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生书画大赛分为书法组和绘画组。 因为这是全国性的比赛,而且一等奖的学生在高考中可以加分,所以非常受重视。在书法组这边,决赛的评委组总共七人,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简明担任总评委,其他六位评委也是来自于各省的书法名家,有京城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彭济达,中国十大书法家之一的周济,岳山书院的院长陈得之等人。 在初赛中,书法组选出了一百幅作品晋级;到了决赛,将从中选出一等奖十名,二等奖二十名,三等奖三十名,优秀奖四十名。 其中,一等奖的十名参赛高中生,将在高考中获得十分的加分。 此时,在评选现场,一百幅书法作品都以挂轴的形式展开,等待着评委打分。 打分的规则很简单,每个作品上标有001-100的号码,七个评委在事先准备好的评分表格上打分,然后送到纪录组。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后,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出这幅作品的成绩。 第一批送上来的有十幅作品,选手的姓名已经隐去。七位专家走近了,一幅幅认真地看过去,然后从作品的美观性、完整性和艺术性等几个维度进行考量,然后各自给出最终的分数。 第一组打完分,就换上第二组作品,然后是第三组…… 到了第五组,有两幅作品引起了总评委简明的注意。 这一组的第三幅作品,是取自《幽窗小记》里的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幅作品由楷书写成,本来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构图却与众不同,近似书印的章法布白。这一特点,似乎是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结合起来,与京城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彭济达的书法风格非常近似。 彭济达最早是学篆刻出身,他的风格与他人迥异,内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这幅作品笔力不足,又过于中规中矩,如果是他的徒子徒孙的话,恐怕只得了他两三分神韵。 如果说这幅作品让他大致猜到出处,那同组的第八幅作品,简直就让他大吃一惊。 苏轼的一阙词《定风波》,布局潇洒错落,气势豪放不羁,笔力遒劲,入木三分。 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写出来的字如同有几十年的功力,这一点固然让简明感到惊艳,但更让他吃惊的是,这幅作品的手法、风格,竟然与他如出一辙。 简明有点懵了。 这是谁的作品? 是他的弟子的?不会啊,他的弟子最小都二十多岁,没有高中生。他的徒孙辈的?更不可能了。如果有个这么出彩的徒孙,早就有人告诉他了。 而且,以这幅作品的恣意潇洒和大家风范,他的弟子中都无人能出其右。 简明左想右想,也想不出这么一个人,与他是一脉相承,却又能来参加高中生大赛的。不过,他心中还是欣喜异常,小小年纪就如此有天分和悟性,看来师门是后继有人了。 这一组作品打分时,简明在五十八号作品的表格里标注了“放弃打分”。毕竟作为总评委,如果真是他的学生写的作品,他是要避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