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相声:我家大师兄太豪横了 > 第三百四十五章 不寻常的来访者

第三百四十五章 不寻常的来访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年后回来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德芸社的开箱。  唐云尧当然是不用上场演出,但是最后的环节,所有演员都上台的那个,唐云尧还是作为众徒之首,年轻一辈的领头,带着师弟们走到台上向观众们鞠躬致意。  其实开箱和封箱呢,如今大多数相声观众都已经比较熟悉了这个演出。  它表示一个相声班社一年到头,从年初开始演出到年底结束演出的全过程。开箱就是开始演出,封箱就是结束演出。  不过这件事要是放在15年前,了解这种概念的人就会少之又少,当然,再往前倒到民国,那了解的人就多了不少。但那不是相声迷,而是戏迷。  因为开箱和封箱这个概念一直是梨园行的概念,跟相声这个团春行没有多大关系。  旧时代的时候,一个戏班从年头演到年末,到年根的时候进行当年最后一场演出,演完之后把所有的行头都放进箱子里头,然后封好,过完年再打开箱子把行头拿出来进行演出。  因为唱戏的演员家当多啊,什么蟒袍,玉带,髯口,服装,道具,武器……反正乱七八糟的一大堆,把演戏用的家当放进箱子,也是一个整理的过程,看看有什么东西坏了,明年咱们添置点儿什么东西,同时也是对道具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所以在以往的很多年里,开箱和封箱的说法一直是戏班在使用。  而在德云社兴起之前,相声行业应该也没有借用过这样的概念。  德芸社兴起在2005年左右,那时候观众们接触相声,一般都是通过电视和广播,相声工作者是文艺轻骑兵,它只能是作为其中一个节目出现,基本没有团体的概念。  一直到了到了2005年底2006年初,老郭的德芸社声名鹊起,随着演出的增多以及观众的普及,这才把每年头一场和最后一场定为开箱和封箱,这个概念也逐渐被观众所接受。  说实话,人家戏班里头,有行头,各种道具以及要放进箱子的东西足够多,至于相声演员,不光是在在旧社会没有多少行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带的。  一身大褂,然后扇子醒木手绢,这玩意儿往兜里一揣就得了。  我们只是借用一下人家的名称,来称呼德芸社每年的第一场和最后一场演出。  这只是一种还原传统,体现旧俗的方式嘛。  开箱完之后,就代表着今年的工作又要开始了。  不过唐云尧倒是没急着把演员喊回来拍戏,而是去工地上逛了逛。  去年下半年唐云尧就一直忙活着拍戏来着,工地上的事儿几乎全拜托给了吴老爷子。  唐云尧年后回来一看,整片工地上已经变了样,水泥方砖砌好的地基,四根房梁直插云上,矗立在地基的四周。  接着是四周的围墙,碧瓦飞甍,雕梁画栋  正门并排的两个木柱间,是木制的雕花和空出来的窗棂。  看得出来,整栋建筑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将这二层楼的房顶给盖好即可。  “哎,这里不许参观!”

一个老大爷跑了过来,唐云尧扭头一看,那个老大爷居然认出来了唐云尧。  “哎呦,老板您来啦!”

大爷乐呵呵地说道,“我还以为谁家小子跑过来看热闹呢。”

“嗯,我来看看。”

唐云尧点点头,笑着说道,“对了,大爷您过年没回家去?”

“没有。”

老大爷一摆手,“回去有什么用?老家那边早就没人了,就一个儿子,在京城上班呢。  过年我们一块吃了个饭,剩下的功夫就闲着了!  正好,我就让其他的老伙计回家去,我留在这看看门,反正我自个儿在家呆着也没意思。”

“哦哦。”

唐云尧点点头,“挺好的这不是!”

“当然好了!”

老大爷呵呵一笑,“再说老板平常待我们不错,工资照发,管的饭也好……”  老大爷滔滔不绝地夸了唐云尧一顿。  “对了,”唐云尧突然打断了他,问道:“你知不知道工人们什么时候回来?”

“嗯……”老大爷想了想,“好像听魏老板说得初八回来吧?”

“也行。”

唐云尧点了点头。  看完了自己的博物馆,唐云尧本来是打算把演员们叫过来,问一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开工。  但是没想到却有一位客人提前找上了唐云尧拜访。  “唐总,您可让我好找啊!”

张璟见面第一句话就这么说道。  “怎么了?”

唐云尧还很疑惑。  张璟摆了摆手,“哎,也怪我当时没管您要个地址,我是之前去您的公司,然后德芸影视的人说您这几天不在,我又联系上了于会长,这才厚着脸皮直奔您家里头来找您了!”

“快坐快坐。”

唐云尧赶紧拉着他坐下,说实话,唐云尧对这个颇有冒险精神的导演也是充满了好感。  俩人分宾主落座,唐云尧张口问道:“怎么了这是?”

“哎!”

张璟叹了口气,“之前您投资,我拍摄的记录片子啊,恐怕情况不太妙。  我投了好几家电视台,都没有通过,他们说什么,‘画面不精美,录音不专业,解说不行还穿帮……’这不是扯淡呢么!  那些制作精美、摆拍严重还用特效包装的东西也能算是是纪录片吗?  什么叫纪录片?真实性和不可预知性才是排在第一顺位的!画面精美?哼,那不就是广告吗?!”

这话当然没错。  纪录片鼻祖格里尔逊说纪录片只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  所以说纪录片不是复制现实的一面镜子,而是面向现实的一条渐近线。  说到底,记录本身无关乎美丑,只关乎事实。  因为纪录片拍下来的,应该是是鲜活的人或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片面化造型。  不过话说回来,电视台毕竟是既要面向所有观众,同时也算是半个体制内的存在,所以对声画品质有要求也无可厚非。  因此电视台希望张璟能修改一下片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但张璟四十来岁的人了,居然还有点叛逆,直接表示以前改片子改烦了,这次就不改。  当然了,唐云尧也相信他不改有不改的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