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初来荆州,就在武昌多留些时日吧。”
庾亮笑道,“待日后,老夫再看何处可以安置陶卿!”
在庾亮原本的打算中,陶旭的去处是在豫章当个太守。这样一来陶旭整日就只能忙于政务了。 可今天陶旭拿出的情报过于骇人,就连庾亮都有点拿不准赵军的真实意图了。如果事态真如陶旭所获的情报所言,那战败的罪名肯定是庾亮来背的,他冒不起这个风险。 一旦荆州战败,轻则十年内无力北伐,重则可能直接失去荆州,晋朝国祚进入慢性死亡。 庾亮衡量再三,决定还是先把陶旭带在身边。先紧紧看住他,再相机行事。 可陶旭的问题可以搁置,武昌的行政却没法搁置。 庾翼和陈嚣的外调让长史和左司马这两个核心要职出现了空缺。 王羲之一看有机可乘,和陶旭对视一眼,立即出列奏道:“明公!长史和左司马乃是荆州要职,不可一日出缺。”
像庾亮这样的官是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的。武昌拥兵十万,光是每天的巡逻调度,警备排版就够他忙的了。更别说部队的粮草消耗,军械管理,日常操演,这些都是左司马的职权管辖范围之内。 而长史的职权就更重了。长史虽是庾亮的私人属官,但由于庾亮的身份特殊,长史这个私人秘书需要负责的事情更繁琐。像什么每天给庾亮整理军政要务,挑选出需要庾亮拍板的事,过滤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些都是长史的职权范围。 庾亮把原先的二人开销本是计划之中的事,对于这两个空缺他本就有所意属。 “嗯,”庾亮微笑点头道,“逸少以为谁能出任?”
“江夏孟嘉,襟怀淡泊,平易旷达,现为江州劝学从事,可任长史!”
王羲之朗声答道。 他的话全大厅都听得清清楚楚,全都望向了大厅角落里一个默不作声的中年文士。 陶旭听了却微微一笑,孟嘉的妻子是陶侃的女儿,也就是陶旭的姑姑。王羲之举荐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庾亮却又皱起了眉头。孟嘉虽然品行端正且名望很高,但他心目中的长史并不是孟嘉。 庾翼一看兄长的脸色不对,立刻出言道:“孟万山虽然才德俱佳,但愚弟以为孙主簿也是长史的绝佳人选!”
陶旭顺着庾翼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众人都看向庾亮身后那个一直默默为他主笔的文书,估计他就是孙主簿了。 “孙主簿不仅博学多闻,且出身太原孙氏,为孙骠骑之后。他来出任长史,绰绰有余!”
庾翼瞥了一眼孙盛,暗示自己力挺他。 “明公!”
王愆期一看庾翼和王羲之的火药味渐浓,也立刻加入了战团,大肆鼓噪孟嘉比孙主簿更适合当长史。 其实王羲之也好,王愆期也好,两人都知道无论是家世还是亲疏来讲,孟嘉在庾亮的心里都远远不如那个孙主簿。 孟嘉虽然是东吴司空孟宗的曾孙,也是官宦子弟。但孙主簿同样也是曹魏中书令孙资的玄孙,出身比之孟嘉,更为显赫。 两人之所以一定要力挺孟嘉,无非就是让庾亮不能诚心如意,恶心一下他罢了。 果然,有了这两人打头阵,大厅里瞬间又乱成一团。诸将各自支持自己心中的候选人,吵闹声响彻整个大厅。 “素静!”
庾亮再也无法保持优雅,他举起案几上的一只竹筒,狠狠地拍了好几下,众人的吵闹声才安静下来。 “长史之选,本督自有裁量!”
庾亮没好气的朝王羲之一指,“这个长史就有逸少你来做!”
王羲之由一个闲置参军一跃而成拥有实权的长史,这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就连庾翼都忍不住想劝谏兄长再做打算。可庾亮阴霾密布的眼神阻止了他。 “明公既然有命,那属下万死不辞!”
王羲之一看还有这种好事,连忙答应下来。 虽然庾亮对这个任命心不甘情不愿,但这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 陶称一死,江陵的南郡太守之职无法长期空悬。这几个月来他也尝试过直接向各郡太守下达征粮指标,可褚裒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这招不管用。还是需要一个外郡太守来协助他征集军粮。庾翼是非走不可的。 孙主簿对于庾亮虽然忠诚,家世也够达标,但他加入庾亮的幕府时日尚浅,别说王羲之,就连孟嘉都比不过。 如果殷浩在,庾亮倒宁可让殷浩来出任这个长史。 王羲之已经是他最佳的选择了。 “至于左司马么!”
庾亮眼珠转动,在大厅中诸将的身上来回扫动。 突然,他指向座中一个貌不惊人的中年武将道:“参军桓景,忠诚勤勉,熟悉军务,可以出任左司马。”
桓景是平北将军桓宣的侄子。桓宣在襄阳手握重兵,桓景自然就被当做人质扣在武昌了。 此人自幼跟随桓宣征战,年纪虽然不大,但也算是“老将”了。左司马的日常工作极为繁琐,若不是有经验的老将,只怕也难以胜任。 庾亮现在还指望着桓宣替他分担北面的压力。提拔桓景,也是希望桓宣在面对赵军时能卖点力气而不是出工不出力。 安排完了人事工作,庾亮便直接宣布散会。他不想再给陶旭浑水摸鱼的机会。 开完会,陶旭也是心中暗呼侥幸。 按照陶旭的设想,只要自己一到武昌,就要立刻联络祖父过去的亲朋故旧。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庾亮比他更多算了一步,除了无法脱身的王愆期和闲人王羲之,陶侃昔日的亲朋故旧全都被庾亮以围猎为名带了出去。 陶旭在营中整整三日,只能和王愆期还有王羲之商量商量。 也幸好连结了这两个外援,才不至于让庾亮完全拿捏,甚至还捡了个长史的空缺。 这也要拜王羲之的斗争经验丰富外加王愆期的反应迅速。要是陶旭自己,只怕反应还没这么快。 看来战场不仅仅是在前线,这武昌也是战场啊! 陶旭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策略了。 走出大厅,除了自己的表哥周楚,其余陶侃昔日的部将一个都没和陶旭打招呼,全部都低着头匆匆赶路,返回各自的大营。 “这是....”这和陶旭设想的有些不一样啊。 周楚苦笑道:“刚才你也看到了,庾国舅言出法随,谁敢违抗?诸将不过都是避嫌罢了。倒是子初你胆子够大,居然敢单枪匹马来闯武昌。”
陶旭一把搂过表哥的肩膀,“法奴(周楚)兄,你还没见识过愚弟我的部队吧?走,去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