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陆游更是一家的寄托。结婚后的日子里,陆游虽然也喜诗词,但对于入仕的书籍倒是看的少了。只不过不幸的是,两人结婚三年了却没有孩子,这让陆游的母亲有些不满。加之陆游对于科举取仕一途少了上进心,这更是让母亲唐氏心中烦闷。那时候的男子,若是不以共鸣为重,是要被人看不起的,更何况是陆家这家的家族。仕途通达,不仅是学业成就的佐证,亦是光耀门庭的要求。这一年的陆游虽然靠着家族的关系荫补了登仕郎,但还须参加“锁厅试”以及会试,方能成就功名。但陆游有唐婉相伴,唐婉的深情让陆游沉湎于情爱之中不能自拔,更无心于应试功课。其母唐氏盼儿子金榜题名,眼见陆游之情景,内心更是焦急万分,数次对唐婉大加训斥,责其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但此时陆、唐二人情意缠绵,难以听进去任何意见。陆母因此对唐婉十分反感,认为唐婉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便强令陆游速修一书,将唐婉休弃。陆游自然是百般的不愿意,但母亲唐氏将孝道一词拿来说事,这让陆游无奈非常。封建孝道,是作为读书人的陆游也不能反抗的。面对着目前的强势,陆游表面上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背后却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母亲看儿子整日魂不守舍的往外跑,心中疑惑间,自然打听知道了一切,这件事彻底激怒了陆母,严令二人断绝往来,并逼着陆游当面写下来休书一封,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而唐婉,也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本人亦宽厚重情,开明通达,对唐婉表现出同情与谅解。陆、唐之间从此被切断联系,音息隔绝。陆游29岁时那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并以学识和才气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但不幸的是,同科应试第二名的恰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陆游文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大宋江山”,于是受到秦桧忌恨。所以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秦桧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直接导致了陆游礼部会试失利。心灰意冷的陆游回到家乡,或在青山绿水和野寺幽处排遣愁绪;或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浪迹街市宿醉不归。这期间自然写就了无数的诗文,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内心的烦闷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绍兴二十年,陆游带着妻子出去郊游,正好在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了唐婉,这久别的重逢,让心沉如水的陆游"怅然久之"。历史上关于唐婉夫妇是否宴请陆游一事情,没有绝对的考证,但从当时的情景看,应该是没有。二人或许只是相互看了一眼,也可能是有礼貌的彼此点点头。时隔六年,陆游不再年轻了,模样也变的颓废了一些。而在陆游眼中的唐婉,也是郁郁寡欢的样子,再也不负当初的快乐。或许这六年的时光中,他们彼此都在想着彼此,只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不敢说,也不能说出来。看着唐婉离开时哀怨的眼神,内心积压许久的情绪彻底爆发了出来。于是,陆游满脸悲切地在这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过了一段时间,当唐婉突然思念其这段邂逅的时候,不由地独自一人故地重游。她看到了这首钗头凤,更明白了陆游的内心。一时各种往事涌上心头,才情绝佳的唐婉,找来笔墨,在陆游钗头凤的下方,写就了一首和诗,算是对往事的追忆,也算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慰藉和寄托。“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情意绵绵,感人心扉。唐婉回去后,没多久就病故了,而得知唐婉死的消息,陆游更加的心灰意冷。此后,陆游北上抗金,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
后陆游七十五岁,就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自己。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也是千古传唱的佳话。即便在诗人辞世前的最后一个春天,在儿孙的搀扶下,老人仍不忘来沈园与唐氏决别。“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诗人对爱情的伤痛情怀及对昔人恋人的惦念之情令人潸然落泪。而沈园见证了诗人凄婉的爱情,更见证了一段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