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国王庭内。如今漠国灭亡,整座王庭宫被镇北军占/领。一时间,漠国的百姓们不敢出门,而镇北军是不会去骚扰漠国的普通百姓,所以王城倒是没出现过暴//动、反抗的事件。可漠国的一众贵族、朝官之家,池鱼和闻人故渊都不会放过。毕竟这些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心。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底蕴,放任了功利熏心的他们,会不会令他们蛰伏起来,会不会若干年后又突然跳出来起/兵/造/反?漠国这边便迟迟不能稳定下来、迟迟不能变成北国的地盘,便永远有一分危机。所以对待那些贵族大臣,势死不投降者,杀!心甘情愿投/降者,缴获所有人家产、贬为平民。另外,关于漠国这么大的地盘,未来由谁来负责、监察、镇守等事的人选,池鱼又深思了将近半个月,才整理好了名册,交给闻人故渊。而闻人故渊打开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按照名册上写的,让人宣旨下去,并命其名册上的人迅速各司其职。名册上,几乎都是北国科举新考中者,掺杂着上一届的科考中、且已经入朝为官的人。这些人中,有北国还存在的那几些世家里的人,也有贫寒农商家出身。池鱼这么做,是为了重新或许说是缓和与世家的关系,也是给北国还存在的那些世家,一个家族重新兴旺的机会。她不会让世家独大,同样不会让寒门护大。机会给他们了,剩下的就看他们各自的能力,同一起跑线上,总有竞争,只有他们竞争了,朝堂上才不会是一汪死水。没错,这是池鱼这么安排的另一点原因。原本北国混乱,为了不让底下的人作妖,池鱼不得不搞一言堂,让他们怕她,才得以让他们乖乖办事。可现在北国一下子扩大,她再一言堂处理政事,那她说不定会累死早妖!所以她现在得逐步放权,让底下的人真正能干起来,让他们有拼头,不能再由她说什么,底下的人便做什么。说白了,就是让会办事的人,主动去办事,而不是她提到了,要求是什么样,他们就只做成什么样。明明有实力做得更好,却只图能交差就行。而世家和寒门,现在都在同一起跑线了,那些根深蒂固的看不起对方,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之后自然会去较劲。有了较劲,自然只能把事情办到顶顶好。那池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人也能松快些了。北漠,现在由顾容带兵镇守北漠国都、以防生乱。再由,就是他会将北漠原有的将士,能招安的就招安,不能招安的早就死在战场上;而原漠国就有的五十多万大军,也不可能立马就地解散了他们。毕竟北国疆土版图大了,需要戍守边疆的人就多了,所以将他们全部打散、重新编成军。然后五年后,如若想退伍便退,想继续留在军中便留;另外,文职就由王家王尚书升职为左丞相,并调任北漠、主管北漠民生;还有余芷书调任到王左丞相身边,从旁协助。包括一些跟余芷书同届考中的官吏,和新一届的科举考中的人,都为王左丞相调用。一门双丞相,从未有过的先例。一时间里,大家都不懂,闻人故渊怎么敢……不、应该说,顾池鱼怎么敢这么安排!事情上,池鱼就算没说,如今的王左丞相也能秒懂。调任前往北漠前,在家中书房内,对着他的亲父亲、当朝右丞相一脸心塞加郁闷,说:“父亲,陛下和她、真把我们王家,当骡子使了?”
要知道北漠虽大,适合草木生长,但土质和气候却不一定适合农作物,所以管理好百姓们的营生,还要令他们不再想造/反,思想同化成北国人,很难很难……如果是前朝洪武帝期间,他们王家去了北漠,简直就是龙入海里,想怎么兴风作浪就怎么作。可现在不敢了啊!还有个镇北王的儿子,顾容世子在那里镇守呢。他要是敢作妖,下一秒大刀就在脖子上了。同时,王右丞相又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些呢。从圣旨送回北国国都襄城,又当着圣旨上、所令调任北漠官员们的面,一起宣布后,王右丞相便清楚,把他们王家当骡子使,一定是顾池鱼的想出来的。只在她一说,陛下肯定跟脑残粉似的同意。“哎……”王右丞相无奈叹了一口气,心头想着王家之前几次陷入危机,为了家族能度过危机,便只能当骡子,“一步错,步步错……哎…”“此行你被调任北漠,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哎…好好办事,王家未来还得靠你撑着了……”…………又一个月后,漠国…喔不,现在应该是北国附属地、北漠,因为有大批北国官员进行安抚民生,很快便彻底平定下来。之后,池鱼特意在北境多留了一些时日。因为知道镇北军每次打完仗,便有一些祭祀,这次镇北军损失不算重,但也不算轻。那些牺牲的将士中,甚至很多都是她曾经在镇北军里,很熟悉的面孔,所以无论如何,她得去参加。甚至在去之前,她还邀请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