大错误就是不支持合纵攻秦,最后导致秦国单独坐大,诸国都不能抗衡,本来公元前318年六国合纵攻秦是件好事,但就因为大家没推他做合纵长,他就撤伙,所以导致日后除了他之外的五国合纵共同攻秦一下子陷于失败,五国都失败了,秦国独大,最后导致谁都怕秦国,割地赔款。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错就是不能对已经犯了错误的楚怀王宽宏大量,导致秦国成功地拆散了齐楚联盟,导致齐楚兄弟之间鹬蚌相争,秦国渔翁得利。公元前314年,齐楚结成联盟,这对秦国不利。秦国一看齐楚联盟,就采取了一个办法拆散,派张仪去楚国,说您如果能够与齐国断交,我把商于之地六百里给您,楚国马上与齐国断交,派人收回那六百里土地,结果张仪在路上佯装受伤,三个月不见楚王。楚王一看,咋还没给我地啊?肯定是跟齐国有关系,我跟齐国断交秦国不知道,于是马上派人到齐宣王那儿绝交。当然楚国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这事楚国确实错了,但是后来楚国知道错了,又央求齐宣王,齐宣王怎么都不肯原谅他。而是和秦国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楚国,最后齐楚两败俱伤。第三个外交错误就是没有处理好齐燕矛盾,齐燕之间的矛盾被秦国利用,最终导致齐国衰落下去。公元前312年,秦国联合韩魏进攻齐国,大破齐军于濮水之上。齐宣王面对着此情此景,齐宣王只能把自己占领燕国的军队悉数撤回,虽然说齐国放弃了燕国所有的军队,但是齐燕之间的矛盾已经结成,所以这就为日后燕齐再度开战两败俱伤埋下了伏笔。公元前301年,随着齐宣王的去世,齐国的盛世时代终于结束,等待着齐国的也就是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这一大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说齐宣王的外交错误断送了齐国,也断送了其他东方六国,最终致使秦国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