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四合院:人生新征途 > 第五十四章:露天电影

第五十四章:露天电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为民领着小周先去了金工车间的小办公室,找到了金工车间主任王永生。王主任正在纸上统计产量呢,见李为民进来,热情地端茶倒水递烟。三人抽着烟,李为民就请他把金工车间的机床情况总体介绍一下。  王永生听完后就对李为民诉起了苦:  “为民,不瞒你说,就我们车间的那些老玩意,根本就不能完成一些高精度的加工任务。你就说车根辊轴吧,圆跳度就没有小于5丝的,根本没法用,只能先粗车再用万圆磨床一丝一丝往下磨……”  说完王永生就带着李为民和小周进了车间里,王永生担任车间主任多年,对车间里的每一台机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边走边介估,到车间最里面他指着一台老普车说:  “这台老普车,年纪比我小不了多少,你看导轨这一段都被磨低了一块,根本车不了什么东西。平常基本就闲置了,也就能给学徒工练手用了。  李为民绕着这台老普车转了一圈,也是叹了口气,这老家伙年代太久远,李为民根本就都没见过这么老的玩意儿,这老人家早就该退休淘汰了,唯一的用途要么拉去溶了炼钢,要么进博物馆展览!  李为民在金工车间转悠了半天,回了办公室,就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起了报告,就刚才查看了机床的总体状况,情况不大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大致总结了一下:  一,机床老旧,精度达不到要求,轧钢厂的机床普遍是建国前购进的,近几年新购进的很少,岀厂时设计精度就比较低。基本没有精度能达到3丝以内的。而且经过长期使用,磨损很严重,精度更低了。能达到5丝就算好的了,普遍都是10丝以上!换后世任一家机械加工厂,早就淘汰了。连当粗加工的资格都没有,而在轧钢厂却拿来当精加工机床来使用。  二,机床型号繁杂,不利于统一维修,李为民大致看了一下,光车床就有日本的,美国的,英国的,苏联的,国产的,同一个型号零件根本不统一。有的用海洋糸国家的英制,有的用大陆系的公制。而且美国们英制和英国的英制又存在一些差别,到时光换算单位就能人头都大了。  三,不少机床的零件基本都停产了,根本就没法采购,至于重新找厂家设计,厂家也不愿意因为这点量就重开新产线生产这些老掉牙的玩意。  李为民放下笔看着自已总结的问题,开始思考对策,把这些机床全淘汰换成新的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说厂里没钱,就是国家也没这么钱。  正所谓,全国一盘棋。全国又不只有轧钢厂一家,有限的资金要用在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工业要钱,农业要不要钱?现在我们的外部环境这么恶劣,必须保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这要不要钱?  既然全换新的不大现实,就只能换一小部分了,无非就是车床、铣床、磨床等每种各来一台精度高点能当精车用就差不多了。至于其他能修的就修,能改的就改,实在太老太旧太破就算了吧,不值当!  李为民将建议需购买的机床列了一份单子,并将精度、加工直径、加工厚度、加工大小等等都一一分别注明清楚。又将可改装的也列出单子,最终写了一份工作报告。交给厂办好让他们决定是否改造,方便协调时间、人工,以及采购零配件。  李为民现在考虑的是改造机床的方案,这可是自己拿手的。有些改装较简单一些,比如那几台精度还在10丝以内的车床,只需要改造一下主轴箱,再把进刀部分和尾座的燕尾槽重新铲刮一下就能解决。  有的就要相对复杂一些,比如铣床,铣床工件是固定的,而刀具是转动的,完成进给的虽然也是刀具,但改造上肯定比车床麻烦一些。就比如一种龙门式的铣床,刀头的电机不但可以跟随丝杆上下移动,还可以左右沿着龙门横梁移动,而龙门也可以沿着工作台前后移动,这等于是在六个方向上都能移动,那么这些方向上的进给都需要改造。  改造这些还需要确定丝杆的精度,如果需要更换丝杆,那就更麻烦了,想制造一根两三米甚至更长的精密丝杆,那难度可是一点都不小。而想保证机床的精密度,又不得不动这些地方,毕竟丝杆的精度牵扯到进刀的量是否是你需要的。  当然如果机床都是同一个种类,那还问题不大,关键是红星轧钢厂的机器种类、年代太久,基本需要按照每台机床的情况出设计。不然很可能出现零件不匹配的情况,导致机器损坏。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齿轮,你设计的时候如果和原有的齿轮的齿,角度有点不匹配,轻根齿轮根切,重则直接就可能将齿轮干废掉。要知道这些设备可是跨度超过小四十年,好几个国国家,而每个国家还不是同一个厂家生产的,他们用的齿轮也许大小差不多,但齿不同的可能却非常大,可想而知问题会有多少。  李为民想到这里头都大了,算了,先把报告交上去,等厂里领导批了,再和王主任协调一下时间,一台一台先改改看吧……  正想着了,就听到下班的铃声响起,先回四合院看看屋里的墙的粉刷的效果和干没干,李为民到了锣鼓巷95号,开锁进了房间,闻着房间里还有点石灰味,就把窗户也打开散散味……  时间不早了,还得回甘井胡同,刚回了家,就听老四说街道今晚放电影,听的李为民不由一怔,这城市居民看电影不应该都是去电影院吗?怎么街道也组织放电影了?  李为民不知道的是,虽然现在一张电影票也不过一两毛钱,可就这也不是人人都能看的起的,有不少老年人也舍不得花钱去电影院,所以街道每年都会组织放几场电影,让买不起电影票的居民也能一睹为快,  一家人草草吃了晚饭,就扛着板凳准备出门,出了门一看,院里的其他邻居也都是男女老少全家都出动了,扛的扛、拎的拎都拿着板凳要出门。  刚到居委会,就听到大喇叭开始唱歌:“小河的水清悠悠,庄稼盖满了沟……”,清脆嘹亮的歌声便响彻了整个胡同。  这喇叭一响,就说明电影要开始了,大家伙便着了急,开始陆续聚集到居委会。坐着的、站着的,甘井胡同的、前井胡同的,还有来晚了找不到好位置,就只能坐在幕布背面了。  李为民看了看,至少得有千人挤在这里,幸好居委会刚盖好不久,门前空了不少地方,再加上四周的小巷,先来的倒也能坐下,后来的就只能站着呢。  一家人终于找了个地方坐下,电影就开始了,这年代倒有趣,放电影前先放个先导片,其实就是新闻简报,也就是近期的新闻会议之类的,今天的简报就是反对美帝,支援古巴人民斗争。  放的电影也很应景,是《上甘岭》!虽然这部电影已经放了N次了,但大家还是喜欢看,随着一阵激昂的合唱,电影开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