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锦衣状元 > 第九百一十章 上层和中层的区别

第九百一十章 上层和中层的区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汪俊得到了一件他老早就想获得,但真正拿到手后却又如坐针毡的差事——规劝皇帝重新发起大礼议的念想。  之所以想做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因为他上任礼部尚书伊始,地位便远不如已故的前礼部尚书毛澄,罗钦顺不敢当的差事,他硬生生接了过来,别人对他的谤议很多,认为他难当大任。  在这种情况下,要证明他确实有上位的实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现在皇帝却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  如果能成功规劝皇帝“回头是岸”,将极大地提升他在朝野的声望,别人对他的非议也会就此中止。  但危机与机遇并存,成功了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若是失败了呢?  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有实力劝止皇帝?  眼下小皇帝在大礼议的问题上,先找他来谈,不就正好说明,在皇帝眼里,他这个礼部尚书是个软柿子,最容易攻陷?  不然为何皇帝不先找蒋冕谈这件事呢?  ……  ……  汪俊拿着那份不知从何而来的上奏,当即派人去翰苑传话,要跟蒋冕相见。  二人在中午时分,于金鱼胡同的院子相见。  院子系由杨廷和转交,等于是文官集团内部的一种继承,而且这次杨廷和跟朝中大臣提前打过招呼,以后有事直接来此地就行,这是给了蒋冕一个全方位领导文臣的机会。  要担当起领袖的责任,首先就要保证沟通顺畅。  蒋冕看过汪俊拿来的奏疏,眉头紧皱,神色间多有黯然:“未曾想两年的风平浪静,不过是陛下暗中积蓄力量,处心积虑……这份东西绝非陛下近日才拿到,应该是早有准备,只是藏而不发。”

汪俊问道:“那……蒋中堂,您看陛下是否有意针对杨阁老致仕后的空窗期,故意选在这个时候发作?”

蒋冕抬头打量汪俊一眼,那鄙夷的小眼神好像在说,这还用得着问吗?  要是杨阁老和毛尚书都还在,你觉得皇帝敢这么明目张胆重提礼大议之事?  皇帝看似不尊重你这个礼部尚书,其实也没把我这个继任的首辅放在眼里,咱俩的处境堪称半斤八两。  蒋冕未答,反问道:“陛下可有跟你提及,此奏议是谁提请?”

汪俊实诚地摇了摇头。  不知道的事,他不会在人前妄言,虽然汪俊觉得这件事很可能跟被皇帝传召入京的张璁有关,不一定是张璁本人,也可能是张璁在南京时结交的官员,诸如桂萼和方献夫等人,也可能是先前湖广巡抚席书上奏中隐匿的部分内容。  “唉!”

蒋冕重重地叹了口气,“那你准备如何应对?”

汪俊道:“这不正因为在下没主意,才来请示中堂您?这大礼之事,其实早有定谳,不是外力应推动的……若是陛下执意要提,只怕以头年年初所定明目,难以让陛下善罢甘休!”

蒋冕明白汪俊话里的意思。  皇帝既然旧事重提,自然早就料到会遭致大臣们群起反对,而大臣们也能料到皇帝必然是态度坚定。  先不论皇帝那边是否退让,大臣们若想让皇帝不再步步进逼,就不得不选择退让,不然皇帝胡搅蛮缠起来,大臣们很难应付……谁让皇帝才是真正执掌天下之人,而大臣们只是打工仔,专为皇帝服务的?  汪俊继续道:“有关陛下要将兴献帝加皇考之事,太后那边应该会极力反对,中堂,您看是否……”  汪俊提醒蒋冕,现在到了你出面,体现首辅大学士价值的时候了。  皇帝如今只认他亲生爹娘,而不认其过继子的身份,谁最恼怒?当然是最初提议把这小家伙过继到大宗名下的张太后!  可张太后人在深宫,就算是我这个礼部尚书,也无法与其进行沟通,但你作为首辅,本身是在紫禁城内办公,还是曾经那位只手遮天杨中堂指定的接班人,总该继承跟皇宫内苑沟通的渠道,想办法跟太后连成一线,向新皇施加压力吧?  “不可!”

汪俊没想到的是,蒋冕从一开始就否定了他这个想法。  蒋冕随即便做了解释:“礼数之事,勿要往深宫牵扯,若你我还想让这朝堂安宁,就尽可能让越少的人牵扯其中。”

“这……”  汪俊听得迷糊了。  你这个首辅,看起来很怕事啊。  难怪都说你连守成的本事都没有,把你贬低得一文不值,感情你还真是个只为自己仕途着想,而不顾大义的庸臣?  蒋冕随即补充一句:“若真无法劝阻陛下,这官,不当也罢!”

居然还不是为了保住头上的官帽子……  说白了,就是不想再闹下去,心累了,小皇帝爱怎么着怎么着,老子不伺候了……大概就是这意思。  汪俊见蒋冕都如此说了,也不得不表态:“若陛下不变初衷,那在下也没什么好眷恋的,该退就退,至少让众臣僚知晓,我礼部对此事的态度。”

蒋冕瞪了汪俊一眼。  大概蒋冕觉得此时此刻,汪俊应直面挑战,如此消极,那任用你当礼部尚书的意义何在?  蒋冕提醒:“为今之计,你多找人商议,该如何劝谏,要有具体方案,万不可事到临头,手足无措。  “陛下蓄谋经年,各种礼法上的事都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礼部这边仓促上阵,难免落于下风,如此就需要找一些大儒为大礼之事声明主张,让民间士子发声力挺……士子口风要保持一致,让陛下忌惮浩瀚民意,不得不退。”

汪俊听了有些犯迷糊。  你刚才不还说不要把事闹大吗?  现在居然想把事情引到民间?  此时的汪俊大概想明白了。  感情你这个首辅大学士所谓不把事往旁人身上牵扯,就是不想后宫干政,不愿意跟张太后结盟,除此外,别的手段你是一概不阻止……  可难道不是跟拥有废立大权的张太后结盟,向新皇施压,才是最好的方略?为何非要跳过张太后这个关键关节呢?  想不通,实在想不通!  ……  ……  汪俊见过蒋冕后,等于是得到了文臣首领的许可,可以正式发动朝臣来反制皇帝发起大礼议的举措。  但汪俊能做的其实不多,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找一些文臣联名上奏,让皇帝知难而退,这些文臣一定是那种要声望有声望要地位有地位,在朝中举足轻重,最好还能对皇帝有所威胁的那种……  本来汪俊觉得,朝中这样的正直之臣应该比比皆是。  可真当他去发动时才发现,就算是曾经最耿直的文臣,如今遇到这件事时,也都带着一股明哲保身的意味在里边。  连杨介夫都退了,凭什么让我们当出头鸟?  皇帝尊谁当爹,跟我们这些臣子有什么重大关系吗?  以至于,顶级文臣这边,要为此事出面可以,但都只是做联名,没有谁愿意当出头鸟直接跟皇帝硬碰硬争论……这一点,汪俊其实心里也有数,毕竟连蒋冕这个首辅也是这么个搅浑水的态度,就别怪他人见风使舵了。  倒是中层文臣,以杨慎为首,对这件事的反应异常激烈。  尤其是在翰林院、国子监等儒生聚集之所,有关大礼议的讨论,几乎是如火如荼。  汪俊在得知众翰林和监生义愤填膺,要为维护礼法跟皇帝据理力争时,大概想明白了,这些人属于“愤青”,事业处于平稳期,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尤其是翰林,混不下去最多被发配到地方为官。  不像那些顶级文臣,所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是惹恼了皇帝,可没有降职发配地方一说,你一个六部侍郎或是五寺正卿,能发配到哪儿去?当督抚去西北守边疆?顶级文臣在朝中混不下去了,通常只有致仕这一条路可走。  如此一来,中下层文官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旗帜鲜明,反应积极。  汪俊也不知如此是好是坏。  他很怕翰林院和国子监的人闹事,但眼下看来似乎又闹腾不起来,主要在于皇帝还没有正式发出诏书告示天下,有关将朱祐杬追封为皇考之事,只不过是个设想,且只向他这个礼部尚书提过。  还是先静观其变吧!  ……  ……  朱四把事告诉汪俊,并以此带动朝野激烈讨论,朱四自己这边反倒有点儿心里发虚。  东厂那边,随时打探京城士子动向,甚至派人在民间探查风声,以此来确定大礼议之辩上皇帝一边有几分胜算。  这天朱四去见过蒋太后,老娘又对他一番催促,让他早点办成事情,无奈之下只好把朱浩叫到宫里。  朱浩再一次现身乾清宫,这次皇帝更加谨慎,除了张佐和黄锦外,连个端茶递水侍候的小厮都没有。  “……敬道,你让朕做的事,朕已经办了,东西交到礼部汪尚书手里,听说现在从翰林院到国子监,到处都在流传朕要重议大礼之事,士林对朕颇有微辞,更可甚者有些腐儒竟发出无君无父之言,如果没问题,朕觉得可以让锦衣卫或顺天府抓几个人,教训一番,这样或可取到杀鸡骇猴的作用。”

朱四有点忍无可忍了。  向皇帝泼脏水,皇帝能让你们有好日子过?  生杀大权在手,难道我这个大明天子不要面子的么?任由你们这群读书人,在那儿议论皇帝家事?甚至还把我形容成胡作非为的昏君?  真当舆论这东西,随便你们怎么掰扯都行?  没直接杀你们,只是小惩大诫,都算客气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