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乡村中医李茂阳 > 第183章:活人容易应事难

第183章:活人容易应事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吃过晚饭,李茂阳带着李灿阳和老爸收拾整理收购回来的药材。  阿丽娅也过来帮忙了,她说她想认一认药材,李茂阳也就让她参与了。  然后李妈也过来参与,就为了多和阿丽娅说几句话。  现在李爸开着皮卡车走村转户,见到什么药材收什么药材,然后回来整理分类,稍做处理储存起来。  现在收回来的药材中有菟丝子、甘草、芦根、蝲蛄等等好多种药材,都在两个库房里储存了不少了。  这些药材也不是全要转卖给医药公司的,有些是李茂阳要留下来自己诊所用的。  不过这些药材李茂阳都要留账的,分两本,一本是要转卖给医药公司的药材账,一本是自己诊所要用的药材账。  给毕力格的康众医药公司的药材报表他昨天已经报了上去了,就等着医药公司第一次来收他的药材了。  收拾完药材,李爸把李茂阳招到一边:“你舅打来电话,他外母娘(岳母)没下了,打电话请下咱家了。”

“行,我去一下。”

李茂阳点头道。  他舅家和他舅的外母娘家都在黄河那头的六原县,离这儿也不远,骑摩托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按说这事儿应该他爸去的,可是当初因为他姥爷姥姥的赡养问题,他老爸老妈和舅舅舅妈搞得很不愉快。  按照河套这里乡下人的习惯,父母把积蓄的家财都给了儿子,那么儿子就应该承担赡养父母的大部分负担。  可是他舅舅家在后来赡养他姥爷姥姥时就各种出幺蛾子,要他们家平摊赡养老人的各种费用,后来两个老人去世前在医院里花下的账都是两家平摊的。  所以他姥爷姥姥去世后,他们家和他舅舅家就基本没了来往了。  这次他舅舅老外母娘没下了,请下了他家,他老爸去吧又怕他老妈唠叨,不去吧又觉得不够仁义,所以就只能让他去代劳了。  “这事就别给你妈说了。”

李爸看着儿子道,“夏天人放不住,冰棺又贵,那边放三天就要出灵了,你明天晚上去,后天上午把人送出去就能回来了。”

李茂阳点点头。  “还有,去了不要和你那两个表哥多说什么,小心再闹下什么矛盾来。”

李爸又不放心地叮嘱道。  “我知道。”

李茂阳再次点头。  “活人容易应事难,我也知道你很忙,可这人情上的事又避免不了的,唉……”  “没事儿,也就一晚上一上午的事。我现在也能抽出时间来的。”

李茂阳安慰老爸道。  “去时记得里面穿件红的。”

“嗯,知道了。”

这样,李茂阳第二天忙碌了一天,下午五点时就骑着摩托过了黄河去六原县那边去了。  临走时,李灿阳竟然大方地让他戴着他那块表去,也好在人前张张面子。  李茂阳冷笑着推辞了:“穷人戴块真表也是假的,富人戴块假表也是真的。再说这种摊场,我去了就算是给我舅他们家张面子了,他家还能对我嫌贫爱富?”

不过,话虽这么说,李茂阳这次去舅舅外母娘的白事上,心情还是比较压抑的。  虽然路不远,但他已经有两三年没去舅舅家了。  就总觉得他舅舅那家人比较势利一些。  再加上他李茂阳一度是亲戚们眼中的一颗歪瓜裂枣,连个大学都没上,而他舅舅家的两个表哥都在青城念大学,所以这就让他去了他舅舅家很容易遭些小看慢待的。  而他老爸老妈这几年之所以和舅舅家不怎么来往,除了闹了些矛盾,其实也和他李茂阳这个儿子不给他们张面子有关,去了和舅舅家两个儿子一对比,就越发觉得他这个儿子拿不出手。  李茂阳本人是个二愣子,但人又不傻,而且其实心眼儿还比较多,怎么能体会不到这些人情冷暖,所以一来二去地就不爱去舅舅家了。  ……  一河之隔,两边其实属于不同地区的。  黄河南岸属于鄂市杭县,黄河北岸属于巴市六原县。  过了黄河,明显就感觉河两边的景象有些不同。  黄河北岸这边因为距离六原县城近,村子里人家要比河南岸稠密些,房屋什么的看起来也比黄河南岸好上一些。  当然,村民也就比黄河南岸的村民更精明活套一些。  所以,黄河北岸的村民其实多少是有些看不起黄河南岸的村民的,在他们的眼中,黄河南岸的村民都是一些土包子。  这特么的就有些像过去的香岛宝岛的人有些看不上大陆的人一样。  “喂,刘靖江,你们都在你舅家这边吗?”

李茂阳直接去了他舅舅大舅子家高家(也就是他表哥舅舅家)所在的村子,在村里的小卖部买点麻纸香表苹果饼干之类的敬献之物,然后给他二表哥刘靖江打电话道。  别他去了没人认出他来,那就有些尴尬了。  而这个刘靖江只比他大两个月,那个大表哥刘靖海也只比他俩大一岁,所以李茂阳向来懒得叫他俩“哥”,从来都是这样连名带姓一起叫。  “都在这里啊,你过来吧。”

话筒里传来刘靖江的声音。  谈不上热情,好像还透着一股子书生气。  也许是李茂阳自己没上大学,他对这种书生气就特别敏感。  虽然人家就是正常说话,但他一听就感觉人家有书生气。  这可能也算一种病,一种心病。  李茂阳自己有时也觉得自己太矫情,但就是改不了。  也许多年以后可能会改变过来的。  他骑着摩托顺着哀乐声到了高家,远远地就看到了灵棚和由三辆大卡车改装支撑起来的临时厨房、食堂和宿舍。  现在他们这一带乡下人办白事红事的都用这玩意儿了,临时食堂和宿舍都不小,方便。  到了灵棚近前,哀乐阵阵,灵棚上面挂着他舅老外母娘的遗像,一个还算慈祥的老太太。  不过李茂阳和这老太太也不熟,谈不上半点悲伤之意,心头泛起的只有那种白事上令人压抑的沉闷感。  嗯,他事先有些想多了,这种场面也不需要人认识,但凡来的都是亲戚朋友。  到时在礼账上留下你的名字就行了。  至于当前,只要你到了灵棚前,自有穿着白孝衣的孝子贤孙前来磕头迎接你。  据说这是为了给老人免罪的意思。  李茂阳随即也就淡然,进了灵棚,去老太太的灵位前上香磕头,然后两边的白衣孝子贤孙们再次陪你磕一回头。  虽然两边的孝子贤孙们还比较多,但没有人哭。  老太太今年也有八十多岁了,这在农村也可以称为“喜丧”了。  站起来后,李茂阳冲着舅舅舅妈和两位表哥略微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  他们这一带在这种白事上是不能问候人的,所以点点头示意一下就行了。  随后出了灵棚,李茂阳两位文绉绉的表哥刘靖海刘靖江过来和他说了几句话,礼节性地问了一下姑父姑姑怎么没过来,李茂阳说忙。  刘靖江引着他上了临时食堂,这时正是吃饭的时候,食堂里坐满了人。  李茂阳也不多话,找了个地方坐下夹了一块羊骨头就吃。  这地方的人他不认识几个,用不着打招呼寒暄什么的,省事。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正吃着羊骨头,竟然就听到有人在议论他,说河南边出了一个小神医,都治好了几个重病人了,叫李茂阳,年龄才二十刚出头。  嘿,没想到他的大名都传到这黄河北岸来了,有意思!  李茂阳随即啃骨头就啃得文雅了一些,都被人称为小神医了,咱怎么也得要点脸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