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襄公二十三年 > 第一百九十八掌神秘大公爵

第一百九十八掌神秘大公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姒平被闵沃看着有些尴尬,很明显闵沃是知道这个答案而且相当的显而易见,闵沃要是挑破了尴尬的就是姒平。  “不愧是能被羊舌肸称为贤臣的闵沃大夫。”

姒平只能是匆匆的结束了话题,只是末尾提及的羊舌肸夸赞闵沃的话却是让闵沃心中五味杂陈。  羊舌肸也就是叔向之前夸赞的宋国郑国的贤臣那是能盯住巨大压力赈灾的贤臣,闵沃自认为打仗有两千年的先进经验是不怂,可要面对国内一帮大佬顶得住压力他还是真没有办过。  之前面对季孙氏侵卞邑一事,闵沃最多不过是打起旗帜,事后把卞邑忽悠去辽东,正面硬抗的事情是压根没有办过。  和那两位比起来,闵沃自认不如。  可羊舌肸将自己和以上两位相提并论肯定是有点道理,闵沃一路上都没有想明白这到底是什么逻辑,直到闵沃鲁国曲阜的时候遇上了叔婼。  作为叔孙豹的儿子,叔婼早早的就看出来了问题的关键:  闵沃的改元建议是需要奖励的。  虽然这种废除王侯纪年方式改用周武王克商灭殷的想法不过是玩票的举动,可对于晋国的卿大夫来说确实是一种消弥晋侯存在感的方式。  范鞅将这个计划实行了下去,作为提出者的闵沃不能少了奖励。  可闵沃的提议只是说说,没有落到手上亲自操作,实物奖励是不指望了,给点名望却是可以的。  仅仅是几句无心之言,晋国卿大夫的回报却是几句有心之言。  而就是这几句晋国卿大夫的有心之言却是让闵沃的声望头一次传播的这么远,竟然超过了之前讨邾吞莒,败齐退楚的战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回忆结束的闵沃总是觉得自己好像忘记了点什么,四处张望一番,看见面前为齐国重新营建起来的淳于邑,闵沃拍了拍脑袋:  这么大个淳于邑,还能忘记?  以如今春秋中晚期的眼光来看淳于邑是一个小城,可他的政治地位却不低——连续两个姬周公爵国的首都逼格能差吗?  杞国虽然成年被鲁国埋汰成伯爵国,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埋汰成子爵国都有过,但是正儿八经的公爵封爵是抹杀不掉的。  但是在杞国之前,淳于邑属于另外一个更加神秘的公爵国——州国这件事情却是很少有人知道。  话说当年西周晚期的时候杞国从中原迁国到齐鲁附近讨生活,在鲁桓公五年站稳脚跟之后就有心覆灭身边小国州国。  闵沃常年吐槽春秋中晚期拿几近于负数的保密意识,在春秋前期那更是负到无穷。  杞国的小国扩张很快就被州国人知道,州国自知自己国力连杞国都不如,早早的让国君去曹国探探路。  这事闵沃如今看来已经不知道说啥好,以上帝视角看鲁国不过是常年被霸主使唤的小弟;  而以鲁国视角来看曹国就是个弟弟;  但就以曹国这个弟弟来看杞国算个屁?  而以杞国视角来看就算自己一路从中原要饭到齐鲁,也能灭掉州国。  这州国得是有多弱小啊?  而且州国姜姓,身边的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都是同姓之国,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齐国和纪国可都是大国,却没有一个愿意插手庇护州国的。  可就这么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弟中弟小国,却在《春秋·鲁桓公五年》之中记载的是:“冬,州公如曹”,公爵国啊!  要知道《春秋》作为鲁国官方史书,对鲁侯自己称公可以说是“心欲俱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称其君为公也”。符合当时各国史书“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

的惯例——《白虎通·爵篇》。  但是《春秋》作为鲁国史,特称其君为公;而在记载其它国家诸侯朝会时,一律各称本爵。  可是《春秋》中称呼州国国君却是公爵。  这大概是历史上最弱的公爵了,哪怕公爵本身不过是政治原因,二王三恪出来的前朝乃至前前朝,前前前朝宗室之后,但是州国这个公爵的实力也是弱的有些过分。  但是光凭《春秋》确定州国公爵的身份实在是太草率了。  《礼记·乐记》说:周封黄帝、尧、舜后裔为“三恪”。并说:“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车,即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后又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吕氏春秋•慎大览》有类似的记述,然地名有别: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  此外,《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以上不管是哪一种说法之中都没有出现州国的身影,搞的历史学家也是一头雾水。  唐初的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之中就把这件事情吐槽了一遍:  “此“州公”及僖五年“晋人执虞公”并是。小国而得称公者。”

“所因殷之诸侯亦以功黜陟之。其不满者,皆益之地为百里焉。是以周世有爵尊而国小,爵卑而国大者。言爵尊国小,盖指此州公、虞公也。案虞是克商始封,非为殷之馀国。郑玄之言不可通於此矣。杜之所解,亦无明言。”

“唯《世族谱》云:“虞,姬姓。武王克商,封虞仲之庶孙以为虞仲之后,处中国为西吴,后世谓之虞公。”

服虔云春秋前,以黜陟之法进爵为公,未知孰是?或可尝为三公之官,若虢公之属,故称公也。”

“刘炫难服云:周法,二王之后乃得称公。虽复周公、大公之勋,齐桓、晋文之霸,位止通侯,未升上等。州有何功,得迁公爵?若其爵得称公,土亦应广,安得爵为上公,地仍小国?若地被兼,黜爵,亦宜减,安得地既削小,爵尚尊崇?此则理之不通也。”

二王三恪称公的那一批人(宋陈铸蓟黎杞)里面没有州国,畿内公爵(周公国、虢、虞)也没有州国,天子手底下的三公可以称公,可州国一个千里之外的小国国君也没有记录去周王室担任三公。  所以又曾以首邑淳于邑而别名淳于国的州国到底是以什么资格称公就成为了一个谜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