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像一只卷毛狒狒一样笨拙!艾米!”
贝瑞塔气得脸色发白,“我们差点就死在那里了!”
塞斯也敲了这个小笨蛋的头,“你先闭嘴。”
艾米捂着脑袋,乖乖坐好。 塞斯总结道:“警察们昨天去的那家诊所,原本是做人体实验的一个据点。但我也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实验。”
诺文皱眉想了想:“这个消息值夜......特殊行动部知道吗?”
“我有暗示过他们,那个诊所原来有很多工作人员。我看那个负责的大姐姐应该是听懂了。”
贝瑞塔回答。 “那么,你们还隐瞒了什么吗?”
“你刚才说下街失踪了许多孩子,我们认为,”他扭头看了贝瑞塔一眼,“只有控制下街的黑帮曼彻斯特帮派能做到。”
“曼彻斯特帮派?”
...... 济贫院,柯特·菲克手中拿着报纸,摇头晃脑的读着:“看看这一篇文章,真是有见识啊。”
他冲着对面的老牧师笑道:“贝克兰德的著名数学家马赛克先生发表了《人口论》著作,得到政界各方代表的赞赏。人口论中指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饥饿、战争和疾病。他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
“说得太对啦。”
他放下报纸拍着牧师的肩膀,“贫民就像是阴沟里的老鼠,一个不留神就会生出许多小崽子。鲁恩王国的陛下太宽容了,才会容许他们浪费资源。哈哈......” 这笑声如此刺耳,笑进了老牧师的心底。 他铁青着脸,拄着拐杖,转身向屋外踱去。 ......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下街。 这里的行人都穿着破烂的衣服,身形枯槁,神情麻木,带着疑似贪婪的双目来回眄视。 诺文穿着全黑紧身束身衣,带高盖礼帽,如鹤立鸡群般醒目。他掀起衣摆,挂在侧身的左轮让人们移开了他们病态的眼神。 随着几人的前行,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小孩结伴出现,警惕中又带着几分好奇,冲着这边招手:“艾米,快过来。那个人手里有枪!”
艾米看了塞斯一眼,见他没有发话,就继续跟在诺文身后。 “他们以为我们是想要偷窃你的钱包,这是下街孩子们谋生的手段。”
塞斯解释道。 “你们多大了?”
诺文忍不住发问,这两个孩子显然是受过教育的,远不是眼前这些苦苦挣扎的孩子可比。 “我今天9岁,贝瑞塔和艾米8岁。”
塞斯自然地回到。 “嗯。那接下来就由你们领路吧,我也不知道济贫院具体的位置。”
“好的,先生。”
塞斯朝着街对面招手,几个孩子立刻跑过来。 “这位先生想去济贫院,你们负责带路,一人1便士的小费。”
“谢谢你,慷慨的先生。”
孩子们把诺文团团围住,热情地给他带路。 五分钟后。 衣着光鲜亮丽的诺文顺利抵达了下街济贫院的门口,将几枚便士分给瘦弱的孩子们,贿赂了看门人5便士,就自行走进了济贫院。 这家济贫院是由鲁恩王国的上层人士募捐建造,走过一片狭窄的院子,就来到了共用大厅。 刚走进大厅,一股味道混杂的气体钻入了诺文的鼻孔,有脚汗的臭味,物品发潮的霉味,和其他一些分不清的味道。 院子里挂满了褪色的亚麻衣物、油腻的抹布、浓烈汗臭味的袜子等,厅内厅外的人们麻木的劳动着,男性在挥舞锤子敲碎石头,女性在挑着薄絮。 砖铺的地面上满地脏物,懵懂无知的孩子到处乱爬,几个老年妇女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一旁的老年男子弓背干活,苟延残喘。(注1) “《济贫法》规定,每一位贫民最多只能在济贫院内待五天,超过就会被赶出去,而这五天里,他们同样得劳动,敲石头或者挑绳絮。”
塞斯高声说道。(注2) 诺文只是默默看着。 塞斯的声音像一个开关,大厅的众人向门口看过来,一个老妇人高兴地喊道:“塞斯回来了。我们的小天才还活着!”
济贫院的老牧师正巧走了进来,看到塞斯几人,他布满褶皱的脸笑成一团。“咳咳,塞斯,贝瑞塔,你们回来了,太好了,太好了......我今年打算举荐你们去初等公立学校呢,结果你们一眨眼就不见了......” 他的两行眼泪流下,啜泣着叨叨说教,让诺文也不禁鼻子一酸。 他就站在门边,听完了一个故事。 一个年迈无后的老牧师兢兢业业地工作,每天都为人们的苦难生活而向女神虔诚祈祷。 他不忍心让贫民的孩子们都只能继续过朝不保夕的生活,主动教孩子们读书,并在今年争取到了几个学校的入学考试名额。 这几个孩子里就有塞斯和贝瑞塔。 “我们尊敬的牧师大人又在讲他那可笑的言论了。”
老牧师正讲到深情处,一个大腹便便的男子洋洋得意地走了过来,“别再丢我们的脸了,老乔治。”
他提了提裤子上的腰带,“听说你也是贫民出身?现在这样教导他们,是想让他们将来也做一个济贫院的牧师?可真是天才般的点子啊,哈哈.....” 两个看守者跟在他身后赔笑,大厅内却寂静得可怕。 “都快干活!一群懒鬼!你们接受了大人们的救济,还想一辈子都躲在这里偷懒吗?”
看守者严厉地训斥,抬了抬手中的鞭子。“这里不是你们享受的地方!”
(注3) 这两个看守者刚才懒洋洋地在外面晒太阳,看到自己的主子来了就赶快做起忠诚的猎犬,冲着劳作的平民们发出犬吠一样的叫骂声。 他们像囚犯一样被对待,所犯之罪就是贫穷。 注1:来自维多利亚时期济贫院的人们的真实生活景象。 注2:源自原著《诡秘之主》 注3: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政府认为:“如果我们让济贫院更舒适,我们就能让济贫院更舒服。但如果我们让济贫院变得舒适,就会有懒惰的人进来。还是让我们尽可能地让它变得糟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