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归黄金年代 > 第七百三十八章 面馆偶遇

第七百三十八章 面馆偶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想到这,宋援朝不由得为自己这个主意点了个赞。  对于罗阳向影视业进军的想法他还是支持的,不过要打开局面从目前来看有些难,如果用纪录片的方式倒是一个契机。  宋援朝记得八九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时期,对于国内的这种纪录片很少,除去一些业余爱好者拍摄的街景外,也就是国外的一些专业纪录片制片人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了。  说起来也有些惭愧,要在后世寻找优秀的具有时代感的当时纪录片,国人的一个都拿不出去,反而得去看外国人拍摄的内容。而今天宋援朝突然想到了这点,或者能通过罗阳来改变这个情况。  漫步在街道上,宋援朝走的不急不缓,用旁观者的目光看着面前流转的画面。  向前过了两条马路,宋援朝朝右边的小巷转去,这边的车流要少了许多,也显得更安静了些。  即将要到家的时候,宋援朝突然想起家里现在就一个人,回家还得自己做饭呢。  停下脚步,宋援朝思索了下,这个时候去张家阿娘家吃饭倒也可以,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去,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以他对张家阿娘的了解自己去了阿娘肯定会特意给他再弄两个好菜什么的。  这样反而麻烦老人家了,一年年过去,张家阿娘身体虽然不错,可毕竟年龄也渐渐大了,所以宋援朝觉得还是自己外面找个地方凑合凑合得了。  宋援朝没有继续往家那边走,选了个方向朝东行去。  他记得东边过去和霞飞路交接的一条街上有不少小饭馆,反正自己就一个人,随便找一家凑合一下得了。  过了十来分钟,宋援朝来到了这条街,正要找饭馆呢,隐隐约约传来一阵香味,宋援朝闻着这股香味朝前走,二十来米后,就看见一条弄堂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了一家新的面馆。  这家面馆位于弄堂口的过街楼下,所谓的过街楼就是在弄堂口靠近马路的一侧有个开门,开门是倒U字型的,下面就是进出弄堂的口子,而上面是居住的房子。  这种结构在沪海很是普遍,而且这样的过街楼通常纵深不小,一般在七八米左右,宽度也起码在四五米上下。  而这家面馆就是开在这样的过街楼下,是用木板加玻璃搭建起来的,如果宋援朝猜的不错,这是居委会特别批准给个人的,因为前几年陆陆续续返城的知青问题一直存在,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没解决,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沪海现在采取了支持这些返城知青自己创业做个体户,弄这么一个地方,也算是个做买卖的门面了。  让宋援朝有些意外的是这家面馆不是沪海常见的苏式面,而是拉面馆。  在后世,沪海街头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拉面馆,拉面这玩意并不稀奇。可在如今,拉面馆却是在沪海很稀罕的,整个沪海都瞧不见几家。  这家拉面馆看起来生意很不错,被隔开狭窄的店里几张桌子全坐着吃面的人,就连店外的走廊处还摆了好几张桌子,不少人坐在那边或在吃,或等着面来。  靠近里面位置,是拉面操作区,一个和宋援朝差不多年龄的男子正在做拉面,拳头大小的面团在他手里变化着,然后拉出或细或宽的面条,在他一旁一个大锅里煮着牛骨汤,汤浓浓的,还加了不少咖喱粉,一股诱人的香气飘散开来,让人食欲大增。  刚才宋援朝在路口闻到的香气就是这样来的,宋援朝刚刚站定,一个女人就招呼宋援朝是不是吃面,如果要吃面先找位置,有了位置招呼一声就行了。  边打着招呼,边利索地收拾别人吃好的碗筷,再把男人下好的面条给端到顾客面前,如果宋援朝没猜错,这个女人应该是这男人的老婆吧。  随便找了个临近的位置等了片刻,前面的人吃完后宋援朝坐了下来。  然后招呼女人要了一碗咖喱牛肉拉面再加了个荷包蛋,付了钱后耐心等着,片刻热气腾腾的面就端了上来。  拿筷子挑起面吃了口,又喝了口汤,也许是因为好久没吃拉面的缘故,又或者这家拉面馆的用料不错,这面居然出奇的好吃。  宋援朝大口吃了起来,因为一冷一热边吃边吸着鼻子,热乎乎的面条下了肚子,整个人暖洋洋的。  “咦,宋援朝?你怎么在这?”

正吃着起劲呢,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宋援朝抬头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同学,也就是在第二食品店上班的杜文婷,不光是杜文婷一个人,在她身边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这么巧呀!”

宋援朝顿时笑了起来,看看杜文婷和她身边的男子和小男孩:“老同学,怎么着全家出动来这吃面?这位是你爱人吧?这个就是你儿子了?”

“对,这是我爱人,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宋援朝,我的老同学。我爱人郭涛,这是我儿子郭亮。”

“你好你好。”

宋援朝起身和郭涛握了握手,笑道:“我和杜文婷可是老同学了,后来上山下乡就失去联系了,去年春节前碰巧见了一面,听她提前过您,非常高兴认识您。”

“呵呵,我知道您,宋援朝,和我们家文婷当年还是同桌是不是?哈哈哈!那天文婷回家就和我说了您的事,这世界还真是小,买个糖炒栗子你们都能碰上,真是缘分。”

郭涛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丝毫没有小鸡肚肠,笑呵呵地和宋援朝握了握手,同时还开了一句玩笑。  宋援朝对郭涛的第一印象很不错,同时看了一眼正好奇打量自己的郭亮,郭涛摸着儿子的脑袋说了句怎么不喊人?  郭亮不好意思地笑笑,脆生生喊了一句叔叔好,宋援朝笑呵呵地和他打了声招呼。  “你们一家三口也来吃面?”

“对呀,今天文婷单位换休,我也正好没事,带孩子去公园玩了,这不刚回来也赖得回家再做饭了,听说这里新开了一家拉面馆味道不错,就过来这边吃。”

郭涛笑着说道。  这时候正好宋援朝这桌有两个顾客吃完起身,杜文婷眼明手快连忙把位置给占了,让丈夫和孩子坐了下来。  “宋援朝,你怎么也来这里吃了?”

杜文婷招呼老板娘要了三碗面,然后就对宋援朝问道。  “和你们差不多,老婆孩子不在家去了外地过年,我一个人懒得弄,这不就随便附近转转,看见这里新开了家面馆生意不错就凑合凑合了。”

宋援朝这话一出郭涛会意地笑了起来,正要说话目光在宋援朝还没吃完的面上掠过,有些抱歉道:“瞧我光顾着聊天了,您先把面吃了吧,再不吃面就陀了。”

“呵呵,那我就不客气。”

宋援朝也不矫情,笑着点点头继续吃起了面,等他吃完的时候杜文婷他们的面也来了,宋援朝看边上还有人等位呢,站起身让了位置,说了句他去边上去抽烟,等他们吃完再聊。  跑到一旁点起一支烟慢慢抽着,几分钟后杜文婷一家三口也把面吃完了。  “宋援朝,你没事吧等会?”

“没事,你有事?”

“没事去我家坐坐?我家就在前面,你还没去过呢,顺便喝杯茶?”

“方便么?”

宋援朝迟疑的问道。  郭涛在一旁笑道:“方便,有什么不方便,你是文婷的同学又不是外人,走走走,去我家坐坐,我那边还有好茶呢。”

宋援朝一想回去也没什么事,反正离得也不远就欣然答应了下来。  几人过了街朝东走去,片刻后就到了杜文婷的家。  杜文婷的家是那种老式的公寓,结构要比宋援朝以前住的石库门要好些,而且他们家地方面积不小,有着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虽然卧室的两间房是分开的,可一间也足足有十几平米呢,再加上一个大阳台,颇有小资风格。  见宋援朝进门后打量着四周,杜文婷有些骄傲道:“怎么样老同学,我家还不错吧?”

“不错,真心不错!”

宋援朝点头赞道,这可不是恭维话,杜文婷这个居家条件从整个沪海来说已经甩了大多数人几条马路了。  杜文婷的丈夫郭涛很是热情,泡了两杯茶招呼宋援朝坐。  郭亮到家后很自觉地进屋看书去了,虽然现在是寒假,但孩子也有寒假作业,而且看得出杜文婷夫妻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  “你们家郭亮成绩不错吧?我记得他去年刚上学?像他这样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学习自觉性可不多。”

“呵呵,成绩马马虎虎还行,这次期中考了个年纪第二,小孩子贪玩,自觉性要做规矩慢慢培养出来的,从小见大,现在不培养他学习的习惯,等再大些就很难了。”

郭涛如此说道。  微微点头,看来郭涛是望子成龙的典型代表,不过孩子懂事争气,作为家长肯定自豪。  宋援朝喝着茶抽着烟,和郭涛还有杜文婷闲聊着。  除了聊些以前读书的往事外,就是在说自己家里的孩子了。为人父母都是如此,一谈到孩子的教育就是眉飞色舞,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对了,我听文婷说您现在在金陵工作?那么老婆孩子留在沪海?这样两地分居不方便吧?”

说了一会儿话,郭涛想起这个事忍不住问。  “还行吧,我们公司在沪海也有分公司,单位领导照顾让我每星期都能回家一趟,再说金陵到沪海火车也方便,睡一晚第二天醒来就到了。”

“你们单位领导真不错呀,像这样体贴下属的领导现在可不多见了。”

郭涛感慨道,同时摇了摇头。  “郭大哥您在五金厂工作?”

“呵呵,文婷告诉您的吧?”

郭涛点点头,同时又摇摇头:“暂时还在那边,不过过些日子就不一定了。”

“怎么了?”

宋援朝从他的话里听到了点别样的东西,好奇问。  郭涛欲言又止,一旁的杜文婷却忍不住当即就开口道:“援朝也不是外人,再说你们厂的那些破事和援朝没关系,说了也不要紧。”

“话虽然是这样,可……。”

“你不说我来说,这口气我可是憋了好些天了。”

杜文婷性子泼辣,见丈夫有顾虑忍不住就讲了起来,郭涛也没拦着,看来他虽然没直说,心里也是有疙瘩的。  等杜文婷前前后后把情况讲完,宋援朝才搞明白是什么情况。  原来郭涛是一家国有五金厂的干部,他从基层做起干到了车间主任,前几年又从车间主任干到了副厂长。  从他这个年龄来说,虽然只是一家科级的国有五金厂,但能当副厂长用一句年轻有为来描述并不为过,而且郭涛这个人说技术有技术,说文化也有文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却是中专毕业,在这个时代属于很不错了。  而且郭涛这人能力不错,同群众基础也好,当车间主任的时候管生产下面没有人不服他的,后来因为成绩突出被提拔为副厂长,担任副厂长后依旧主管生产工作,把厂子里的生产弄的井井有条。  去年,郭涛以副厂长的名义向厂里提出了建设“花园工厂”的方案,这个方案经厂里和上级部门批准后由郭涛来主导推行。为了完成花园工厂的建设,郭涛耗费了许多精力,亲力亲为好不容易把花园工厂给搞成了。  花园工厂成功后,五金厂当年就被评为全国模范工厂,为工厂和上级单位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同时郭涛也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在个人也得到了优秀干部的称号。  去年年底,老厂长即将退休,上级部门决定挑选合适的人来接替老厂长的职务。正在风头的郭涛级别是副厂长,在厂里威信又高,再加上刚刚又为厂里争取了荣誉,自己又成了优秀干部,怎么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谁想这一次挑选厂长人选不知道那位领导建议的不以厂内推举为对象,而是采取了几个竞争者一起竞争,并且由群众投票决定的方式来操作。  对于厂长职务势在必得的郭涛知道后并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凭着自己的情况哪怕就算投票这个厂长而已是他的,可万万没想到最终结果让他心灰意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