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汉末第一兵法家 > 第六百一十六章 铁钉营旗

第六百一十六章 铁钉营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周仓按命令去挑选各队伍长,周仓与一部分黄巾力士熟络,然而与绝大多数人并不很熟。  周仓索性对众人说到,“弟兄们,军师让某挑选伍长,咱弟兄个个善战,我也不好挑。  这样,咱弟兄自己选,五五一堆儿,自个选个伍长出来。众位觉着如何?”

一众黄巾力士顿时热闹起来,众人吆三喝五拉帮结派的找相熟的人凑去,很快,凑成了大大小小的群体。  李孟羲事先只下放了伍长官职,伍长这个官乃最低一级的军职,大小恰恰好,恰好小到小小一个伍长之职,不会引起明枪暗箭的争夺,又恰好大到,伍长虽小,毕竟是个官不是随意一人就能当的,让黄巾力士自己选伍长,必然露头的是那些在黄巾力士中稍有人望的人。  不管这类当选的是稍有人望,还是勇力稍胜于他人,其实虽是自选,但自选出的人,完全适合担任伍长。  五人中决出一个伍长,几个黄巾力士们拉扯两句,推让两句,就能选出来了。  而如果是什长也下放了的话,人数交涉多了一倍,纠葛此时必有,五人中挑一个服众的人容易,十人中挑一个能让所有人心服的人有些难度。  很快,黄巾力士这三百多人,全都按五人一伍分好了。  有人问,什长要不要选,周仓只答,军师似乎没有让选什长。  见各队都选好了伍长,周仓便转身要去找李孟羲,可,不见李孟羲人影,周仓只好继续等着。  此时李孟羲在城中,在妇孺营。  妇孺营除是老弱妇孺聚集之处以外,同样还是义军重要的生产部分,在妇孺营,妇人众多,妇人们织布,搓麻线,缝缝补补,还有编鱼网,各类活计都由妇人们来做。  李孟羲在淄重队翻出一卷明黄色丝绸,他抱着找到绣娘柳氏,要找绣娘柳氏缝制一面新的营旗出来。  关于黄巾力士营的营旗该是如何规制,李孟羲便想起了早些时候关于军中用旗的规划。  军旗从形状来分,可分三角旗,方形旗,长条旗等。  从装饰来分,可分为带飘带的旗,不带飘带的旗,或者有时还会用皮毛羽毛骨头等制作旗帜。  从材质分,又可分布旗,皮革旗帜,甚至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农民军会用长竹竿作为旗帜。  再从旗帜结构来分,则有硬旗软旗之分。  再按编制分,则有枪旗,百人队旗,将旗,帅旗等等。  李孟羲认真思索着,他想起来了,当时有关旗帜系统的考虑,包括这些——  软旗和硬旗各有优劣,硬旗可以扛风扛雨,纵是下雨天,旗面依然挺展。但是,硬旗需要用竹篾编出框架,旗面很沉,硬旗就很不适合作为小型旗帜。  比如一什之中,有枪旗一杆,枪旗多是什长所持,所谓枪旗,不过一杆长枪,上绑一小旗而已,此枪旗,不占编制,既是标识旗帜,又是战枪,什长拿着枪旗作战,根本不影响使用,反而,枪旗上面的旗帜还能挥舞起来遮挡敌军视线,反而能有额外妙用。  在什一级的枪旗上,用硬旗就不合适,硬旗太笨重了,往枪上一绑,枪头沉的没法用。  故,什一级的旗帜,必用软旗。  而软旗的优劣点则是,优点是,软旗轻盈,结合兵器不太干扰作战,同时旗面面积很大,远比硬旗大的多,战场上更加醒目,且软旗能舞动起来,旗面招展之时,动感与力量感十足,很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但软旗不足之处是,下雨天容易被雨水淋湿,旗帜伸展不开,在恶劣天气下作战,旗帜耷拉成一团,在混乱的战场,士卒找不到旗帜在哪,就没办法有序聚集,很容易混乱。  所以,重要性比较高的旗帜,比如全军帅旗,比如千人队队旗,能用硬旗便用硬旗。  而软旗最好用于低级旗帜系统。比如什一级,比如百人队一级,这些低级编制中,什长百夫长时常需要作战,因而,百人队级的旗手,尽可能要兼顾旗手与战兵的职责,既,不需要上前厮杀时,枪旗竖起就是一个百人队战旗,战斗激烈,人员伤亡大的时候,旗手也不能置身事外了,此时,旗手也得下去厮杀。  此种情况,如果百人队一级的旗手,手里拿着的旗帜太过笨重根本没办法作战的话,那么,每一个百人队,就得有一个旗手是无效作战单位。  敌百人皆可战,我军每百人就有一人没办法作战,劣势太大。  故,低级编制中,旗手最好是能战兵与旗手兼顾,低级编制中的旗手的职责从而对旗帜的反向要求就是,旗帜既可以竖起当作旗帜,又可以端平当做枪旗来刺杀敌军。  要旗枪两用的旗,必然得用轻盈的软旗,而不用笨重的硬旗。  再结合黄巾力士来看,黄巾力士现在人数少,也到三百多人了,且黄巾力士势必不会局限于这么一点点人,日后必然扩军。  所以,黄巾力士的营旗必然是百人队以上的级别。  所以,软旗就不考虑了,李孟羲觉得黄巾力士的旗帜用硬旗的好。  要做硬旗,就麻烦了,除了得有人缝制旗面,还得有人编旗帜框架,还得木匠们参与,需要数个工种统力协作。  再有,旗帜结构除软硬之分,还有平面与立体之分,有时,战场范围大,旗帜只前后两面,那就只有前后的人能看的清楚,侧面远一点就看不到旗帜了。  低级编制中,几十步左近,不管旗帜朝哪个方向,都能看见旗帜的,所以百人队级别普通的旗帜就够了,不需要立体框架的旗帜。  立体框架的旗帜,简单来说,跟个箱子一样,这样一面立体旗帜,是没有视觉死角的,士卒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能清楚的看到旗帜上的字号。  如果说硬旗已足够笨重,那么立体的四面旗,就更加笨重了。  除帅旗以外,帅旗不用考虑笨重的问题,反正帅旗有专门的旗手去扛着,帅旗的旗手也完全没有厮杀的需要;除匠营伤兵营等后勤营地以外,这些营地也没有厮杀的需要,用多面旗使标识更醒目也无妨。  但其他各级编制,没必要用多面旗。  让李孟羲不十分确定的一点是,他无法预料日后黄巾力士的作战范围到底会有多大?  如果黄巾力士会有多达几千人的大规模作战,那么几千人的战场广度非常大了,此时有可能出现杀的远的人一时看不清旗帜在哪的情况。  此时,最好用软旗,软旗挥舞起来,醒目非常;要么就用多面旗,多面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明显。可软旗怕雨,多面旗又实在太沉。  问题关键在于,像人均步人重甲的黄巾力士这样的精锐编制,有没有必要浪费一个数个人力去扛着沉重无比的多面旗?  当李孟羲又想到,旗帜使用效果,分白日与夜晚。普通旗帜在正常白天可以使用,但到晚上,乌漆麻黑的,有旗帜跟没旗帜,没什么区别,所以此时应该用火光信号作为标识。  用火光信号,火的优缺点就又要考虑。  火光在黑夜醒目异常,但同时,火非常怕雨,经雨既灭,所以若为万全考虑,比较重要的旗帜上,得加设防雨板,或者用防雨的灯笼作为火光信号。  如果用了灯笼,问题便又来了,众所周知,越复杂的结构,稳定性越差。  如果只是用火把架子,只是插了几根火把作为火旗信号,那么夜间作战时,敌军纵是看见高起的火把,他想灭火,任他何等神射,照着火把射一箭又一箭,纵是箭箭射中,纵是连射中火把十箭,不可能把火把射灭。  可要是用灯笼,挑起一根长杆,长杆上挂了一串灯笼,醒目也醒目了,防风防雨也防了,可要知总有一些诸如吕布这样的神射,那箭准的,嗖一箭隔着老远,一箭就把挂灯笼的绳子射断了,然后灯笼扑通一声掉在地上,瞬间,我军一片漆黑,我军危险了。  何不灯笼与火把同用呢?  旗帜上加一防雨板,防雨板下边再做几个插火把的地方,再做挂灯笼的地方。  如此,一旦敌军夜袭,我军火旗倾时立起,火旗上的既有旗面,从上到下,上边是防雨板,防雨板下边是火把,火把下边挂着一串灯笼。如此一杆旗帜,任凭狂风暴雨,任凭各种情况,除了敌将冲过来把旗杆砍了,旗帜就没有任何倒下的可能。  任何旗帜,只要上边加了沉重的防雨板和火把架结构,就没了任何再用作兵器的可能。  既然火旗反正需要一个旗手全职来扛,反正需要浪费一个人力,那索性,立体旗帜也用上。  李孟羲对力士营战旗构思已经考虑完整了,力士营最高营旗,用一杆带火把架的四面硬旗。  之下,千人队百人队的标识旗,再做其他安排。  另,关于旗杆。  旗杆长短粗细没可深究的地方,长一点能看的远,粗一点结实一点,重一点,只此而已,但在旗杆柄部,柄尾部分,值得细究。  李孟羲早想过,分地面情况不同,若是平地,则旗杆底部是平的好,平对平,旗杆放到地上很稳,手稍微扶着就行;但若是在冰雪地面,参考防滑鞋,防滑鞋底部有钉子,可以钉在冰雪上,同理,旗杆柄也可以钳一个钉子,这样,在冰雪天气或是烂泥地里,旗杆可以狠刺在地上立起,此种情况,尖杆比平杆好;又有,若是山地作战,乱石丛生,旗杆依然尖的好,方便插进石缝里。  那么,平杆有平杆的好处,尖杆有尖杆的好处,那有无集两者之长而摒弃两者之短方案?有,李孟羲早前已把相关构思整理妥当并记在了兵法之中。  办法是,把旗杆柄部,先削成一个既平又尖的圆台体,所谓圆台体,既,把圆锥截去上面一截所剩结构。  这样一个底部是平的,但是底部也缩小了的结构,遇到山地作战时,底部是锥形的,比较尖细,可以比较容易的插入岩石堆中。  当遇到平地时,底部因为也是平的,放地上能稳当,容易扶着。  再把旗杆底部埋上一根钉子,钉子露头不多,只三五毫米的一个小尖就够了,如果钉子太长,旗杆立不到地上去,钉子足够短,则恰好,三五毫米的钉尖完全钉到了泥土中,这样,既钉子既稳稳的钉在地上,旗杆柄的平的地方也恰好抵在地上,这便是兼备平尖两种旗杆优点的方法。  李孟羲先向绣娘柳氏说了旗面的设计,他让柳氏缝四面一模一样的旗帜,旗面宽三尺,长四尺,用黄色丝绸为底,上以黑线绣以【力士】两个大字,大字轮廓中以黑线填充。  李孟羲拿木炭留下了两个极大的极漂亮的【力士】两个大字的字样之后,他又去找匠人准备旗杆。  旗杆上需要做防雨架,需要编框架,这些都有现成技术储备,做防雨架编硬旗框架的人都有,之前行军途中,硬旗和防雨架都做过。  唯一难点,在旗杆柄部,把旗杆削成圆台状不难,可要是找钉子,没有,汉末没有日常用的铁钉。  若退而求其次,把木头削出来一个几毫米短的尖尖,倒是简单。  可是,木头的尖尖耐久差劲,用不了两天就得磨平了。  李孟羲认真思考,军中有何物什能替代铁钉呢?  箭矢?不成。箭头虽然尖锐,可不够尖细。  同理,枪尖刀尖也不行。  思来想去,想不出好办法,索性直接找人做个铁钉出来。  铁钉是没有的,现在炼铁也没办法立刻开始炼,铸造铁钉也没条件,李孟羲想到的方法是,铁杵磨针,不必真磨,随便找个细长的碎铁条,只要有接近钉子的模样,然后拿锤子锤上一通,就能锤出来个将就能用的铁尖来。  最终,李孟羲找到了一个坏掉的箭头,这个箭头射到了坚物的缘故,铸铁的箭头直接劈开了,裂了好几个缝。  要不说义军抠搜呢,坏成这样的一个破箭头都从战场上收集了起来,且和其他损坏的箭矢好好的放在一起保存着。  若非如此,李孟羲焉能轻而易举得到铁钉材料。  把损坏的箭头拔掉,李孟羲试着拿手指甲沿着裂缝掰了一下,咔嚓一声,箭头竟然掰裂开了。  其中有一块铁皮,又细又长,还带着尖锐的刃尖,李孟羲觉得,不用再加工了,勉强可以用了。  之后,李孟羲带着铁皮到匠人营地,离开不大一会儿,匠人们已经把旗杆削好了,削成了底部圆台的形状。  李孟羲找到匠人队长,把铁皮交给他,交代说让在旗杆尾部正中凿一个洞出来,这个洞不能太深,要得铁皮放进去,只露出来一个小尖而已,尖长不能过半个指甲盖长。  匠人队长接过铁皮,迷茫的看了一眼,这似乎是个破箭头。  李孟羲的要求奇怪,匠人队长不知李孟羲要干嘛,还是认真去干了。  在木头上掏一个小洞,用不了太多人手,匠人队长亲自拿着凿子忙活,不大一会儿,木洞掏好了。  再按李孟羲的说法,把铁皮放进去,匠人按自己的理解,以为李孟羲是想打个锲子,匠人自作主张的放好铁皮之后,又拿了几个碎木纤子钉进去,把木洞和铁皮一块堵实了。  匠人做完了这一切,李孟羲去看,当李孟羲看到匠人自作主张的把铁皮固定住了,李孟羲顿时明白了此举的作用。  他一开心,便赏了匠人首领一斤粮食。  之后,实验铁钉的效果,匠人们把木杆拿起,然后稍用力往地上一竖,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诺长的一杆长杆,竟然扎在了地上,没人扶,就竖那里了。  匠人们见此,啧啧称奇。  木杆不用人扶就能立在地上,乃是众多因素相累而成的小小奇迹。  第一,所处的匠人营地,在伤兵营地左近,得益于义军完备的后勤管理和不错的医疗管理水平,伤兵营在这附近驻扎的那天起,便开始清扫整理卫生,地面清扫的干净无比,有闲的无聊又热心的家伙,铲土把坑洼给填平了。更无聊的家伙,找了一个破石滚把地上碾了碾。  因而,地不是一般的平,这附近地很平。  其二,木杆,一根长木杆要能直立于地上,就得重心完美,就得木杆笔直。  又直又长的木杆不容易找,至少仓促之间极难找到,李孟羲没找到合用的木杆,他把他自己的【神机】大旗的旗杆拿来先用了,这才有了一根极笔直的旗杆。  其三,在匠力。义军重视匠人,因而精挑细选了很多熟手匠人,随便来一个匠人队长,木工活都是精湛的。  这是一个方面,只有技艺精湛还不够,义军对匠人很好,没有把匠人往死了劳累,正因如此,时时空闲的匠人一遇到活,便有十成的精力和心思来完成。  若是要一个累的要死的匠人去在木杆上掏个洞,匠人肯定草草应付,木洞肯定不会很精准的在正中心,于是木杆肯定歪。  正因为匠人们悠闲,工作质量才能极高。  再加上军中激赏机制的关系,匠人们工作热情十足,小小的一个活都很认真的去做。  也正因如此,匠人队长花了心思和足够认真,小小翼翼的在木杆正当中,一点没偏的掏了一个洞,然后还主动把木洞填实,这才,木杆的钉子能又正又稳。  旗杆立地不倒,看似平平,可非是涿州义军中,其他各处,绝难见此景。  涿州义军随便一个军品出品便是精工品。  李孟羲好奇的抬着头看着高高的旗杆,他在等,到底几秒旗杆才倒,然而,等了超过十秒,有风吹过来,旗杆也没倒。  钉子如此好用?李孟羲所有所思。  那除了旗杆,所有需要稳固在地面上的军器,可不可以都用钉子?比如阵战时的塔盾,塔盾底下带个环,临战,用手指粗的铁钉钉进环里把盾钉紧,如此,盾岂不是稳的敌军根本就撞不动?  铁钉可能成本很高,可人力成本也高啊,战败的成本也高了,一个铁钉,挽救一个士卒生命,就能少发一份抚恤,一份抚恤,怎么也比铁钉贵的多吧。  再有,一千枚铁钉,便能让一场大战中我军前排盾阵稳的跟王八一样,此强大优势,有时或可决定一场胜败。  一场胜败的价值,跟一千铁钉比?一场胜仗就是用一千把青龙偃月来换,也值了。  铁钉方便好用,除了成本,没有缺点。  那就,以后多做些铁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