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四百五十章 攻城之弓弩队的作用

第四百五十章 攻城之弓弩队的作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城头空间的争夺,是胜负核心,所以为争夺空间,应竭尽所能,所以有只进不退的战术,所以知卒之一棋,为什么在象棋之只进不退。  卒兵一棋,前进是收益最高的选择。  城头搏杀术只攻不守,只进不退,只此两点。  攻城之士能完全做到这两点,则就能犀利非常。  可惜,这两点偏偏还做不到。之前李孟羲就意识到,畏死乃人之天性,城头厮杀,明晃晃的刀砍来,几人有勇气不躲不闪能反手一刀砍过去。  大量的训练能让士卒一定程度的克服恐惧,让动作记忆压过心理本能,训练足够之后,士卒面临刀刃心里还是恐惧,但能压住恐惧毫不犹豫的一刀过去。  又或者,给攻城士装备重甲,身穿刀枪不入的重甲,敌军一刀两刀砍过来,破不了甲,于是士卒就有勇气执行只攻不守的搏杀术。  方法有多加训练,和给攻城士卒配备重甲两个方法,两个方法却都没有执行的可能,现在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训练,也没有足够多的重甲,尽管知道最好的最有效伤亡最低的搏杀术是什么,却无法很好的运用起来。  蚁附攻城之整个过程,抬梯,冲城,及城搭梯,梯倒扶梯,而后爬梯,跳梯砸城,城头搏杀,这一整个过程,每一细节都涉及到了多个战术。  抬梯时之人力分配,高矮站位部署,抬梯动作的划一,抬梯走时的左右脚迈动的统一,及以方盾盖梯一手穿梯抓盾固定之龟甲攻城梯之固定盾牌之法,细微之处繁多。  至冲城,又有抬梯刀盾士之持盾方法,队首两人持盾防前,左右之人持盾防侧,及中途人员负伤之替换法。  到搭城,则还有搭攻城梯左右各二人扶梯,及刀盾兵待命之龟甲盾阵法,还有攀梯之时先左后右左右交替法。  梯倒扶梯之时,有倒退扶梯法,人力散布攻城梯左右前后之抬梯法。  爬梯之时,举盾之最优角度,刀咬口中之携刀法,单手双脚配合之法。  至终于踏上城头,先是只攻不守,只进不退之开辟城上空间阶段,而后,待城上站稳,再统筹人力列阵城头阵战。  攻城梯蚁附攻城的整个过程方方面面的细节,全部料到。  训练程度归训练程度,至少所有战术细节全部都记录在册。  文安县操练攻守战法之时,当时还没有替换抬梯的这一步骤,今番又加了此步骤。  攻城战术的一半,已经看完,没什么大问题。  剩下攻城战术另一半,是攻城椎,攻城椎还没造好,一时半会无法操练。  又转了片刻,李孟羲意外的发现,练兵场训练的众多士卒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手中无盾,这时他想起,昨天让关羽清查军中的盾牌数量够不够一人一盾,还没问。  “关将军,我军有盾牌多少?”

李孟羲抬头问。  “两千八百有余。”

关羽不假思索的答道。  预计攻城的兵力是三千,盾牌刚好才两千八百有余,刚好不够。  “盾牌不够,这咋办?”

李孟羲眉头直皱,“要不让木匠营赶紧再做?”

关羽沉吟了一下,“羲儿,实则两千八百盾具足矣。”

见李孟羲面有不解,关羽又道,“三千人,不必全都持刀盾蚁附攀攻,还需留弓弩士于城下与敌军对射,弓弩士可压制城头之敌,非数百人不可。”

关羽这么一说,李孟羲恍然记起,把弓弩手这件事忘了。  他想起了,曾也想到过攻城之时弓弩队的战术。  弓弩队的作用是和城头敌军互射,但说压制城头,协助攻城之士攻击,这个说法有待商榷。  压制城头是如何压制法,如步炮协同一样,弓步协同?不对,没有可类比的地方。弓弩精准度成问题,尤其是弓弩手离城下还有一段距离,若是刀盾兵正顺着梯子往上爬,此时,弓弩队要说压制这架攻城梯上边的城墙的敌军,箭矢朝城头射去,此举是不妥的。  攻城队顺着梯子往城头爬,离得近的时候,和城头敌军就隔一两个身位那么近,弓弩队在二三十步开外的距离,是无法精确狙击城头敌军而不误射近在咫尺的我方士兵的。  弓弩队万一误伤,直接就射到攻城士兵的后背了,此一是误伤,二是攻城士卒被来自身后的箭支伤到,大减士气。  所以,攻城之时我方弓弩队的确可压制城头敌军,但压制不了攻城梯靠城的那一段城墙上的敌军,压制别处可以。  如果攻城梯是攻击城墙中段,那么弓弩队就可安排在左右两翼,以弓弩对弓弩,死死压住两侧城头的敌军弓箭手,让两侧敌军弓手无法从容射我攻城队侧面。  攻城之时,来自侧面的箭支比来自顶上的箭更危险,刀盾兵就带了一面盾,盾主要得防着上面,侧面防御不严,近乎空档,箭支射来,致命非常。  因此,弓弩队若能压制攻城点左右的敌军弓弩手,则就能极大减少伤亡,我军弓弩队不需要追求杀伤,只要不让敌军弓弩手露头,把敌军弓弩手废了,就足够了。  攻城时的弓弩队起的不是杀敌作用,起的是压制作用,压制的不是攻城梯上方,而是侧翼没有攻城梯的地方。  弓弩队有其天然薄弱之处,首先,弓弩队近战的机会少于刀盾兵和枪兵,因此,军中甲胄就优先分给了有近战需要的刀盾兵和枪兵了,这就造成了弓弩兵普遍甲胄薄弱。  再者,纵然甲胄充足,也没必要给弓弩手配重甲,拉弓开上弩需要手臂灵活,甲太重,影响射箭动作。  其三,刀盾兵龟缩城下,手里有盾,还能组成盾阵龟缩着,而弓弩手一手弯弓,一手搭箭,根本没办法拿盾。  轻甲的弓弩手,又拿不了盾,又得到城下抵近城墙用弓弩压制城头,于弓弩手本身,已然是暴露在敌军箭雨下,危险加身。  所以,如果攻城时要用弓弩队,应该设法增强弓弩队的防御。  早前,李孟羲想到的方法是,用土流壁……不是,用塔盾,没有塔盾就用门板也行,离城墙三十步,支起一些门板,弓弩手就躲在门板之后,搭弓上弦之后,露头就对城头射一箭,然后赶紧再缩回身体。  如果有流箭飞过来,流箭的速度人完全反应的过来的,眼睛的余光看到黑影袭来,赶紧往门板后缩。  有塔盾,盾车,或者门板,弓弩队则就能比刀盾兵安全的多,从容对城上压制。  所以,所需的是塔盾。  军中没有塔盾。  无妨,只要是木板就行。  攻城的时候,把板车推过去,然后给立起来,再拿棍子一支,就说板车厚实不厚实?就说板车有没有门板大?就说板车能不能起到塔盾的作用,能不能庇护住一两个弓弩手?完全能的。  塔盾跟弓弩队是天作之合,非只攻城战时有用,野阵之时同样有用,甚至,有的强弩部队,会特意给弩手配备一种巨型的大盾背在身后。  此盾的唯一作用是,弩手背身装填弩箭时,背后的大盾可防御流箭。  此乃王八盾也,背大盾的弩手,战斗成了回合制了,只在发射弩箭时,弩手正面对敌,会有破绽,但发完时,直接就背过身装填弩箭去了,此过程,是无敌状态。  背过身弯腰上弦的盾弩兵,身处箭雨之中,安然不动,稳如王八。  王八盾用在弩手身上最好,因为强弩上弦慢,且如果是撅张弩,需要用脚踩着弩臂上的踩环来上弦,在上弦的上矢巨大空挡时间,用来防御正好。  而弓手再背个大盾就不妥了,弓手攻击节奏快,没有什么空挡时间,且弓拉弦之后,不能维持蓄力状态。  要是弓手也背个盾,像王八弩手一样,射完一箭,就背过身去拿箭搭箭,则身体转了才一半,箭已经拿到手了,箭再搭弓上,弯弓蓄势的状态再转回来,弓可没有扳机,全凭手控制,频繁的来回背身转身,箭支频繁的指向周围的同队之人,一个疏忽就是误伤。  现在条件不充足,不然制一匹门板大盾,配给撅张弩队,就不需要塔盾了,撅张弩本身就是盾弩合一了。  ——  关羽清点得军中大小盾有两千八百多面,足够用了。三千战兵得有几百人为弓弩手,以协助攻城。  塔盾也不需要,直接把板车竖起来就行,物尽其用。  此时,李孟羲又记下一些思考所得。  “攻城时弓弩队之用,我弓弩队以下射上,劣势极大,弓弩队之用不在杀伤多少,而在压制城头之敌。  攻城梯搭城之处,我攻城士攀梯而上,离城头之敌近矣,弓弩队聚射此处,极易误伤。  故,弓弩压制之处,不在攻城点,而在攻城点左右两侧。  弓弩队甲衣单薄,且不能持盾,近城处箭雨中,不能自保,故,应有防护之策。  防护之策有二,一为器械,二为兵备。  器械为,以塔盾,盾车,无盾车则板车竖立以为盾,盾阵立城下三二十步处排列数重,以为弓弩队遮掩藏身之处。  兵备则为,特制一轻且大之大盾,大盾大可背之遮掩全身,撅张弩手配发此盾,发弩时正射,弩发之后,转身弯腰上弩,则此时,身后尽被盾遮掩,纵箭雨来,有盾防备,无碍也。  此谓王八弩兵,盾弩一体,攻防俱备。”

攻城之弓弩队,也不成问题了。  余下还有,战场救护队,哪怕不多,至少一队得有。  不知木工营做的大伞做好没有。  正想着,匠营主官鲁犁来了。  鲁犁来找人,在练兵场到处转找不到人,还是李孟羲先瞅见鲁犁的。  叫住鲁犁,李孟羲问鲁犁过来啥事,鲁犁说,井阑做好了。  一说井阑做好,李孟羲很惊讶,然后随之他反应过来了,是简易井阑。  “鲁犁,一会儿我过去看。”

李孟羲道。  鲁犁走,李孟羲责怪刘备,阴阳怪气的,“玄德公,你的帅旗呢?你得亲兵旗手呢?不是说,帅旗走哪扛哪儿,省的有人找找不见。  你看你,人鲁犁方才不知找了多久,耽误多少时间。”

刘备不好意思的承认错误,说旗手就在练兵场边呆着,没让过来。  “是走哪跟哪,走练兵场,就得跟练兵场。”

李孟羲再次批评。  “对了,我的旗子也忘了带来了!”

李孟羲一拍脑袋,恍然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