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厂就得有设备。 目前一分厂的设备使用下来还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国际最先进的流水线,可在国内来说也算得上一流。 在建厂的同时,设备也必须提前采购到位,而且这一次采购的设备可比上次要多许多。 燕京、沪海、山城这三个城市的每家工厂起码拥有三条饮料流水线,这三条流水线不仅要满足目前新品的生产产量,还有满足普通饮料的生产。 虽然新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可传统玻璃瓶饮料市场也绝对不能放弃,用两条腿走路才是正道。 不过有了厂,有了设备还需要有人。 普通的工人不难找,难的是有文化的工人。 目前宋援朝急迫感觉到人才的缺乏,司特公司上上下下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实际没几个,除了自己原来在一分厂的班底外,也就是应安妮、露丝和顾杰他们三个了,至于更多的人暂时没有。 这也是宋援朝如今勉为其难矮子里拔长个做出之前任命的原因,其实在宋援朝看来许多人的任命是很勉强的,不仅包括普通部门经理,还包括总监级别的高管。 虽然这些人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也有一定的能力,在企业规模小的情况下工作没问题,可要在一家大型合资企业任职管理就有着许多方面的不足。 拥有足够的高学历人才,这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可现在这个时代要想做到这点基本不可能。 就拿大学生来说吧,宋援朝自己就是大学生,所以他非常清楚以外资公司的名义去招聘大学生是绝对不会有人来的。 现在可不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如今的大学生全都是宝贝疙瘩,而且大学生毕业都是包分配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有着正式干部的身份,好的单位好的工作一大把,去了就是当领导的,谁会跑来一个没有编制又没铁饭碗的外资企业工作呢? 退而求次,宋援朝只能把目光瞄准了初高中生,相比大学生高中生就没那么宝贝了,高中毕业的学生真正能分配的不多,而且还要靠关系,有关系才能进好单位,如果没关系也就是普通的单位。 而且高中生进单位只是工人编制,拿的是最基础的工资,和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相比差距太大了,合资企业虽然没有编制,但问题在于合资企业收入多啊,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诱惑力的。 至于初中生就更不用说了,反而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更为吃香,尤其是中专生,在以前中专生可比大专生更牛的存在,考大学不如考中专,这是许多老人固有的观点。 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宋援朝不可能不认识到这点。但在眼下招纳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宋援朝只能另辟捷径想其他办法。 在正式对外招聘的同时,宋援朝打算和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出一笔钱委托现有的技校开设定点的技校学历的班级,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开创性,在许多年轻企业就有这样的操作,而现在同样也存在。 一些大型或者超大型的国企拥有自己的技校,作为基层工人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且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基础人才以供企业需求。 宋援朝的想法和打算也是如此,委托教育部门的技校开设专门的培训,从而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 技校生一入校就是在编的工人,企业会给予每个学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补贴虽然不多,也就十几元的样子,可对普通家庭来说却是一笔额外收入。 技校培训时间一般是两年至三年,一般文化课和技术专业课为期一年或两年,剩下来的时间作为实习工人入厂工作,等过了这一阶段后考核通过就是正式职工了,直接享受正式职工的工资待遇。 其实就算是实习阶段,企业对实习生也是按正式职工50%左右的标准发放工资和福利的,何况司特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原本的工资福利就很高,相比之下实习生的实际收入到手甚至比起那些效益不好的普通企业还高些,这对于家境不太好,又考不上高中(中专、大学)的那些年轻人而言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虽然这样做的耗时比较长,可却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才培养方式,而且这些技校生进入企业后对企业的归属感远高于普通招聘的人员,因为他们在进技校那天开始就已经属于企业的人了。 这件事也是司特公司的重中之重,宋援朝把这个工作交给了顾杰去办。 顾杰做事一向认真仔细,也有着丰富的地方机关沟通经营,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是我整理出来的技校开办课程,你先看看,然后按照这个要求去和教育部门谈。”
宋援朝递给顾杰一张纸,顾杰接过细看,上面分为三个专业类别,分别是食品专业、弱电钳工专业和驾驶(汽车维修)专业。 这三个专业中食品专业的人数最多,第一批为50人左右,弱电钳工专业其次,为30人左右,驾驶(汽车维修)专业人数最少,为20人左右。 专业内宋援朝写了许多具体要求,顾杰仔细看完后微微点头,把纸放进口袋问道:“具体地方教育部门洽谈应该不仅限于金陵本地吧?”
“当然,不光是金陵,燕京、沪海、山城那边都要谈,不过目前暂时先处理金陵这边,等金陵这边谈完了,我想其他三个城市那边的设厂准备也差不多了,正好接着继续谈。”
顾杰表示明白,现在是一月底,技校开学是九月一日,通常是中考前技校招生,也就是五月份前必须要把这个事全部落实下来。下个月就是过年了,算算时间有些紧迫。 “对了宋哥,我觉得这个模式在鹏城那边也可以复制?”
宋援朝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顾杰的脑子不算差,很快就明白了这么做的好处,他点点头道:“鹏城那边我已经交代大琪去安排这个事了,他会处理。”
“我明白了,这个事交给我,你放心。”
顾杰一口答应。 技校是一个长期的培训,虽然不能马上见效,哪怕今年开始招生这些人能用到实处起码也要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宋援朝还要对现有职工包括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对于这点他也早就有了打算。 普通职工宋援朝准备和地方教育部门进行合作,通过聘请一些技校和中专的老师来企业定期授课来达到目的。 说白了就是“职工夜校”的模式,这个模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二三十年轻就有了,当年宋援朝的父亲宋光增年轻的时候就担任过这样的工作,给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工人们夜校上课。 而管理层方面宋援朝也打算开设课程,考虑到管理层的特殊性,选择的老师就要有些讲究。 普通技校和中专老师肯定不能胜任,这方面宋援朝准备从各大院校里聘请,课程不需要频繁,每月上一到两次就可以了,讲解的内容也和普通职工培训的不一样,主要是针对企业管理、市场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对于这样的培训不仅有必要,还需要考核。考核的结果会和职位的晋升、奖金挂钩,以避免产生培训不到位,最终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 对此,教育部门的联络同样由顾杰来负责,司特公司内部的考核和评定由应安妮来负责,应安妮虽然聪明,也是实际的大股东和幕后老板,可她毕竟没有工作经验,所以由她来担任行政方面的管理宋援朝不仅能在一旁帮她把关,同样也能通过这些工作锻炼她。 除去技校和普通社会招聘,宋援朝还有一招就是“挖人!”
宋援朝打算向各地区的同行伸手,挖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过这个事相对比较麻烦,现在可没有猎头,更没什么人才流动的说法,要从一家企业把需要的人给挖出来,并且有针对性的挖,具体怎么做宋援朝还得仔细琢磨琢磨。 工厂、设备、人员,这三方面宋援朝已经有了设想,并按这个设想逐步进行。 那么接下来就是市场和产品了。 市场方面有孙耀良在,这个宋援朝倒不担心,孙耀良的眼界、学历和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他这个销售公司总经理算得上司特公司少有能真正独当一面的人才。 可对于未来的市场和产品,宋援朝还有自己的其他想法,哪怕目前新品的市场反馈非常不错,可做产品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观念,不进则退,尤其是快速消费品行业更是如此,后世一家火红的企业几年后沦落,这样的情况宋援朝见得多了。 宋援朝提出,司特公司除了饮料产品外必须上马新的产品,这个产品未来要和饮料一起成为司特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司特公司立足本地面前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关键。 对此,应安妮她们有些疑惑,因为之前宋援朝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同时也觉得好奇,宋援朝除了饮料外还打算做什么呢?难道是糖果不成?毕竟糖果的市场非常大,南都食品总厂就是做糖果类产品的,也是靠这个产品成为金陵乃至苏省数一数二的食品大厂。 “你们吃过这个没有?”
宋援朝站起身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件东西放在茶几上,伸手在上面点了点。 看着面前一包方方正正,黄白色纸袋中间大红底色,上面还有一只老母鸡,最下印刷着国营沪海食品四厂的标签,包装很是简陋,在座的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这是什么玩意?从来没有见过呀,面包?饼干?还是其他什么点心?总不能是鸡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