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五代十国乱世著名战役“高平战役”中初露头角,立下战功,很是抢眼。接着在“寿州之战”中,后周对南唐寿州久攻不下,赵匡胤带领一队士兵抢了几艘小船走水路向寿州发起进攻,无奈寿州凭高墙居高临下以箭阻之,赵匡胤急红了眼,奋勇向前。一支响箭向赵匡胤急射而来,等到赵匡胤发现时已为时过晚。就在这危难之即,一个身影猛的扑向赵匡胤,用身体撞开赵匡胤的同时,手中剑胸前一挡,将离胸前寸许的箭尖打落,端的是身法极快,一气哈成,否则赵匡胤必将死于此箭之下,如果是这样,是否有大宋还真不好说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曾英,他巧好也在赵匡胤的这艘小船上,看到赵匡胤身为将帅,奋勇当先,大为感动的同时,密切关注着赵匡胤的安危,从而将赵匡胤救下。曾英离开家以后,先是在江湖上闯荡,凭着老和尚教的“金刚七十二路降魔剑法”除暴安良、惩奸除恶,干了不少老百姓拍手称快的正义之事,江湖中也的确闯出了一点名气。但曾英总感觉这与师父临走前对自己的期望不一样,自已时时想着:“仅凭着一己之力,你就是再有本事,能杀得了多少坏了,能打抱多少不平之事,只有从军,在军中建功立业,当上将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为,才能如师父所说安天下、慰民忧。”
所以曾英后来就当了兵,希望在军队建功立业,可在军队里没有人举荐,纵使有一身的本事,也只能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做起,再加上一直没有好的机会表现,虽经历了几次战斗,仍是默默无闻。此次危难之际勇救赵匡胤,曾英至此进入赵匡胤的视线。后来,赵匡胤率五千精兵对阵两万兵马,由于双方力量悬殊,所有人都认为赵匡胤不可能取胜,然而曾英对赵匡胤充满信心,见赵匡胤仍是一马当先,冲在队伍的前面,紧紧跟随在赵匡胤身后,默默的保护着这位不怕死的将军。将军不危死,士兵岂会怕死,真是人人誓死如归,奋勇杀敌,硬是将南唐两万兵马打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从而为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曾英也因此战役成为了赵匡胤最信任的贴身护卫。历经无数次沙场生死,赵匡胤终于赢下了江山,曾英成为了赵匡胤大内一等带刀护卫。虽然曾英没能和赵匡胤其他开国大将一样封将封侯,实乃他的作用不允许他高调,只能做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默默的保护着赵匡胤。皇上、长公主等来到皇宫大院,观看陶芷与曾英的对决。再看陶芷和曾英,手握宝剑,面对而立,陶芷施展“蓼花剑法”,曾英舞起“金刚七十二路降魔剑”。因两人互相不了解,先得试探试探,加上皇上交代点到为止,所以两人出手的前三招都只用了五成功力。虽只五成功力,用在这两人身上,那也是威力无比,快如闪电。高手一交手,就知有没有,一经试探,两人均暗自佩服,一个心想:“今天可算是遇到对手了,我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只能赢不能输啊,宏哥还等着我救命呢。”
另一个心想:“哎呀,没想到这么个小女子武功这么厉害,我得小心应对,我可不能输了,输了可就不是丢我一个人的脸,那也是丢皇上的脸啊。”
三招过后,两人暗聚十成功力于一剑,只见曾英一招“飞龙闹海”,宝剑胸前一挥,一股排风倒海般劲风随着剑锋拦腰削向陶芷,这内力是何等的雄厚,真是平地起狂风,飞沙走石。再看陶芷,一招“蓼花摆舞”身体随着劲风向后倒,躲过这股劲风,接着身子侧移,手中剑从下往上一撩。这一撩是在曾英剑已横过去的地方从下往上直取曾英的下盘。也就是说曾英的剑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回过头来挡陶芷的这一剑,这要是换着别人,就这一招就可分高下,可曾英不同,他的剑法招中有招,在他的剑横扫过去的时候,下一招就已经想好了怎么出,只见他身体就地一个360度旋转,剑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刚好挡住了陶芷上撩的剑。两人真乃旗鼓相当,一个是在万丈悬崖绝壁和冲天而下的瀑布中练就的身法和剑法,一个是在百万军中提着脑袋锤炼出来的金刚剑法,两人都身法极快,不同的是一个以柔见长,一个以刚克柔,就这样你来我往各使出浑身解数,几十招下来仍是打得难分难解。这下可把赵匡胤和长公主给看呆了,赵匡胤心想:“没想到这小女子有如此之绝技,武艺如此之高强,竟然能和我大宋第一护卫打个平手。看来南唐游说可行,即使不能说服也能提李煜那小儿的头来。”
“既然已经验证了陶芷的说法,就没必要再打下去了,万一打个两败俱伤岂不是我大宋的损失么。”
想到这儿的赵匡胤立马制止道:“好了,两位英雄,点到为止,不用再打下去了。”
激斗中的两人一听手中剑各自一撤,双手抱拳表示佩服。赵匡胤对着陶芷说道:“小女子乃真英雄也,寡人就给你一个月时间,如果你说服了李煜或提了李煜脑袋来,我就放了王宏,否则要么做驸马要么立斩不敕。”
立下军令状的陶芷和长公主一起回到了公主府,长公主赠送了一匹红棕色宝马和足够路上用的银两给陶芷。陶芷十分感激,临行前,陶芷说道:“长公主不仅不计前嫌,还尽力帮助我和王宏,这辈子都感激不尽,不过,我还是有个不情之请,我去南唐的这段时间,还请长公主好好关照王宏,另外万一我有什么意外,也请长公主转告王宏让他想尽一切办法穿越回去给我父母捎个信。”
说完,陶芷给长公主深鞠了一个躬,骑上宝马向着南唐的方向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