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了少梁,秦康先是清点了一下兵员数量,发现他带来的五百秦军,还剩下不到三百人,加上龙姬带来的此地原有的守军二百来人,还是五百来人。秦隆、秦东带来的秦军伤亡倒是不大,大概一百来人。秦康让秦隆秦东将阵亡将士一并带到秦地安葬。告诉秦隆,“回去后告诉大哥,我这里暂时困难,这些士兵,先让大哥发放抚恤,支付安葬费,千万不能慢待他们。等我这边宽裕了,一并算。”
秦隆说:“你这是什么话,大哥来的时候,不是给你吩咐过了吗,需要钱找他。咱们是兄弟,还算这么清干什么!对了,大哥给你的银子不久应该到了,你派人去接一下,别让人给半路截了。”
送走他们,就又让剩下的三百秦军以及龙姬手下的二百多人各安其位,把守城池。而他自己就开始思索重新创业的问题。创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钱。这次来的时候,大哥给了他十万两银子。十万两就是一万斤。因为嫌拉银子的车辆走得太慢,他们就先来了。估计这些银子后续就到了。他又和龙姬去府库里查了一下,府库里的钱,都被盗贼都败坏光了。清理库存,剩余不到五万两银子。什么阵亡士兵们的抚恤、烧毁房屋的重建、留守人员的薪资、破坏城池的修补、城中失去房屋居民的安置、城中经济的恢复、社会治安的整顿、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等等等等,都需要钱。没有钱什么都办不了。没有钱寸步难行。于是,他就让掌管库房的老范算算,办完这些事总共需要多少银子。老范是个老账房,对这些事情门清,拿起算盘噼里啪啦计算了一会儿,说刨除秦人阵亡士兵的抚恤金安葬费,怎么也得五十万两。五十万两,满打满算,这里才能凑出十五万两,还差三十多万两呢。就问老范有没有办法,老范抱了一大摞账本,放在桌子上,说办法倒不是没有,可远水解不了进渴呀。这几天之所以没进账,是因为客商一听说打仗都先躲起来了。只要秩序一恢复,这里照样会有南来北往的客商拉着货物过来。只要他们从这里经过,东西南北四门,每天都有厘金收取。“一天能收多少银子?”
秦康问。“旺的时候大概能收三两万,淡的时候也就一两千。一年大概能收个二三百万。刨去给周王室进贡的,大概能剩个一两百万。”
“现在是旺季还是淡季?”
“现在刚过春季,是旺季。这几天因为打仗积累了不少客商,估计一旦开放,一天能收六七万。当然,不是每天都是这样。”
“每年的几月给周王进贡?”
“一般是春节前。”
原来账上倒是卧着几十万两银子,但是强盗一进来,什么添置兵器呀,赶制军装呀,就把钱都用光了。秦康心里默算一下,倒也不急了。叫老范先把库里的钱,按人头发下去,支付龙姬带来的那些士兵的伤亡补贴,不够的,用每天收的厘金和秦地的钱到了后继续发放。至于修葺房屋和城墙,现在就可以找人了干了。修完再给钱。人员薪资倒也不急,毕竟每天都能进钱不是?这件事儿就算是过去了。后来又到各处转了转,发现原有的人员盗贼并没有清理掉。基本还是各就各位,各干各的工作。倒也不用大调。想一想也是,无论谁来,一时半会也摸不清勺子,还不如继续用原来的那套班子,至少是轻车熟路,熟悉。至于是否贪腐,还是过几天,等搞明白了,再说吧。一切安排妥当,逃跑的人就开始陆续回来。秦康令人在城中张贴了安民告示,并将周王诏书内容附上。以安定民心,证明其合法性。等居民们回来的差不多了,又开始挨家查看,有没有什么困难。对因为战争导致货物烧毁或受损严重的商户予以补偿。给因为战争导致房屋烧毁的居民重新修建了房屋,或者由府库出资,自行修缮。对因为战争导致的无人赡养的孤老贫困人员予以救济,等等。不必细说。收拾完了城内,又开始考虑城外百里居民的生计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特意去周边百里转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他走遍了附近的村村寨寨。打听他们的生计问题,有哪些困难。这里人普遍反映的是干旱,没水吃。这倒使他有些意外!紧靠着黄河的人干旱?这无论如何让他有点儿想不通。于是就又沿途考察黄河的情况。发现韩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深山多为梁状山岭,韩(城)黄(龙)分界处的大岭更是高达万仞,为最高点。中部浅山区多为黄土丘陵,东部黄土台原,澽水下游川道和黄河滩地。南方的芝川口海拔为少梁陆面最低处。境内山原川滩等地貌类型兼有,其中深山和浅山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虽然靠着黄河比较近,却并不容易引来黄河水。原因一,是沿途皆山,挖掘不易。二,是这里水流湍急,并不容易淤积泥沙,因此河底远低于附近的地面。三,因为这里的特殊地形西北高东南地。而黄河河道就在东面。即便是挖了沟,也流不到西边去。这就使得这周边百里,虽然眼看着黄河,却是不能引用黄河水。只能靠天吃饭。又查了一下这里的县志,这里的气候处于暖温带半干旱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较多。平均年降水量559.7毫米,无霜期208天,日照2436小时,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雨量不均,多集中于7、8、9月份。春夏季易发生干旱,夏季阵雨多、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年)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年)国。那时候的韩侯就想着给这里兴修水利了,只因困难太大而不得不放弃。前任镇守龙腾也想过这个事,也是因为难度太大放弃了。他决定要解决这个难题。于是让龙姬打听此处有没有河工专家。还真给她打听到了。此人姓禹名治水,号称小禹。他说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小禹也能治水。不敢亵渎大禹的号,遂自称小禹。小禹的祖先曾任西周的司空。家里颇积累了一些水利书籍水文资料。小禹自幼痴迷水利,曾走遍全国各地名山大川,画了全国河流走势图,并进而设计了全国的水利设施图纸呈献给周王。称若能按照此图兴修水利,全国农业收成将提高数倍,周朝将再无饥馑之人。却因工程太过浩大,被周王搁置了。秦康与龙姬去见小禹。小禹的家在少梁城内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一间破烂的茅草屋,抬头能看见天空。墙壁上、地板上、桌子上无不是水文资料和图纸。靠北面张贴着一幅白布画的巨大图纸。上面标着全国各地的河流走势,每一条河流上又标注了或粗或细的无数分支,像人身上的血管延伸到四处各地。其中竟然还有少梁的标注。一条粗线从黄河引出,其中又分出无数条细线,分别导向各村各镇。以东南为出口,引出黄河之水,然后再开凿沟渠,引向各个村镇。与自己脑子里想的一般无异。一时间大喜!便央小禹出山,为少梁地兴修水利。造福百姓,流芳万世。小禹却是犹豫不决,“你知道得多少钱么?”
“多少钱?”
“加上河工、物料、工匠等费用,应该不下百万之巨。”
龙姬在一旁说,“你不用算河工、工匠的钱,你只算物料的钱就行。”
“为何?”
小禹、秦康一起望向龙姬。龙姬轻轻一笑道,“你们别问为何,就这么算就行!”
“要是不算那些钱就少了,”小禹说,“大概四五十万就够了。”
龙姬回到龙族部落,以秦康兴修水利全为百姓谋利为由,力劝龙战去各个村寨给大家做工作,要求各村各寨派出义工,帮助修渠。龙战在此地颇具威望,不消几天竟都同意了。有手艺的出手艺,有劳力的出劳力。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开始筹钱。却不料创业开始到处都要用钱,一时半会连四五十万也没法筹集。焦急间龙姬却说,“哪里用得着多少现钱?你用你少梁领主的名义先向他们赊来物料就是了,等有钱了就还给他们。”
剩下的就只有吃饭的钱了,这一点儿钱却好筹集。于是便开始开工。先从少量东南部垫高了修建沟渠、水闸,然后由东往西越来越低,使沟渠呈东高西低之状。然后再分别修建小的沟渠引到各村各镇。大体雏形成了,秦康这才发现黄河水位太低,根本流不进沟渠里。一时间大急!小禹却不慌不忙道。“不急不急。”
随后小禹令人从山上开采石头扔到下游的河里去。经过二十多日的奋战,黄河水位缓缓提高,竟真的能流到沟渠里去了。少梁各地修通了水渠,天旱之时就能放水浇地,涝时关闭水闸,使涝灾不至于危害百姓。整个少梁地欢呼雀跃,欣喜无比。此后少梁地粮食年年年丰收,彻底解决了饥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