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朕在红楼搞事业 > 第二十八章 初入翰林

第二十八章 初入翰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一日过后,两人也都到了当差的日子。冯紫英自去羽林卫不提,贾珠却是要去翰林院报到了。  除了他们一甲三人是直接授官之外,少数有培养前途的二甲进士会通过朝考进入翰林院当“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学习三年,也作为今后入阁拜相的苗子。  不过接下来的任务,眼瞅着是要二合一的节奏了。自己俨然已是同时进入了拯救贾家和报效大明的任务中,两样同时进行,难度果然比科举入仕高多了。  不过再困难的事,也必要抽丝剥茧找到一个线头才好开始嘛!  最近他也有思考之后要重点发力的地方,这么想来,倒也不必好高骛远,眼下自己是官场和家族的双重后辈,从小处着手,说不定更合适。  如今就算科举有成,也不过是让他有了在家里说句话的资格罢了,到底还是人微言轻,想让那些不靠谱的长辈和年长的同辈不要胡作非为,恐怕还得借力打力,从长计议。  但让比他小的同族之人从根子上转变过来,倒是可以一试。  退一步讲,要是不把这些族里的年轻人教好了,就算一时半会保住家族,但人人都是酒囊饭袋,即便有世袭爵位又怎么样?  时间长了不用人推,自己已经先烂了。若是哪天上面看着不顺眼,自然是削爵撤官,成为庶民罢了。到那时候,才是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啊!  对于把族人从根子上捋顺,他苦思冥想了几天,倒是去了书院后,突然就有了想法。  贾家也有族学,就建在宁荣街里宁国府附近的一处三进院子里。这族学向来是由族人贾代儒管着的,可惜看资料里,他这管的也不怎么样。  贾代儒是旁支出身,如今已经年逾五十,科举上还是个秀才,学问平平,不过教教蒙童倒也罢了。  这人也是命苦,早年丧父,中年儿子、儿媳都早亡,只留下一个孙子贾瑞。  这贾瑞不是个好东西,年纪比自己还大些,在族学里当执事,却整日里占些小便宜,不按规矩办事,把个族学弄的乌烟瘴气。  按理说贾代儒管孙子管得挺严,但贾瑞还是长成了这么个糟心模样,可见这老头着实是能力平平。  资料里说宝玉日后也要进来读书,跟着贾代儒学八股文,这么看来,还是得在宝玉进学之前,先好好把族学整顿一二才好。  贾珠正在思绪纷飞,就听到晨星禀报道:“大爷,翰林院到了。”

贾珠回了神,掀开车帘跳下车,晨星忙跟在后头。  今天是第一天到这儿,他报到后就由翰林院的小吏带着,往翰林掌院那边去。  等到了这里一看,吴文星和杨毅也早已候着了。贾珠见罢不由一喜,在陌生的地方有认识的人总归是好事。  见掌院还没来,三人忙凑在一起说话。吴文星笑道:“我听闻这次有二十名二甲进士过了朝考,进来做庶吉士了。”

贾珠闻言抚了抚胸口,庆幸不已:“还好我们不用再读书了,不然再来个三年,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啊!”

真是老天垂怜,幸好自己直接考中了探花,免去了继续学习之苦,不然对于他这种本心里不爱学习的人,真是忍不住要长掬一把泪!  不过暗搓搓说句自得的话,就现下这个成绩,太傅那老头估计都要被朕感动地热泪盈眶啦!  杨毅摇了摇头,笑着正要说什么,翰林掌院顾学士就踱步进来了。三人见状,忙恭敬一礼。  顾掌院年约四十许,神情严肃,面上不苟言笑。见了三人,勉励一番之后就给各自分派了新的工作,让主管他们的陆侍讲带着三人下去了。  这陆侍讲是从五品的侍讲学士,一路将他们带到了各自办公的屋子,言简意赅地说了几句工作上的要领就先走了。  三人比邻而居,贾珠让晨星洒扫了一番,就挑了个茶杯倒了水喝。这屋子比起他府里的堪称简陋,就是一间粉刷了白墙的屋子。  里面一应装饰俱无,摆着一套桌椅,另有一处休息的床榻,比家里晚月睡的还窄上几分,看得让人颇是无语。  不过一想到还有二十个庶吉士要在这里住三年,贾珠心里立刻平衡了许多。  等到晌午,三人第一次去翰林院的食堂吃饭,看着和书院相差无几的菜品,贾珠觉着,环境委屈点倒也罢了,这吃食上还是得对自己好点,赶明儿起,还是从家里带饭吧!  说起来翰林院的工作着实不算忙,吴文星主要是向皇帝讲解经史子集,负责起草文书,修撰皇帝实录。  贾珠和杨毅则主要是起草诏书、文书,外加参与经筵侍讲和修纂前朝史书的事儿。  根据贾珠的印象,讲解经史子集的事儿多是由侍讲学士来做,让初入官场的修撰和编修去讲的不多。  毕竟讲解经史子集是面君的大好机会,哪里轮得到他们这些新兵呢!  虽然不能陛见皇帝陛下让他有点遗憾,但这样一来,他也能腾出手来,好好整顿一下族学了。  于是这第一天下了衙,晚上和政老爹、王夫人一起用饭,等丫鬟撤了桌,贾珠就跟政老爹说起了族学整顿的事。  贾珠亲自端了茶给老父亲,诚恳道:“如今咱们族学的事儿,要我说,实在很不成样子。  堂祖父年事已高,虽是秀才出身,可毕竟是旁支,族学顽童多,若是遇着出身显贵的嫡支子弟,自然更难以管教。  且咱家也算是枝叶繁茂,族学里面只有堂祖父一人当夫子,着实力有不逮,管理上自然松懈。  这样下来,咱们族学就成了样子货了,哪里还能培养出人才!父亲当初送儿子去白檀书院,想必对族学之事也是有所耳闻的。  现如今儿子在翰林院,闲暇时间多得很,想着接手族学整顿一二,再找几个靠谱的夫子来,也搏一搏,说不定咱家族学也能教出几个进士呢?  退一万步说,咱们这样的人家,就算不科举出仕,至少也得让家里的子弟都读书识字,懂些个眉眼高低才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