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溯流文艺时代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坑未平,一坑又来(二合一)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坑未平,一坑又来(二合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四月二十四日晚,《文学作品构成中的戏剧性》通识课最后一节课的末尾。  讲台上的于东放下教案,跟学生们说道:“我相信,需要用到戏剧性的不仅仅是文学创作,不管你们学的什么专业,可能都跟戏剧性息息相关。对戏剧性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为你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一条不太一样的道路。”

“这门通识课已经结束,我要讲的东西也已经讲完。”

学生们正听得津津有味,忽然听到于东的“结课陈词”,顿时有些不适应了。  “于老师,这课时也太少了吧,一个多月就没啦。”

“是啊,是啊,于老师,我们对戏剧的了解还不够呢。”

“再接着开课吧,于老师你不是说还有一个戏剧中的文学性么,干脆一起讲了。”

于东看着已经满座的教室,颇为自豪地笑了起来。  一开始,为了约束这些学生,他还要拿着点名。  后来发现,每次来的人比名册上的还要多,有时候多出来的那些同学只能站在后面听课。  金艺的学生们对于文学和戏剧的兴趣超过了他的想象,每次上课之前和下课之后,也总有学生跑来请教问题。  有些学生甚至会自费去买一些专业性的书,看过之后有不懂的问题就会来问,他们的积极态度俨然像是对待一门专业课。  为了给同学讲案例,于东会在课上提到一些近年在国内发表的小说,比如上上节课就提到了的《平凡世界》,在上节课他就见到不少学生手里抱着本《平凡世界》。  学生们还自发成立了一个戏剧社,听说办得不错,已经吸纳了不少学生,他们在一起除了讨论课上的内容,也会交流其他跟戏剧和文学相关东西。  而且他们现在正在跟学校申请活动场所,大有一副要大搞特搞的劲头。  相信这个申请很快就会通过的,吴常新让于东开课为的就是把学校的戏剧文学氛围给营造起来。学生们这么有热情,吴常新当然会支持。  看着显得有些激动的学生们,于东抬了抬手,示意他们不要说话。  等到教室里安静下来之后,他开口说道:“下次课很快就会来的,具体时间你们等通知,现在下课吧。”

说完于东就拿着教案走出了教室,这一次他没有给学生们留问问题的时间,直接干脆利落地结束了课程。  走出教学楼后,于东没有急着回宿舍,而是信步在学校里面逛了起来。  四月底的夜晚,已经能够看到夏天的影子,黄瓜园的蛙叫声也一天比一天要更响亮。  这个月里,于东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学校的工作上面,虽然也构思了几篇小说,但是都没有急着动笔。  即便如此,他的产量也已经够让人惊讶了。  下个月,不,应该说从这个月底开始,他的几部作品就要集中上线。  即将在《钟山》发表的《吕秀兰》,在《收获》发表的《后羿》,在《科幻世界》发表的《七号监狱》以及还在连载的《第二世界》。  就算撇开几篇科幻小说,同一月连上《钟山》和《收获》对一个年轻作家来说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这时一阵风吹来,于东晃了晃脑袋,不再去想小说的事情,他决定让大脑歇一歇,暂时把身体交给双腿,随便它们将自己带往哪儿。  沿着操场,走过政务楼,于东来到图书馆门口。  路灯下,一对小情侣正用手按着图书馆门口的许愿石念念有词,之后看到于东朝这边走,大概是觉得不好意思,两人便手拉手从另一个方向走了。  于东抬头看了看天空,并没有月亮。  五月下旬,学校新大门的工程就要开工,到时候旧大门被拆,这块许愿石应该会跟着拆掉的大门一起被运走。  大概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即便没有月亮,学生们也会来许愿。  想到这里,于东才发现自己两世都没有对这块石头许过愿,不免又有些遗憾。  今晚不知不觉走到它跟前,大概也是冥冥中有种缘分,所以于东慢慢走到石头跟前,决定许个愿。  “是放左手,还是右手呢?”

于东犹豫了一会儿,干脆把两只手都放了上去。  但是问题又来了,手是放上去了,许什么愿呢?  于东不是没有愿望,而是愿望太多,一时想不起应该选哪个。  “格啷啷——”  就在于东考虑许什么愿望的时候,一阵自行车铃声传了过来。  于东转头看去,见吴常新骑车过来,便把手从石头上移开,站到了路边。  吴常新骑到于东面前就停了下来,笑呵呵地说道:“于东,这么晚了,你在这干嘛呢?”

“我刚下课,随便逛逛。”

于东笑着回道。  吴常新看了看旁边的许愿石,笑容依旧挂在脸上,“我看你怎么像是要对这块石头发功似的,难不成这石头真跟他们说那样,有灵性?”

说着吴常新还举起双手,比了一个发功的手势。  于东有些意外地看着吴常新,这老吴平时可不会这样开玩笑,他肯定是遇着什么高兴的事情了。  “吴校长今天看起来心情很不错啊。”

吴常新笑眯眯地看着于东,“看来我表现得很明显嘛,这都给你看出来了。没错,有个好消息,戏剧系的事情有眉目了,如果进展顺利下学期我们金艺就能重新拥有戏剧系了。”

“确实是个好消息。”

于东点点头,又疑惑道,“不过现在这个时间点,恐怕是赶不上招生了吧,七月份可就要高考了。”

吴常新摆了摆手,轻松道:“这不重要,方法有很多,你放心吧。现在我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尽快把师资给落实,咱们这个戏剧系可不能光指望你啊。”

“我也不是戏剧专业的,在旁边帮帮忙还行。”

“过分谦虚就是骄傲。”

吴常新笑着骑上自行车:“我先回去了,你继续散步吧。”

“吴校长慢走。”

目送着吴常新离开,可以看得出来他确实很开心,年过半百的人了,这会儿蹬脚踏的步子却轻盈得像个追风的年轻人。  于东不免感慨,老吴真是不容易,整日操心学校的事情,每天晚上回去得都很晚。  他在学校里面其实有套房子,不过因为家里面人太多,所以没有搬到学校来住。  等到吴常新骑车走出学校大门,于东又转过头来看向许愿石。  “唉,这个愿望给老吴吧。”

随后于东对着石头许了个愿望,希望吴常新身体健康。  ……  周六早上,梁永生一大早就去了书摊,因为昨天路过书摊的时候老板告诉他新一期的《科幻世界》今天能到。  他到书摊的时候,老板刚把摊子摆出来,见到梁永生后,老板笑呵呵地指向摆在站架上的杂志,“已经到了,梁老师你自己拿吧。”

梁永生点了点头,快步走到站架前面。  这站架是老板自己制作的,做工虽然粗糙,但是还算有用,平时专门放一些畅销的和卖不掉的书。  梁永生看着上面摆着一排《科幻世界》,意外道:“老板你这次进了这么多本?”

“卖得好不就多进几本么?谁还跟钱过不去啊。上次进了十本没够卖,我这次干脆进了二十本,反正卖不完也能退。”

这会儿时间还早,没有客人,老板也是清闲,干脆拉了两个板凳过来,自己一个,给梁永生一个,然后坐下来点了支烟。  “还别说,这事也托你的福。本来我这里都是不进这杂志的,后来因为给你带所以多拿了几本,没想到还挺受欢迎。”

梁永生从架子上拿下一本《科幻杂志》,“一般看这杂志的都是什么人?”

“学生比较多,都比较年轻。这杂志,一般年纪大点的也看不进去。”

梁永生摇了摇头,他对老板这话不太赞同,不过也没说反驳的话。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杂志的封面上,当他看到“于东新作”几个字时,眼睛顿时眯了起来。  “又有新作?”

嘟囔了一句,梁永生连忙找到那篇新作《七号监狱》,没顾得上看《第二世界》就先看起了这篇。  小说的篇幅挺长,梁永生看了好一会儿才……不对,还没完。  看到结尾处的“未完待续”,梁永生咬了咬后槽牙,忍住了骂人的冲动。  又是熟悉的味道,又是熟悉的配方,新作《七号监狱》竟然又是连载!  这简直是一坑未平,一坑又来。  而且断得恰到好处,《七号监狱》正连载到主角要开始越狱的时候,然后就生生断掉了。  罢了,罢了,追两篇小说跟追一篇小说也差不多了,反正都是一本杂志的。  随后梁永生又想到还有《第二世界》的最新连载,心情又缓和了不少,忙又翻到《第二世界》那里。  ……  “这些读者个个都是人才哇!”

几天后,谭锴看着读者们的来信,一边看一边笑。  旁边的杨萧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说道:“读两条来听听。”

“好,我来找几个有意思的。”

谭锴在信堆里面找了几封,然后读了起来,“听听这个——就不能多出一点?瞧不起谁呢,我们难道还差你这几本杂志的钱?”

“有趣。”

“再听听这个——昨晚我看杂志被我妈妈逮住了,她不但没有批评我,竟然还表扬了我,因为她知道我在追《第二世界》,觉得我很有毅力。这么慢的连载都能坚持追,何愁大事不成……”  “还有这个——严正通知,兹令贵社火速发售新一期杂志,否则我将带领十万儿郎攻占贵社,届时楼毁稿失,勿谓言之不预也!”

“哈哈,可真有意思。”

杨萧拿手搓了搓眼角笑出来的鱼尾纹,“最近读者的热情很高啊。”

谭锴放下信件,笑着点头,“确实很高,而且大部分都是来抱怨连载的,很多人还威胁要退订。不过杂志销量可骗不了人,新一期保守销量在一万五千册左右,相较于去年十一月份,已经翻倍了。”

“会越来越好的。”

说着杨萧站起身来,走到自己的办公桌边,从桌上将《钟山》和《收获》拿到了茶几这边放下,“新出来的《钟山》和《收获》你还没看吧?”

“上午这两本杂志就到我办公室了,不过我哪有时间看啊,这段时间编辑部真的很忙,怎么突然说起这两本杂志?”

杨萧将两本杂志推到谭锴面前,“你看看吧。”

谭锴一脸疑惑地看了眼杨萧,然后先拿起了《钟山》,在目录里面找了起来,随后就看到了于东的名字。  他忍着惊讶,又拿起《收获》,再次在目录看到了于东两个字。  “这……”  “于东这个月同时上了《收获》和《钟山》,《收获》上的是中篇,《钟山》上的应该是长篇,只连载了前半部分。”

“社长你已经看了?”

杨萧点头:“看了,很精彩。特别是那篇《吕秀兰》,虽然只连载了一半,但是这篇小说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已经非常震撼人心。于东的叙事依旧是那么令人惊叹,我不太懂文学专业的那些东西,也说不出他的叙事方式算什么流派或者体系,可就是很有魅力。”

“这我也不懂啊。”

谭锴摊了摊手。  他们两个人都是理工科出身,对文学的鉴赏主要是靠直观的感觉。有时候杨萧也在思考这件事情,虽然科幻文学对故事性的要求更高,但是叙事的魅力绝对也不容小视。  于东的科幻小说就提供了一个模板,假如把读书比作吃饭,那于东做的这锅饭,就让人刚吃进嘴里不会觉得生硬干涩,多嚼几遍又能回味无穷。  谭锴倒没有纠结于东的叙事,他只是感慨,“我一直相信于东会成为国内科幻的领军人物,但现在看来,他可能不仅仅会是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还有可能在纯文学界执牛耳。”

杨萧摆了摆手,笑道,“这恐怕不可能,纯文学界可没有人能执牛耳,任何时期的文人们都在争高下,却很难争出高下。科幻小说只要卖得好,拿奖多,那就是厉害。但是纯文学作品,拿奖再多,卖得再好,也有人不服的。”

谭锴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不过可以确信的是,这段时间于东的名字肯定是不可忽视的了。”

“这是自然。”

……  谭锴说得没错,从四月底开始到五月初这一个礼拜的时间,于东这个名字就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各类人的眼前,有些人甚至感觉生活到处都是他。  方涛和朱福先他们这一群中学生感受最为强烈。  “疯了,疯了,《钟山》里面也有他。”

几个学生把《钟山》、《收获》、《科幻世界》几本杂志一字排开,长吁短叹起来。  三本杂志,四篇小说,几天之内接连出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仿佛前一秒他们还在于东的带领下领略曲折离奇的幻想世界,下一秒就被于东拽回了冰冷的现实主义当中,实打实的冰火两重天。  “说不定郑老师上课时又要把这两篇小说拿出来讲。”

朱福先开口道。  其他同学都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谁都知道郑老师他超爱于东的,上课的时候张口闭口都是于东,平时讲到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都会提一嘴于东怎么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