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尘埃落定松州城外,李炎坐在缴获的吐蕃帐篷里,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吃着烤肉。从种种迹象表明,吐蕃人已开始撤退,也就是说,因为李炎的出现,唐朝军队终于反败为胜,打赢了松州之战。李炎很是得意的取出一支弩箭,不过闻到这弩箭上的恶臭味儿,不由一皱眉头,将弩箭又扔回了箭筒里。事实上,李炎的弩箭上并没有抹毒,毒药虽然厉害,但昂贵得很,也很稀少。为了自己麾下士兵弩箭杀伤力增强,李炎让人将所有的箭矢的箭头都沾上了粪汁,这样一来,但凡被箭和弩射中,伤口都不容易愈合,很容易感染。李炎这招儿挺损,不过也特别有效,对于打击敌人有很大的好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要不是中了这一箭久治不愈,也未必会这么痛快退兵。这一战,李炎又打出了威风,不过李炎并没有进入松州城,而是在吐蕃人撤走后,将军队驻扎在甘松岭,一来可以防止吐蕃人去而复返,二来也免得和侯君集见面,双方都很尴尬。不过这几天李炎却并不闲着,由于吐蕃人撤退得仓促,遗留下了大量的物资,粮草、军械、旗仗无数,这几天李炎派人清点和打扫战利品,忙得不可开交。另一方面,城中的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等将纷纷来到甘松岭向李炎见礼,唯有侯君集称病,不来见李炎。李炎当然知道侯君集的小心思,从高昌到松州,侯君集两次让自己抢了功劳,自己不但损失惨重,还寸功未立,心中难免有怨气,再加上他支持太子李承乾,与自己不是一个派系,自然不想见自己。李炎就想,你不愿见我,我还不想见你呢!李炎也不以为意,接见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等将,李炎发现,这几员唐将虽然是侯君集的部下,但对自己是毕恭毕敬,言语之间对自己很是佩服。这也难怪,李炎这两年打了不少胜仗,战功赫赫,而这些武将的性子一般很直,李炎能打仗,有本事,所以他们就从心眼儿里佩服李炎,自然对李炎恭敬。李炎一看这是自己笼络人心的好机会啊,当下赐给了他们很多财物,还在自己上报朝廷的奏章里对三将的战功表扬了一番,声称如果不是他们坚守松州,自己也不可能取得偷袭甘松岭的大胜。不久之后,朝廷对三将都进行了提拔和赏赐,这让三将对李炎感激不尽,心说秦王真是仗义,还是跟着秦王混有发展,三将的心中渐渐开始向李炎倾斜。不过侯君集却比较郁闷,由于这次松州大战决定性的一役是甘松岭之战,李炎斩首数千,侯君集虽死守松州,损失惨重,但并没有多少斩首的战功,所以,他成为了最失落的人。此战之后,侯君集对李炎更加嫉恨,同时对李世民也产生了不臣之心,心说自己每次都是劳师无功,让李炎占便宜,皇上却不给自己赏赐,这分明是给自己难堪,既然这样,自己莫不如拥立太子李承乾,时间一到,再来一个玄武门之变,只要太子李承乾登基,自己就是大唐第一权臣。到时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李炎和李泰,以泄自己心头之恨。由于松州大战结束,李世民也放弃了御驾亲征,退回了长安,随后,吐蕃使者吞弥来到长安,代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大唐谢罪,还向大唐送上了大批的礼物。而不出松赞干布和禄东赞的意料,李世民果然表现出了大唐的宽宏大度,表示不记前嫌,只要吐蕃与大唐友好相处,那大唐就不会与吐蕃为难。不过吐蕃使臣吞弥却又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大唐派出公主到吐蕃和亲,以增进大唐与吐蕃两国的感情。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直接拒绝。这次的松州之战,让李世民也意识到,吐蕃是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能把五万大唐主力打得一度近乎崩溃,可见吐蕃军队的战斗力很强大,对大唐有很大的威胁。自己之前之所以拒绝吐蕃的和亲,是因为当时吐蕃并没有臣服于大唐,但现在,吐蕃人也算是向大唐低头,虽然没有称藩,但也给足了大唐的面子。吐蕃拥有着强大的实力,如果能与吐蕃和亲,与吐蕃保持和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时的李世民面临着与以往的华夏历史皆然不同的局面,中原王朝自秦汉以来,所面临的都是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无论是匈奴、还是鲜卑、突厥,柔然还是突厥,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都来自于北方。就比如现在,李世民认为大唐最大的对手是北方的薛延陀与东北的高句丽,甚至还有西北的西突厥,这些民族无一例外,都来自于北方。所以,李世民并没有从传统的观念里跳出来,对于西方新兴的吐蕃王朝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自己只要击败北方的对手,大唐帝国就可以高枕无忧。至于西方,冒似从秦汉以来,还没有哪个民族在西方能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吐蕃虽然占地面积广大,但人口稀少,二十万军队已是吐蕃的极限,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西方从来没有存在过一个强大的帝国,所以,李世民认为吐蕃无论从历史发展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对大唐都构不成威胁。而大唐对于青藏高原地区贫瘠的土地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双方维持目前的状态对大唐还是比较有利的。当然,李世民认为,如果让吐蕃成为大唐的藩属最好不过,只是吐蕃人很高傲,并不想臣服于大唐,这次向大唐谢罪,已很难能可贵。至于是不是将公主和亲到吐蕃,群臣也是众说纷纭,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派认为,派公主和亲到吐蕃,可以加强大唐与吐蕃的友谊,双方缔结秦晋之好,有利于大唐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敌人,对大唐来说是好事。可是以魏征和李勣等人为首的一派却认为,绝不可与吐蕃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