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丁辉说的‘一次瞬间改变轨迹,躲开反导拦截的机会’,并不是针对反导体系发射的拦截导弹,而是发射前就设定好的变轨。
即便没有拦截导弹,因为已经提前预设,也肯定会发生变轨。 原因就在于计算方式上。 王浩所做的三维函数轨迹修正,是针对‘1对1’情况,‘1对1’也就是固定的一个函数变轨到另一个固定的函数。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变轨,变轨后的导弹路线必须在固定函数上,才能够根据运算结果,慢慢修正到原来的轨迹。 这就是限制的地方。 包括即时速度、高度、方向等都要提前设定好,才能够真正实现一对一的变轨。 一对一的变轨形式,限制还是非常大的,但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效果依旧会相当惊人。 绝大部分国家不具备完备的反导体系,或者说,除了最顶尖的国家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拥有全套完善的反导体系。 所谓完善的反导体系,也就是从导弹发射一直到击中目标,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反导拦截。 导弹发射总计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上升阶段,一个是中段,还有末段,也就是推进加速阶段、中途阶段和再入大气层的打击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般是在自家的地盘上发射,拦截的射程不够,而第二个阶段,导弹会处在大气层外,是很难够得到的高度。 即便拥有完善的反导体系,想要在这两个阶段进行拦截,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第三个阶段,再入大气层的打击阶段,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非常惊人,但也是普通防空系统的主要拦截阶段。 大部分防空系统,针对的都是快速袭来的导弹而设计的,主要针对的就是大气层内的拦截。 同时,拦截范围也是有限的。 比如,著名的爱国者系统,是阿迈瑞肯防空系统中就是“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反倒的性能还是非常强的,但实际拦截高度,一般只在三十公里范围内。 假如来袭的导弹能够在三十公里高度时,突然性的改变轨迹,就会让防空系统前面的计算,全部失去作用,即便发射防空导弹也无法击中目标。 防空系统再去锁定来袭导弹的路线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是需要时间。 另一个是则是因为‘轨迹修正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轨迹修正的时间里,导弹的轨迹是一直在改变的,就根本无法做到精确的计算。 等导弹的轨迹修整完毕,可能距离集中目标很近了,也就失去了拦截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在三十到四十公里高空做轨迹变换,再把轨迹变换的时间延长,我们的常规导弹也可以做到突破绝大部分低空反导系统。”丁辉激动的做了总结,“即便是对方的反导系统能够起到作用,可能也需要发射三枚、四枚,甚至更多的防控导弹,才能够保证做到有效拦截。”
等丁辉说完以后,办公室所有人都非常激动。 郑国峰都激动得满脸通红,这样的技术实在是太惊人了。 常规导弹只拥有常规弹道,很容易被反导系统计算出来,就很难突破防空锁定。 钱学森弹道的成本很高,常规的导弹即便是运用,也很难实现一直持续到击中目标,并不能做到普及覆盖。 现在的技术就不一样了。 如果能把这项技术发展成熟,可以把很多系列的导弹进行改造,让其加装这项技术设备,来实现拥有强大的突防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中短程的导弹,因为更大型的洲际导弹,或是能实现近20马赫速度的导弹,并不需要通过变轨来实现击中目标,只要发射出去就是无法拦截的。 但是,以上两种导弹不是常用的,而且成本都非常高昂的。 一项技术能够在常规导弹上做到普及覆盖,就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会议结束。 每个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 他们对于新技术充满了期待,每当想到未来的常规导弹,都能够直接突敌方先进的反导系统,他们就感觉振奋不已,甚至都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这种技术了。 唯一没有激动的就是庞思博,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听到了这么先进的技术。 “这是在畅想吗?”
庞思博到现在还有点懵,他干脆问一下了郑国锋,“这是哪来的高端技术?这么厉害?直接让我们的常规导弹拥有变轨能力?”
郑国锋笑着看向庞思博,“就是你前两天说的那个不可能。”
“啊?”
庞思博愣了一下,对着口型说出两个字,“王浩?”
郑国峰微笑的点头。 庞思博顿时惊讶了,他之前和郑国峰就讨论过,只是想找王浩问个意见而已,怎么就变成了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而且这个解决方案,还是直接实现常规导弹的变轨? 对方一个人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拿出变轨运算的可行方法? 这也太神了吧! “怪不得所里一直重视丁辉,数学家真是太厉害啊!”
庞思博想着都感觉非常震撼,随后他也跟着激动起来,能够让常规导弹实现变轨,可以说就让国内的导弹技术,提升了一个档次。 如果技术真能够成熟起来,普及到一些普通型号导弹上,就等于让所有的导弹更新换代。 这是多么大的发展? 最少跨越十年,甚至跨越十五年以上啊!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越想就越是激动,好半天才想到了正事,“对了,郑教授,这次确定日期了,下个月三号,赵兴利院士会来。”
“到时候,三区的其他领导也会来,他们是想综合一下现有的高端技术,论证一下未来的研发方向。”
郑国锋听了顿时不在意道,“还谈什么研究方向啊!”
“这不就是方向吗!”
“他们论证什么不管,咱们就要研究这个技术,一定要给它完成、完善!”
他说着站起来,“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针对这个资料,其中的数学逻辑全部给弄明白,然后一起论证怎么样去实现!”
“等下个月,三区的人来,也让他们看看,我们137所的工作成果!”
“对!”
“大家继续研究!”
所有人都变得非常积极。 郑国峰看着满意的点头,他随后对庞思博道,“对了,也把王浩的名字报上去,我们不能贪功啊。”
“那肯定,下个月三区的人来,报给他们就好。”
庞思博点头说道。 …… 数学能干什么? 数学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在应用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而数学上的突破,往往就能带来科学基础的重大突破。 但是,往往顶尖的数学家,并不重视应用领域,甚至对应用完全不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理论研究。 那或许也不叫重视,而是对于数学理论很着迷。 王浩是这样。 罗大勇也是这样。 他们一起论证复杂性理论的逻辑问题,连续一个多星期都在不断的研究,就只是梳理事件的逻辑问题,就能够乐此不疲、沉醉其中。 “N对1依旧是P问题,并没有达到NP的程度。”
“理论上来讲,这一类问题,总有解决的那一天,我们做的只是找到简单方法而已。”
“即便事件的数量再多,它也是有上限的,哪怕是有一亿个时间,从一数到一亿也是可以完成的。”
“我们是从节点出发去分析,事件A非常的复杂,包含很多同类型的事件,但是事件B是固定的。”
“从共性入手是一个方法,但也可以想其他方法,比如设定一个非共性的集合,用集合的方式去描述事件。”
“所有的A事件都对应B事件,而A事件的共性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它们都是三维曲线函数的参数,不可能存在其他函数,难点在于参数的不确定。”
“需要……” 两人不断做着讨论,有时候就变成了争论,要么就一起沉默的思考。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 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就是这样不断的讨论、争论、思考,想不出结果的时候,甚至都开始做怪异的事情。 比如,罗大勇干脆躺在了桌子上,他觉得这个动作可能会让大脑皮层变得更加活跃,结果差一点就睡了过去。 王浩则是站在窗边很长时间,他发现这样思考确实很有意思。 比如,他注意到一只小鸟的粪便,差点掉在一个学生的头上。 这和研究没有任何关系,但偶尔放空思维、分散注意力,也是让大脑进行短暂的休息。 “如果把事件分析倒转过来会怎么样?”
罗大勇突然提出这么一个方式。
王浩跟着思考,却有些理不清其中的复杂逻辑。 许超来给两人送午餐。 他把午餐放在桌上,也没有能打扰两人的思绪,王浩和罗大勇还是继续讨论着。 这时王浩忽然道,“许超,你不要动!”“??”
许超有些不明白。 “你到墙边站好,就是这样。”
王浩指挥着许超,一遍观察着继续道,“你会倒立吗?”
“倒立?”
“对。”
许超犹豫了好半天,两手撑地摆了个姿势,问道,“是这样吗?”
“对,能起来吗?”
“当然。”
许超很自信的双手一用力,身体翻过来脚就搭在了墙上。 王浩和罗大勇一起站在旁边,按着下巴认真看着。 罗大勇思考着说了起来,“就是这样倒转过来,逻辑上就等于终点和原点的变换。”
王浩道,“也不一定,有一些逻辑还是会遵循既定的规律,因为外在影响非常大,你看他的衣服还是遵循重力的规律向下垂落,但裤子并没有垂落下来,有一些事件受到外在的影响,并不会直接倒转。”
“是这样的。”
罗大勇思考着点头,随后走到了白板的地方,拿笔写了起来,“你看我们昨天的研究,有几个因素就不会受到倒转的影响……” 他们换了一个位置继续讨论。 许超继续双手撑地着,憋得脸都红了,他不知道是不是该起来,就看到门口陈蒙檬走了进来。 陈蒙檬是垫着脚走进来的,她扭头看向许超感觉很疑惑。 许超可不想带女生面前丢脸,他马上就要把腿放下来,就看到陈蒙檬双手交叉,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 陈蒙檬凑过来小声道,“你等等。”
“做什么?”
陈蒙檬拿出了手机,对着许超快速按下拍照,还一边小声说着,“我拍两张照片留作纪念,顺便发个朋友圈。”
许超赶紧从墙上下来,再看看陈蒙檬顿时咬住了牙。 这个女生,腹黑、蔫坏啊! 可因为担心打扰王浩和罗大勇讨论问题,他还是没有当场闹起来,只能硬憋着走出去,结果陈蒙檬已经再和其他人分享趣事了。 “……” “……” 一直到最后,王浩和罗大勇还是没能解决问题。 王浩感觉距离解决计算逻辑问题,就只剩下最后一点契机,但那么一丝灵感就是抓不到。 后来看了看时间,干脆决定去给学生们讲课。 “我把问题给学生们讲一讲,也许就能想到了。”
他这么说。 罗大勇听了完全摸不到头脑。 当天小课堂的内容,就变成了复杂性理论的事件分析问题,这个问题别说是研究生了,便是博士生、教授都听的头晕目眩。 好在王浩讲解的非常认真,也把中间的逻辑理清了。 大家还是能勉强听明白的。 “这是一个时间逻辑分析问题,我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把因果倒置,但是因果倒置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有一些事件是不会因为因果倒置,从而彻底变换的。”
“因为存在外在的影响。”
“很多个因子对应一个因子,事件的逻辑,就是P×1问题,理论上来说,这依旧是一个P问题……” 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在听。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颖的内容,即便对复杂性理论有过了解,但也没有听过如此深入的逻辑问题。 王浩大概讲解了三十分钟左右,在谈到因果倒转的问题时,他就忽然抓住了那一丝灵感。 【任务三,灵感值+19。】 有了! 他脸上的喜悦都控制不住,马上就放下手里的东西,走出会议室冲向来办公室。 “??”
会议室的学生们,有些摸不到头脑,但有人还是知道王浩肯定是想到了什么。 罗大勇赶忙跟了过去。 “我明白了!”
王浩坐在了办公桌前开始做记录,“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其中最重要的计算,而不是要进行全部的分析。”
“这些参数很复杂,每一个都会包含在其中,但也同样存在重要和不重要。”
“可以进行参数的归类,来设定集合,针对每个集合进行分析。”
“这样逻辑就会很清晰。”
一句话,说明白了。 罗大勇思考的也知道该怎么解决问题了。 他针对的是复杂性理论N对一的P问题,而王浩针对的是利用梳理的计算逻辑,来对N对一随机三维函数变换轨迹的研究。 因为有一对一三维函数变换轨迹的研究基础支撑,只要梳理好了其中的计算逻辑,就可以完善N对1随机三维函数变换轨迹的计算方法。 在获得了最后一丝灵感,梳理好复杂计算逻辑后,研究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 王浩开始做研究总结。 罗大勇也同样做起了总结,他是针对N对一的P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做总结。 这个理论研究足以支撑写一篇顶刊论文。 针对这一篇复杂性理论的研究,他们的分配依旧是一个一作,一个通讯作者。 复杂性理论的研究论文,就全部交给罗大勇去写了。 罗大勇也有些兴奋。 在复杂性理论的研究方向上,想要出成果是非常困难的,而现在又有了新的成果。 即便是和王浩一起出的成果也很了不起。 哪怕王浩是贡献最大的,但如此重大的研究,合作研究对象也是很重要的,学术上来说,大部分研究都不是一个人做出来的。 只有他们两人完成的顶刊理论成果,说出来都很了不起了。 对于王浩来说,就只是个普通成果而已。 他更在意的‘随机三维函数曲线修正’的研究,因为他知道类似的研究应用价值有多高。 同样拿导弹来举例的话,导弹飞行过程中,可以进行随机的路线变换,随后都可以通过计算调整,慢慢修正到原有的路线。 这种修正不只能进行一次,只要有基础上的支持,理论上可以无数次的修正。 如果技术能够发展成熟,只要导弹发射出去,就可以自动进行‘避障’,从发射一直到击中目标,不管中途碰到多少次的拦截,都可以自动改变轨迹躲避,同时,线路也会变得‘十分诡异’,常规根本无法进行计算。 更甚至,也许发射的一方,都可以不清楚具体会是什么轨迹。 总归,最后都会修正到原来既定的路线。 面对这样的导弹,任何的防空体系都会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