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的新人来了。 申时行王锡爵和王家屏看到朱常洛后,他们都对着朱常洛躬身行了一礼。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朱常洛立刻回礼。 “诸位阁老不必多礼。父皇说了我到这里是来学习的,要对诸位阁老行弟子礼。”
申时行等立刻回道:“太子是君,臣等是臣,对殿下行礼是为臣本分。”
朱常洛只能说道:“那好吧。”
然后,朱常洛又问道:“本宫坐哪?”
听到朱常洛这样一问,申时行立刻说道:“太子殿下上座。”
朱常洛立刻拒绝道:“这哪里可以?我开始听政的,不是参政,更不是执政。怎么可以上座呢?这上位还是由申阁老坐就行。”
申时行回道:“臣不敢。”
朱常洛说道:“阁老,如果你不坐,我坐了。父皇知道了肯定也会怪罪我的。毕竟我是来坐徒弟的,哪有徒弟坐在师傅上面的?这也于礼不合呀。”
听到朱常洛这样说后,申时行等再请,但是,朱常洛依旧坚决的拒绝。 怎么可以什么都没干就坐到上位呢? 这位置还不是朱常洛现在能坐的,与其是坐上有名无实,还不如老老实实的猥琐发育。 和申时行等人推了几次后,朱常洛也算是正式入驻了内阁了。 虽然,在内阁内朱常洛无职无权。但是,因为他的身份,谁也不能无视了他。 内阁但凡有有什么奏折或者要议,他们都会请示朱常洛的意见。 而朱常洛对于这种情况,他也很谦虚的表示,一切以内阁的意思出发,他就是来学习的。 所以,一天下来,朱常洛和内阁的几位的阁老的相处,也算是相安无事的。 而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常洛能摆清楚自己的位置,他并没有来到这里就装大尾巴狼。 每到此处朱常洛就怀念他穿越前看到的那些小说中的主角们,他们真的是两人羡慕。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无比的顺利,而且还用会有一批又一批的能人愿意鞍前马后的为王前驱。 可是,朱常洛自己呢?他都穿越九年多了,到现在他身边才聚集了几个人? 王安能算一个吧,但是,他除了忠心,才能方面也就平平,但是,忠心这一条就足够了! 然后就是魏忠贤,可是魏忠贤就是一个双刃剑,用好了得心应手,用错了伤人伤己。 所以,每次安排魏忠贤做事的时候,朱常洛的心里其实挺忐忑的。 还有就是董其昌,董其昌之所以能用,就是因为他的身份,他现在是朱常洛的先生,他天然的就有了朱常洛太子党的标签,他想要仕途有所长进,他就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朱常洛的命令,不然,他只能蹉跎一生没有出路。 然后,就是钟化民,但是,钟化民这个人吧,朱常洛能感觉的出来,钟化民的忠心其实并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他的理想,为了大明! 他就是单纯只想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对于钟化民,朱常洛也只能以正事待之。一些比较脏的事情,还是不能让这个人知道了。 否则,他有极大概率的会直接把朱常洛的事情捅给万历皇帝。 这事也是朱常洛有点头疼的! 算完这些人后,朱常洛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也没啥人可用了。 而且,这些人之所以愿意围在他身边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身份。 如果,他不是皇子,不是皇太子,这些人估计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所以,朱常洛真的感觉自己好失败呀! 但是,即便如此朱常洛也没有气馁,毕竟也是一个皇太子,衣食无忧,又无生活压力,干嘛要气馁呢? 所以,朱常洛觉得自己只要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内阁议了半天,他们也终于议出了一个公主封号出来。 申时行道:“自古以来公主之号以县为名,古有胡阳,平阳之称号。本朝亦然。荣昌者,古亦有之,春秋是为巴国,后为昌州,亦有海棠香国之称。以荣昌为号,配大公主极好。”
王锡爵和王家屏听到申时行的提议后,他们也纷纷认可,觉得荣昌之号确实不错。 申时行又对着一旁听着的朱常洛问道:“殿下以为如何?”
朱常洛说道:“申阁老的提议极好。”
其实,当听到荣昌一个封号后,朱常洛是既惊讶又不惊讶。 惊讶的是,当初拟定此号的时候,申时行已经不是首辅了。但是,最后,申时行还是在冥冥之中选中了这个封号。 不惊讶的是,原来大公主朱轩媖的就是荣昌。所以,朱常洛并不惊讶这个封号。他甚至以为这是理所应当。 既然已经确定了封号了,那就直接呈报给万历皇帝了。 万历皇帝看到荣昌这个封号后,他也没想什么,直接回复了一个字。 “可。”
然后,就着令内阁和礼部准备大公主的封号仪式。 并令钦天监选一个良辰吉日进行册封。 对于,这个流程,朱常洛也一点不意外。 虽然,礼部是六部之首,但是,在朱常洛看来,他就像是一个礼宾司一样,除了礼仪上的事情,它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干过。 完全就是一个只花钱不进账的部门,而且花钱的门路还多的要死。 对比情况,朱常洛也觉得这个部门的权利好像给高了。 但是,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礼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周代以后分封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周代以来确定的宗法制却影响了几千年。 所以,至今宗法制的威力还在的。 既然礼的核心宗法制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礼部自然而然的也就是六部之首了。 在内阁听政一天后的朱常洛也终于下班了。 他先去了万历皇帝这边。 万历皇帝看着第一天听政回来的儿子,他立刻就问道:“常洛,今天第一天听政如何?”
朱常洛回道:“内阁确实高远莫测。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每天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在儿臣看来每一件都是紧要无比的事情,可是,朝廷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这些事情也必须分一个轻重缓急。而内阁的阁老们他们就是要在这些事情中分出重要的,可以等一等,缓一缓的,儿臣觉得这些真的很不容易。”
万历皇帝点点头道:“不错不错,今天的学习还算有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