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窃晋 > 第六十三章 迷信与科学

第六十三章 迷信与科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沈劲听了陶弘的话却连连摇头。  “公子,陶南蛮毕竟是你们的亲叔父。庾征西没有动手,你们就不能动手。哪怕他真的被庾征西报复了,空出来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填补的。”

沈劲说的话和陶旭不谋而合,更让他心里高看了几分。  “世坚所言不差!”

陶旭接着道,“我如今明面上的官职只是个黄门侍郎,并无实权。就算庾亮真的同意我递补南蛮校尉,以我的资历和人望也不足以胜任。更何况最重要的是….我手底下没人….”  陶称这人虽然可恶,但毕竟跟随陶侃从军数十年,其根基和部曲数量不是陶旭这种初出茅庐的小子可以比的。庾亮再痛恨他,不也没轻易对他下手么。  “那以你的意思….”  “我必须建立一支绝对忠于我的部队!”

陶旭十分认真的打断道,“而且不能少于一个步兵曲队。”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在明年三月陶称就将受到庾亮的报复,而再过半年到了九月,北方的后赵就会大举南下。要想阻止后赵军队,就必须在这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组建一支可靠的军队。  也只有组建一支自己的班底,才拥有和江东最大的劲敌桓温对抗的资本。  这也是陶旭对王导和谢尚所提的要求之一。  军队…..  陶弘一听这个词就头晕了。  陶家出身寒门,所以陶弘被着力培养的,就是清谈的能力。要他去带兵,那还不如直接让他吃仙丹来的痛快些。  “好吧,那你要我怎么办?”

陶弘索性开门见山了,别的他没有,钱还是有一些的。  “我已和王导明言,请他让我去京口郗鉴处暂当三个月的行军司马。在那里,我可以自行招募并操练军士。但经费么…..”  陶弘一看陶旭的眼神,就明白了自己的角色,他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知道了,一百万钱够不够?”

“够了够了!”

陶旭兴奋的站起来给了兄长一个热情的拥抱。  按照陶旭的计划,他首先设定了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期。  这三个月里,从盔甲、武器,再到日常吃用、骡马运输,再怎么往贵了算,每个士兵三千钱都绰绰有余。一百万钱足够三百多名士兵的开销了。  “先别急,”陶弘推开弟弟,“亲兄弟明算帐,这钱我可以掏。但三个月后怎么算?”

“三个月后,王丞相会另有制令,那时候我就是朝廷军官,部曲可以拿朝廷的俸禄粮饷了。”

虽然话说的这么笃定,但陶弘心里依然有些忐忑。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朝廷没有给陶旭分拨编制,恐怕这个冤种他陶弘是要继续当下去了。  “也罢。”

陶弘挥挥手,沈劲当即会意。他从屏风的一旁拖出两口沉重的箱子,打开箱盖一看,全是黄澄澄的金条。  “这里是一百二十斤黄金,全是咱们封国兑换来的。你需要用钱,明日便叫世坚的从兄来搬走吧。”

陶弘嘴上说的不屑一顾,但时不时的还偷偷瞥一眼金子,满脸的肉痛之色。  陶旭知道虽然陶弘出手大方,但这并不等于长沙郡国就富甲一方了。荆南并没有接受大量的北方流民,经济也并不是很发达,和江东土著豪族们比起来更是差了一大截。再加上老爷子的那十几个姬妾都需要陶弘赡养,这一百多斤黄金已经是兄长搜肠刮肚的全部积蓄了。  “兄长放心,弟必不负兄长一片苦心!”

陶旭起立抱拳,但脸上却满是信心。  陶弘也纳了闷。老爷子在世的时候,陶旭还小,从来没带过一天兵,他怎么就对带兵这么有信心呢?虽然老爷子的兵书都归了他研读,但纸上谈兵的典故难道陶旭不知道吗?  陶弘心里也猜到了兄长的疑虑,他微微一笑道:“兄长心中必道弟为何如此自信,是也不是?”

“这….”  陶弘刚开了个口,又被陶旭打断。他十分严肃的对着窗外的月亮拜了两拜,才回头道:“其实是祖父他托梦给我了!”

陶弘一听陶侃显灵了,吓得连忙要给弟弟下跪。陶旭一把把他扶起,“兄长不用惊慌。祖父自三个月前就不再给我托梦了。”

陶旭知道要是说出真相,以陶弘和沈劲的知识水平还很难理解。他只能临机一动,把锅甩在死人身上了。  果然陶侃托梦的理由非常唬人,不仅陶弘,就连沈劲也用一种崇敬的眼光看着陶旭。陶侃的威名在江东谁人不知?一联想到陶侃曾经附身过的男人就站在自己面前,沈劲的腰板也挺直了几分。  其实陶旭的信心来源很简单,那就是技术代差。同时代的两名将领带领军队交战,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也许是一方训练有素,也许是一方占据地利优势,也许是一方将领经验丰富,也许是一方武器装备强劲。  总而言之,陶旭虽然来自现代,但在古代军事的专业领域里,不要说陶侃这种大拿,就是普通的军事将领都很可能比不过,这些差距没有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是不可能弥补的。  那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通过技术代差来碾压。我用东晋的军队打不过你东晋的敌人,难道我用南北朝,乃至于隋唐的军队还打不过你吗?  所谓的技术代差,并不是指具体的武器装备或者化学技术上的优势,而是指在军队整体训练和组织上的差距。  只要是拥有后一个时代的技术代差的军队,即便是再平庸的将领也能碾压前一个时代的任何名将。  在陶侃的遗书中,他最推崇的就是曹操和诸葛亮。  曹操因为北方大规模动荡,战事频率高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了步兵操典,总结起来就三个字:别乱动!  在严厉甚至苛刻的军法威慑下,未经严格训练的半成熟士兵也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其根本原因就是纪律性。  而诸葛亮则因为蜀地人口稀少,也因地制宜的发展出了相反的战术:精兵路线!  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高烈度度军事知识传授,形成一支数量不多但技术精湛的精锐部队,也就是军队职业化。  而陶旭准备走的路线,也就是军队职业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