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仗。这一仗很漂亮。虽然在大唐初期严苛的政治环境下,他没办法指挥军队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依托于大唐政治生态对太子的巨大扶持,他还是凭借手中的左右春坊和太子十率,照样有差不多五六千人的指挥范畴。在秋收中,太子十率专挑硬骨头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太子十率,以及已经成了秋收中所有人对太子十率的口头禅。太子十率本是李承乾的十率,按照传统,李承乾倒台后,应该从上到下进行一番清洗,但是,大唐此次的换储太过平稳,平稳到几乎不可能留下任何隐患。随着李承乾和忠心于他的东宫署官远涉海外,李承乾在大唐的所有政治影响也一并被带走,东宫里剩下的都是不可能反对李治的人,剩下满坑满谷的位置,只需要李治往里面填人就行了。可以说,这种变相的清洗方式比起李治亲手清洗还要来得干净,来得纯粹。但是,李承乾毕竟是大唐追随沈晨时间最长的人,哪怕他对东宫各部个十率没有过多干涉,但是,潜移默化中也把仙界那一套学了个七七八八。比如说针对十率的思想清洗,针对左右春坊的报表系统和政治规划等等,在李承乾走之前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治接手东宫之后,根本没有为东宫系统能不能学习他的仙界知识而犯愁,而是抓破了脑袋想各个部门的主官。而且,在寻找之中,也并非单纯的找信得过的人,更多的则是寻找能和东宫这一套仙界政治系统搭边的人。比朝廷还要先进的政治系统的,东宫这一套系统可以说超越得太多太多,依照李承乾的习惯,几乎翻版和复刻了后世的政治生态。而这些,都还只是李承乾无意为止,并非刻意去摆弄的,由此可见,先进便能抢占落后,这是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比如,李承乾想要知道东宫现在有多少人,每天吃多少粮食,下个月需要购买多少粮食,又有没有必要搞几次晚宴。按照大唐原本的政治生态环境,李承乾需要针对每一个问题开无数个会议,然后在一大群东宫署官的争吵中相互妥协,最后得到一个众人都欢迎的方案。而李承乾有意无意中继承了沈晨的办事风格,根本没心思开那么多会,浪费那么多口水,直接让人用表格做一份统计,然后再看看有多少钱,最后分门别类把资金分配完毕,签名盖章,结束。一套操作下来,两个时辰都不要。一开始,东宫署官自然很不适应,为了填个表格,没少闹笑话,但是,随着表格内容的逐渐完善,很多数据无需变动,即便变动也有前一份表格数据作为参考,所以,反倒减轻了东宫署官们的负担。以前从早忙到晚都忙不完的事,现在还能有时间约在一块聊聊天,喝喝茶。李治要的便是能够驾驭这种生态系统的主官。可惜,朝廷里的主官那么多,偏偏熟悉这一套的无一不是李二的心腹,李二现在自己都缺这方面的人手,怎么可能放人到东宫来。“不行啊,如此下去并非办法,我看还得从咱们内部自己解决,完全可以进行一次考核,把下面的人提升来,一方面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可以让下面人看到出头的希望,提振士气。”
“可若是达标怎么办?哦,大家辛辛苦苦考试了,结果一个也录取,还是得便宜外人,这不搞笑吗?我看,考试可以考,但难度需要再往下降低一点。”
“降低一点可行,但若是一个位置出现几个高分呢?要了这个放掉那个,怎么说也不舍得,到时候还会落得人埋怨,我觉得,录取方式可以采取择优录取,不看有没有过关,只依照分数,从上到下,如同学院考试那般,到哪个满位置了,就到哪个,成王败寇,剩下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对对对,臣附议!”
“臣附议!”
在崇教殿里,两三个东宫目前最大的署官围坐在李治身旁,习惯了李承乾头脑风暴似办公习惯的他们,上来就提出了自己部门遇到的问题,然后阐述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办法,根本没看到李治尴尬的神色。他虽然在学院里学习,可是,学习环境和政治环境仅仅只是类似,想到他从小接触的政治环境,他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看到的那种主官讲话,下官想解决办法,上官又总结,下官又不答应,最后拖拖拉拉两三天的时候。此时刚坐下,两三个署官就把他想说的话统统说完了,他都不知道如何往下接。顿了好几个呼吸,他才反应过来,这一套不就是学院里老师们开会办公那一套吗?得,有了参照物,他便知道怎么办了。挪了一下有靠背的高脚胡凳,李治清咳一声,道:“如此提议很好,就照此办吧!”
出了崇教殿,被徐徐的暖风一吹,李治的脑袋终于完全清醒过来,他发现他在东宫的地位好像可有可无。如此一般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东宫参与秋收时,他便遇到过一次,和此次一样,所有问题和所有解决方案被署官们说了个一干二净,还没等他把事情完全弄清楚,署官们已经达成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梳理这个方案中的缺漏,然后下旨就行。如此高效的政治生态是他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虽然看到过很多次,但运用起来还是不习惯。可是,他悲催地发现,他对这一套方式根本不需要修改,一旦修改,很可能又变成之前那种拖拖拉拉争吵不休的情况。“那我该如何去做?”
很长时间,李治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一套生态系统看似和主官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回想他看到过的学院老师们办事的样子,又分明一切都围绕着沈晨。“这是为什么呢?看来有必要以太子请教的名义向仙师问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