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发配李承乾李炎并不是善男信女,而且李承乾与他是死敌,李炎巴不得李承乾被处死。不过李世民既然不想杀李承乾,那李承乾就一定死不了,这个时候,自己为李承乾求个情,是顺水人情,李世民对自己也会心存感激。更重要的是,自己与李承乾是死敌,现在反过来为李承乾求情,那李世民会怎么想自己?百官会怎么想自己?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胸怀坦荡,有容人之量,这对自己未来争对太子之位是极有好处的。而且李承乾经过这次事件,太子之位是一定保不住了,能活条命就不错了,对自己也造不成任何威胁。想到这儿,李炎朗声说道:“父皇,在场的所有人中,儿臣与李承乾仇怨最深,交情最差,但儿臣以为,世间最大的莫过亲情,这天底下哪有父亲杀儿子的道理?难道要让父皇背上杀子的污名吗?难道要让天下人都认为父皇是无情无义之人吗?难道要陷父皇于万世骂名之中吗?”
一听李炎这话,李世民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看向了李炎,眼中尽是赞许之色。众人之中,李炎与李承乾是死对头,但现在李炎却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为李承乾说话,这本身就可以看出,李炎这孩子真是孝顺啊,而且心胸也宽广,能为了自己而放下仇怨,李炎真是太懂事了。一听李炎说话,马周也开口说道:“秦王殿下说的极是,世上哪有父亲杀儿子的道理,这岂不是陷皇上于无情无义吗?”
李勣也说道:“臣也以为,李承乾虽有过,但罪不至死,不如免了他的太子之位,发配边疆也就是了。”
李世民一看,马周和李勣都与李炎关系莫逆,显然,李炎在朝中的这一派支持自己,与自己站在了同一阵线上,如此一来,李世民的底气也足了许多。当下李世民说道:“确是如此,承乾虽有罪,但不过是侯君集挑唆,年少无知,就免了他的太子之位,将他赶出长安,发配边远地区也就是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生怕再有大臣做梗,直接下太了圣旨。长孙无忌一看,原来自己最后做了恶人,还惹了皇上不高兴,倒是让李炎占了便宜,不但得到了皇上的认可,先得到了一个心胸宽广的美名,这个李炎真是厉害得很啊!长孙无忌怕触怒李世民,也不敢再多说,当下李世民下令,李承乾废为庶人,迁往黔州居住。“谢父皇!”
李承乾百感交加,嚎啕大哭,缓缓站起身来,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犯了造反的大罪,最后即能留下一命,随后,他哭着被押出了玄武门,李承乾知道,这一生,怕是再也难有入长安之时。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背影也是感慨万千,心知这一生,自己与李承乾怕是再也无见面之时……当下,李世民下令,李承乾一派的李元昌、杜苛、赵节尽数赐死,侯君集已经伏诛,所有家人为奴,家产充公。至此,李承乾造反案终于宣告完结。当下,李世民对这次平叛过程中的有功之臣都论功行赏,李炎诛侯君集,活捉李承乾,击破三千叛军,是这次平叛中的首功之臣,只是李炎在爵位上已到了极至,再升的话,只能是把太子让他来做,但立储之事非同小哥,李世民并不想操之过急,所以只是赏了李炎金银钱财,另外将并、汾、箕三州都划归李炎管辖,如此一来,李炎的治下就有了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丰、胜十一州,所官辖的兵力达十万人。要知道,整个大唐的常备兵才六十万人,李炎一人所管辖的兵力就占据了大唐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李世民对李炎无比的信任。另一方面,李世民也重赏了李泰,李泰在这次平叛乱的过程中表现很是不错,击败了李祐,及时对玄武门进行了支援。随后,李世民又赏赐了李靖,肯定了他平定叛军的功劳。至此,李承乾之乱宣告结束。李承乾之乱,对李世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心腹爱将竟然会联合起来反对自己,李世民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头上也新长出了许多白发。李承乾之乱让大唐内部的势力重新进行了一次洗牌,原本支持李承乾的人被一网打尽,从此消失在大唐的朝堂之上。不过,长孙无忌为首的晋王派却趁机崛起,晋王派拥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朝中官员,实力强大,另一方面,由于处理李承乾之变时的出色表现,李炎也得到了李世民的极大信任。而李炎本身就有马周、李勣等大臣支持,虽然实力不如晋王派,但李炎凭借着大唐巨大的威望,出色的战功,成为了太子之位的有力争夺者。当然,魏王李泰在这次平叛之中立有功劳,李泰又文采出众,深受李世民喜爱,得到不少大臣的支持,比如原来倾向于李承乾的岑文本就十分看好李泰,转过头来就抱李泰的大腿,请求立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倒下之后,太子之位空缺,李治、李炎、李泰都对太子之位有所觊觎,大臣们也分成不同的派系,各自支持自己看好的皇子,而立谁为太子,就成为了李世民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对此,李世民也有些举棋不定,到底立谁为太子呢?李世民思来想去,他决定与几个有希望的皇子分别进行一场长谈,看看谁更让自己满意。诸皇子中,功劳最大的是李炎,而李世民最喜欢的则是李泰,所以,李世民更加倾向于李泰做这个皇帝。飞霜殿,李世民坐在床榻之上,而李泰则立于堂前。李世民对李泰说道:“泰儿,这次平定叛乱,你劳苦功高,朕心甚慰,不过现在太子之位空出来了,父皇很看好你,只是你现在的威望不够,还要继续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