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陵的日子也不算无聊。 面对陶称留下来的四千多部曲,陶旭重新进行了划分和淘汰,把身强力壮和头脑聪明的士兵补充进了龙骧军。这一次陶旭还破天荒的组织起了两个骑兵大队,虽然都是弓骑兵,但总算告别了全步兵的时代,龙骧军可用的战术又丰富了一些。 除了整合旧部,陶旭还在城东竖起大旗公开募兵补充石城之战的损失。但意外的是,无论陶旭开出多高的价码,江陵城的百姓们议论的多,有意的却一个没有。募兵大旗竖起十多天,竟没有一个人应征。 募兵只是一个试验,这让陶旭认清了一个现实:在地方豪强把持瓜分下,朝廷和官府几乎已经很难扩充人手和集中财力了。 也难怪朝廷选人需要像庾亮那样的望族名士。也只有庾亮这样的名士凭借着自身超高的人气和威望,地方豪强们才能勉强卖他们一些面子,出些人力财力应付官府。而像陶旭这样出身寒门的新星,豪强们是不怎么放在眼中的。毕竟在他们的眼里,牢牢抓住人力和物力资源自保,才是乱世中生存的第一位。 想要获得人力财力。就要先获得这些地方豪强的支持。 乐乡的木料之争给了陶旭一个很好的机会。 很快,在刘族长的活动下,武昌的庾翼做出了对刘氏一族极为有利的裁决。那片树林中的楠木木料全部归刘氏一族所有。 为了获得这份官府的背书,刘族长答应把木料中十根最好的料子送到京口的庾氏家族聚集地。 叟人听到这个消息又惊又怒,立时就聚集了上千名壮丁想要闹事。可陶旭早有准备,没等叟人围攻刘氏一族,陶旭的部队就已经到位,上千张强弓利弩对准了叟人,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当然,这一切都是事先和叟人头领们通过气的。 有了叟人部落这么一闹,刘族长为了日后的木料开采,不得不‘自愿’出资,把陶旭的部队留在了乐乡。 留在乐乡的部队正是刘建的屯队。在经过江陵精兵补充之后,刘建的屯队扩充到了将近六百人的规模,现在这六百人的开支全部归刘氏负责,陶旭和朝廷就等于少了一笔开支。 当然,陶旭远不满足于此,他要更多的豪强‘自愿’出资。 很快,刘族长和庾翼的交易被捅了出去。 身为中书令的何充上疏一封,奏疏中痛斥庾翼身为国舅,居然在皇帝大修太极殿的时候自己私藏上好木料。十根上好楠木在京口被蔡谟逮了个正着。 年轻的皇帝看到这个消息十分震怒,他一反常态,居然当着百官的面痛骂庾冰,说修建太极殿并不是为了皇帝私人享受,而是为了国家体面。庾冰兄弟身为国家重臣,却私藏木料,难道这是人臣该做的事吗? 庾冰不明真相,真是百口莫辩,只能表示会让庾翼自己解释事情缘由。 可庾翼哪能说出真相?他气急败坏之下,把陶旭从江陵召来让陶旭亲自解释这件事。 *** 站在船头,陶旭漠然的看着前方若隐若现的武昌码头。再次光临,心情却与初来的忐忑不同了。 “主公,这么点人真的不要紧吗?”
蔡正有些不放心的问道。 这次陶旭来武昌,除了几个卫兵之外,一个心腹都没有带。刘建依旧在乐乡驻扎,沈劲依旧在主持军务,孟嘉依旧在主持政务。 “怎么,你怕我做第二个陶称吗?”
陶旭回头过来,微微一笑。 当初庾亮征召陶称是以晋升为名骗他前往,陶称还特地带了二百名亲兵,可依旧被庾亮当场斩杀。现在的武昌都流传庾亮的病死是因为陶侃显灵。 可陶旭知道庾翼与庾亮并不相同。如果说庾亮还心怀一些雄心壮志,算是一个为了理想不择手段的人,那么庾翼就完全是一个基于现实而努力维持庾家门第的人了。 毕竟庾亮五兄弟得罪了太多的人。 “武昌有雄兵数万,我纵然带了南郡全部兵马,也不过数千,难道蔡郎你觉得我们可以消灭武昌吗?”
陶旭苦笑道。 他拍拍蔡正的肩膀,示意船就快靠岸了,赶紧做好准备。 庾翼站在帅台的办公室里,正焦躁不安的来回踱步,看得长史孙盛心烦意乱。 “明公,事情都发生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和朝廷解释!”
孙盛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想给庾翼出出主意。 孙盛是曹魏中书令孙资的玄孙,他性格刚直,不畏强权,庾亮也是看中他的名声才邀请他进入荆州幕府。庾翼接掌以后,直接升他做了安西长史,等于成为实际上的二把手负责人。孙盛感激庾翼的提拔,难得的给庾翼出起了主意。 “怎么解释?”
庾翼反问道。 “不如把事情的原委详细写明。天子是明公的外甥,中书监庾公又是明公的兄长,朝廷不会把明公怎样的。”
庾翼听了只想骂人,孙盛这主意和认罪有什么分别?可孙盛向来就是这么耿直,当着面,他又不好意思说。 就在庾翼烦躁之际,门外有奴仆禀报说陶旭到了。 “快叫他进来!”
庾翼的语气十分不善,直接喝令陶旭进来见自己。 孙盛摇着头叹了口气,向庾翼一行礼,也自行告辞而去。 陶旭刚进帅台,只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正苦着脸向外走,他认得这正是现任的安西长史孙盛,便主动上前参见起来。 “听说孙长史在修本朝史书?”
陶旭笑着问道。 孙盛一愣,他修书的消息极为隐秘,就是家里人都不大清楚他具体写的什么,书稿只给过几个至交好友看样,怎么素来和他没有交情的陶旭却知道? “陶驸马果然博闻,就连区区在下修书都知道了!”
孙盛虽然内心震撼,但表面依旧不动声色,“史书不敢说,只是搜集些资料汇编成册,为将来本朝修史行个方便罢了。”
陶旭微微点头,他很佩服孙盛的骨气。在本朝还没灭亡时就开始修史,应该承受了不少压力。孙盛既然不愿意公开,那就不谈了罢。 别过孙盛,陶旭走到二楼的办公室,庾翼正端坐在主位上,静等陶旭的到来。 “子初!”
见到陶旭,庾翼毫不客气的呵斥道,“卿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居然治下就出了这么大的事,难道不该好好向朝廷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