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 > 126震惊的众人

126震惊的众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什么,到了?”

王承恩等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别看京城离天津也就300来里。  但是正常情况下,除了快马加鞭,驿站换马不换人之外,最少的2天的时间,才能从京城赶到天津。  要是坐马车的话,最少的3天的时间。  这还是不带重物的情况。  现在才过去多久,撑死了几个时辰,怎么可能会到天津?  “大人,不仅,我们到了,后面拉的货物也快到了。”

车厢外,小厮的声音再次传了进来。  “按照陛下的旨意,我们应该在天津港口下车,是不是我们出去看一下不就知道了。”

过了好一会,王承恩才慢悠悠的说道。  虽然心里也不想相信一个白天就能到天津港口,但是总这么呆着也不是办法。  打开车门,走出站台,听着远处潺潺的海浪声,在加上一旁那淡淡的咸味,王承恩大脑瞬间就清醒了。  是海,是大海!  这么快,居然只用一个白天的就到了天津。  皇爷真是神机妙算啊。  王承恩心里感慨道。  “这是天津港口”刚刚下车的刘鸿训忍不住问道。  “是的大人,是天津港口,你看那边就是大海,京城周边可是没有大海的。”

一旁的小厮说道。  “我们花了多少个时辰?”

刘鸿训问道。  作为大明的内阁成员,刘鸿训不是傻子。  从北京到天津只需要一个白天,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有铁路,大明军队的行军速度至少能翻三翻。  而且士兵的体力消耗极低,下车之后完全可以直接参加战斗。  古往今来,为何百姓起义,在朝廷大军赶到之前,能糜烂一大片?  为何外敌一旦破关之后,就会糜烂千里?  除了大军出征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之外,朝廷大军的行军速度也占据了巨大的原因。  即便是以机动著称的骑兵,一天最快也不过300里。  换做步兵,一天能有50里算顶天了。  现在呢,只不过一个白天,大家就行进了300里,这样的速度,如果用在军队上,绝对算的上神速。  “启禀大人,我们是从辰时出发的,现在已经酉时了,中间走了有5个半时辰。”

一旁的小厮回答道。  事实上,如果全力以赴的话,速度会更快,但是这毕竟是第一次同行,自然就慢了点。  “5个半时辰。这么快。”

“是的,大人。”

“诸位大人劳累一天了,早点取驿站休息一下吧。我们后天还要坐车回京城呢。”

一旁的王承恩笑着说道。  “好,那我们今天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在天津逛一圈,后天回京。”

刘鸿训附和道。  尽管心里已经确定,这里就是天津,但是刘鸿训心里还是不相信只花了不到6个时辰就到了天津。  “希望这不是一个梦吧。”

刘鸿训心里苦笑道。  ....  “大人,起床了。”

天刚蒙蒙亮,刘鸿训就被门外的小厮吵醒了。  “知道了,我马上就出来。”

刘鸿训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回答到。  一同顶着黑眼圈的不仅仅是刘鸿训。  一同前来的官员昨晚几乎全都失眠了。  ..。。。  “看来我等真等当初真的错了。”

刘鸿训感慨道。  当初朱由检征召难民修筑铁路,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持反对意见。  其中不乏很多人有私心。  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初国库空虚。  朝廷当时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呢。  哪有余力修建铁路。  要不是当初朱由检态度强硬,自己出钱。  还杀了好几名官员,震慑百官。  不然这条铁路早就胎死腹中了。  “其实当时我们也没有错。陛下登基的时候朝廷啥情况大家都清楚。”

“就是,当时魏忠贤把持朝政。国库空虚,辽东建奴猖獗。  陕西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哪里不需要钱啊。”

“还是陛下有先见之明。”

“就是,我昨天晚上,后面每个车都运输了将近100石的粮食,关键是采用了2匹马拉,虽然中间换了几次马,但是算下来,把这100石的粮食运送过来,消耗绝不超过1石的粮草。”

“什么?怎么可能消耗这么低?”

现在的辎重队伍,一天能走五十里路已经是奇迹了,事实上大多是时候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这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  比如一支辎重队,每天走三十里,战场在三百里外,官府要补给三百里以外的军队,会发生什么?  三百里的路程,这支队伍要走十天,但是时间不是问题,问题是在这十天里,这支辎重队里的人和马,也是要吃饭的。  所以官府要供给三百里外的部队要准备什么呢?要准备辎重队十天的粮食+前线士兵的粮食。对吗?  肯定不对啊,因为辎重队不会留在那里,你要给他们回来的粮食啊!所以,政府需要准备的是:辎重队二十天的粮食+给军队的粮食。  要是路上不安全,还的配送护卫对吧,这护卫也是要吃饭的啊。  就拿一辆车来算,2匹马,1名车夫,1名护卫来算。  每匹马,每天要吃20余斤的草料。2人,每天吃2斤粮食不多吧。  按照300里十天算,需要消耗200斤的草料和20斤的粮食。  一辆车承重多少?不过两三千斤。  区区十天就消耗了近十分之一。  要是远了消耗更甚。  只要战场稍远,没有水运,战争规模就会断崖式下跌。  比如萨尔浒之战。明朝作为一个人口上亿的封建大帝国,居然只能出动十二万人进攻后金,这已经是明朝的极限了,倒不是朝廷没兵,实在是消耗不起啊。  由此可见远途补给有多么艰难。  根据历史记载。  秦朝要供给长城前线的士兵,从中原地区运出三十石粮食,才能有一石送到长城下。  那二十九石呢?全在路上被吃掉了。  汉武帝征西域的时候则更可怕,由于道路艰难,路途遥远。从长安出发的军粮,居然只有两百分之一到达敦煌前线,损耗比例极其惊人。  为何辽东等地,明知建奴会打秋风,还要就地种粮?  实在是路上消耗太大了,朝廷根本承担不起啊。  还有就是一旦发生饥荒,为何大明明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明知道人口流动可能会加速疫情的传播,但是还是让灾民流转。  实在是运输不起啊。  王承恩,刘鸿训等人虽然不擅长打仗,但是进过这么一算,铁路的好处一下子就看出了。  这玩意对大明的稳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