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02章 这是得罪陛下了?

第202章 这是得罪陛下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丘福见状也不好和朱高煦私聊,不一会,李彬和徐忠又过来了,接着孟善也来了,朱高煦这边很快围了一圈武将,都在聊天。  丘福是大嘴巴,见状便道,这两天好像陛下要分配诸将,驻守八方,大伙有什么想去的地方,最好提前和陛下打声招呼。  李远闻言,立马道:“俺无所谓,只要不去福建和广东,去哪都行。”

李彬则问:“为何这两地方不能去?”

“那边太热,我不习惯,我在北方呆惯了。”

李远笑道。  “纪指挥使。”

突然唐元对着李远身后叫道。  朱高煦扭头,发现纪纲不知何时也到他们这边了。  纪纲哈哈一笑抱拳道:“诸位将军好。”

诸将顿时纷纷闭嘴,也不说话。  纪纲自讨没趣,也知道诸将看不上自己,讪笑了下,向朱高煦点点头,转身而去。  纪纲一走,大伙也热烈的聊了起来,朱高煦发现,只要不是燕王心腹,大部份武将,还是很认同自己。  毕竟他在靖难几年的各大战役里,出尽了风头,为燕王立下汗马功劳,大伙都看在眼里。  所以李远说的没错,三到五年内,必须要起兵,时间拖长了,对自己极为不利。  又聊了片刻,藩将李贤和阿哈出也挤了过来。  他们藩将平时自成一块,阿哈出和火真关系比较好,经常和张武,张辅这些世子系的在一起,但今天不知为何挤过来。  李贤在靖难中一直跟着朱高煦,在其他人眼中,也算是朱高煦的亲信。  他也不避忌,看了眼朱高煦,朱高煦马上退出人群,和他走到边上。  李贤低头小声道:“陛下让狗儿进宫,狗儿想问高阳王的意思?”

“啥”朱高煦愣了下,没想到王狗儿(王彦)还是要进宫了。  王彦在靖难中是领兵大将,多次血战,还救过燕王,特别上次燕王连换三匹马,都是王彦在身边紧紧护卫,所以朱棣对王彦印象极好,关键是王彦平时根本不和朱高煦来往。  朱棣也不知道他们是结拜兄弟。  朱高煦心中狂喜,马上点头:“可以这么干。”

李贤也点头:“我们也是这么想的,狗儿进宫,起码在宫中多个眼线。”

朱高煦则不动声色,表示了默认。  两人也没聊到几句,有个宦官走到奉天门的左前侧,嘶声高叫:“陛下驾到---”  这宦官有点眼生,朱高煦看了几眼才认出来。  这是王景弘,以前燕王府燕王的心腹宦官。  朱棣进宫中,裁换了大量的宦官和宫女,皇宫又大,所以感觉心腹宦官不够用,这才想让王彦进宫。  王景弘以前和侯显,郑和都是朱棣心腹,以前因为有郑和侯显在,所以很少露面,这会朱棣的宦官不够用了,所以也到了前台。  皇帝到了之后,御门听政就正式开始了。  下面乱哄哄的人群立马往两边站好,先行叩拜大礼,三呼万岁。  朱高煦观察到一个细节,朱棣没当皇帝前,燕王府议事,都是武将在左,文臣在右。  现在上朝,就回到原来那套,文臣在左,武将在右。  果然是鸟尽弓藏,现在天下打下来了,武将没啥用了,地位就要降低点,朱高煦默默的想着。  但现在排武将第一的人很招恨,因为是李景隆。  李景隆只是个降将,且多次败在燕军手上,所以几乎所有的燕军将领,都不服他。  但没办法,人家老早就是国公,资历深,官儿大,所以暂时排第一。  朱棣是带着侯显一起来的,到了之后侯显就站在朱棣身侧,距离御案不到几米。  王景弘则在奉天门左前方,距离朱棣大概有七八米。  从位置上看,侯显这时的地位还是比王景弘更高点。  但朱棣目前第一心腹还只能算是郑和,虽然没在现场,但郑和的地位不可动摇。  朱棣一本正经的坐到御案后,王景弘又高唱,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其实大明朝每天都有各种事,但不知是谁定的规矩,就是要说这句话。  朱高煦觉的都是屁话。  王景弘话音刚落,人群中突然有人叫道:“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朱高煦惊讶的抬头,发现居然是世子。  “恩。”

朱棣缓缓的恩了一声,听起来还很有威严。  世子出列,道:“父皇初登大宝,天下祥和,百姓拥戴,儿臣以为,当大赫天下,让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练子宁、铁铉等罪臣后人,感受到皇恩浩荡----”  此言一出,现场简直一片哗然。  连朱高煦也极为震惊。  朱棣最憎恨的几个人,就是黄子澄、方孝孺、齐泰、铁铉、练子宁等。  这些人都被诛连,族之,一个比一个下场惨。  朝中各文武无人敢在朱棣面前替他们说好话。  从来害怕朱棣,不敢忤逆朱棣的世子,居然公然说出反对朱棣的话?  丘福当时就听的狂喜,然后疯狂看向朱高煦,好像在说,你看你看,你大哥做死了,公然反对陛下。  但朱高煦脸色不太好看。  他第一时间看向现场的文官,只见文官中有很多人纷纷看向世子,有人眼中通红,似乎十分激动。  朱高煦难得上一次朝,却见识到世子的厉害。  而且朱高煦也知道,虽然朱棣对黄子澄、铁铉等人痛下杀手,但是之后的历史上数次公然夸赞他们。  毕竟忠臣在所有皇帝的眼中,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值得尊敬的。  此时的朱棣稳稳坐在宝座上,他深深的看了眼世子。  世子说完这句话后,都不敢抬头看父亲,低着头看着自己脚,脸上的肥肉情不自禁的颤动起来。  很明显,世子也在害怕,但却是硬着头皮说出这句话。  知子莫若父,朱棣知道肯定有人背后在教世子这么干。  但他也没说什么,想了想后,缓缓道:“世子仁厚,但朝廷大事,不可意气用事,朕自有主张,你退下罢。”

“是,父皇。”

世子赶紧退回队列里。  这会九月正热,他退回去后,伸手抹了一把,这才发现额头和脸上全是汗。  也不知是热出来的,还是吓出来的。  朱高煦冷眼旁观,内心也没啥太大的波动。  世子在拉拢文官们的心,朱高煦不以为然。  他现在对这些朝堂的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完全提不起兴趣,因为他知道,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没有用。  将来所有的一切,他想要争取的东西,都得靠铁骑和暴力来获得。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当天朱棣也议了很多事情,其中建文帝已经把苏州的税赋减轻了很多,但朱棣完全推翻他的政策,重新对苏州等三地施以重税。  大概议了有一个多时辰,这才结束早朝。  早朝结束后,王景弘叫了几个文武的名字,这是朱棣要准备接见的。  接见文武官员的地方就在奉天殿后面。  留下的官员轮流在外等侯,朱高煦的名字居然也在列。  第一个被叫进去的是纪纲。  今天朱棣上朝晚了点,却让纪纲混在人群里,现在把纪纲叫进去,第一时间就问:“这两天你听到些什么?”

原来朱棣有意把纪纲放在外面,让他打探消息。  宦官们无法融入文武官员之列,但纪纲在上朝前,可以和大伙挤成一团。  纪纲便道:“唐元年纪大了,听他和人提到想退仕,但不知真假。”

“火真嫌家里地方太小,他又娶了两婆娘。”

纪纲是如数家珍,把打听到事情一个个说出来。  说到最后,道:“李远说他常年驻守北方,除了福建和广东,那都行。”

朱棣听到李远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之色。  李远很晚才降,原历史因为以八百精骑,千里烧粮百万石,然后又以八百骑大破南军三万,而名震天下,得到朱棣的赏识,封侯拜爵。  但这次的历史因为有朱高煦而改变,李远早早投向朱高煦,这让朱棣对他产生了厌恶。  靖难成功后,连个侯伯都没有给李远。  并且,在厌恶之下,李远的能力,已经让朱棣变的忌惮,高煦的麾下当然不能有这样的猛将。  纪纲走后,进来的是兵部尚书刘俊。  建文时,刘俊为侍中。明成祖即位,进兵部尚书。  因为在洪武时期,刘俊以遇事善剖决,为老朱器重,朱棣还是很了解刘俊,所以登基之后,晋升其为兵部尚书。  朱棣问刘俊,最近武将们安排的如何了?  刘俊早就准备好了,从袖子里摸出一叠奏表,上面都写了各武将的安排。  当然,他也知道朱棣肯定会改,所以都是预案,最终还要让皇帝满意才行。  其中朱高煦的部将徐祥因为年纪最大,这会已经有七十岁,所以没有安排,只是署了个左军都督同知,让其坐镇京师五军都督府中枢。  李远的安排是署中军都督佥事,驻守宣府重镇。  宣府是大明边关重镇,原历史朱棣也很器重李远,所以让李远和郑亨两员靖难功臣,一起驻守,以李远为主将。  兵部给徐祥和李远的安排都和原历史一模一样。  但现在形势不同了,朱棣看过后,也没说什么,先起身,转身看向身后的墙上。  刘俊抬头看去,朱棣身后墙上有幅简易的大明全国地图。  朱棣看了片刻,叭,把手点了点其中两个地方:“让徐祥去福建,让李远去广东。”

刘俊不由抹了把头上的汗,李远和徐祥是高阳郡两大心腹。  这是得罪陛下了?要被发配到这么远的地方?  他当然不敢说什么,连忙应了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