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 第70章 都给老子陪葬吧

第70章 都给老子陪葬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被围困到粮尽援绝,投降了。但他很快丢下祖可法、祖泽润两个儿子跑回锦州,重归大明怀抱。  崇祯皇帝很高兴,连续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人家当然不会傻到去送死,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朱由检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大方的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这次吴襄、尤世威南下,辽东空虚,万一皇太极去打锦州呢?祖大寿会怎么办?  李自成又不能替皇太极做主,只希望不要出现那种情况。  除了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再次南下,曾经平过“登莱之乱”的古北口副将牟文绶也接到了南下调令。  老牟之前刚从登州返回驻地,因高丽封王,奉崇祯皇帝之命,随带部属官兵远赴高丽,以助王势,以振国威,享华还京。  因为刘芳亮在大别山闹腾的太厉害,未免祖陵有失,崇祯皇帝以牟文绶为援剿江北副总兵,率两千官兵出京南下剿贼。  老牟是湖北利川人,打土司起家,还平过奢安之乱,擅长山地战。  刘芳亮能不能顶得住?  李自成给小刘写了封信,提醒他多注意,毕竟大统领未必有工夫去拦截老牟。顺便李自成还收回了一项成命。  大顺起兵之初就设置了新兵营,一直交给李过掌管。即便陆续派各位大将在米脂、吕梁、中条、王屋、太行等处扎营建设根据地,新兵仍然要在历山短训一到三个月之后再分派各处。甚至他们在当地招募的新兵都要先送回历山接受整训。  这项措施最初是因为要给新兵讲解纪律,合则留不合则散,大顺不搞裹挟那一套。同时兼顾基础的队列训练。  后来李自成的心眼就转歪了,就像成立讲武堂、教导营一样,最主要的职责当然是轮训将领。此外还有个见不得光的理由是,避免官兵成为驻外将领的私兵,时不时的把他们拉回来轮训一番,洗洗脑,增加点归属感,然后再打散重新安排。  李过是大统领亲侄子,总不会叛变,所以让他掌管新兵营。除了刘宗敏等最早的几百人外,后面招的其他大顺兵,哪怕他们升到哨长、营长了也全都要叫李过一声老长官。  大顺当前野战军五万六千多兵,再加上地方戍卫军的两万四千余人,这么些人里八成都没见过大统领真容,但他们几乎百分之百都认识李过。  几个月前,李自成觉得把新兵营抓在手里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所以让驻外各军单独成立教导队,允许自己招募新兵自己训练。  刚刚反馈回来的结果是,初步统计白旺招了六百多人、张能招了一千人、高一功招了三千人、袁宗第招了四千、马世耀招了五千。  最离谱的是刘芳亮,才在大别山待了几天啊,他爸的一口气招了九千多人,无力吐槽。  代理晋豫总督冯起龙肯定提前看到了这个汇总,所以附信过来请示要再招募两万戍卫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彻底解放野战军,地方上将来完全由戍卫军防守。同时还请求大统领多加划拨些火炮火枪手榴弹……  你妹啊!  人招募回来不仅仅是给口饭吃就算了,那是要给人家发真金白银当军饷呐——大顺纸钞就是真金白银。  野战军二两、戍卫军一两。民兵因为不是常备兵,所以每月只有一百文补贴——战时会加到三百文,从拿下怀庆开始,战备状态几乎就没解除过。  兵多了真的养不起。  可好,那帮败家玩意刚摆脱束缚就发癫了,不知道大统领有多少家底?  袁宗第因为近几个月都在外面乱晃,不光是口粮,饷银都能自给自足。反之马世耀虽然在吕梁有地盘,粮食勉强能解决,饷银却大部分靠补贴。  当他们招募了新兵,随之报来的就是要求加拨饷银。  李自成头疼。  所以不得不立即收回他们自行募兵的权利。给出的理由是,继续统一募兵虽然手续繁琐了很多,不利于部队扩编,但是如果将领们为了扩大势力,就很可能会设法让一些本来不愿参军的老乡加入,最后容易变成无差别的抓壮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李自成同时要求各处将所募新兵陆续送回怀庆接受整编。  挠着头皮写完回信,大统领忽然想起刘宗敏怎么没报来请饷要求?  不像谷可成和辛思忠带的都是骑兵,募兵不容易,刘宗敏可没啥限制啊。  嗨,想不通就不想了,不要银子更好,省得头疼。  话说李自成这点兵力不论是征服大明还是建奴都稍显不足,可要是英国在旁边,几乎可以吊锤它。  毕竟英国要在八年后因为内战爆发才勉强拼凑出了五千骑兵,而大明仅山西一地在三十年前的统计就有三万两千匹军马。两者人口数量差不多,可光是大同的边军就有整个英国兵力的五倍多。虽然现在大同兵死的死跑的跑吃空饷的吃空饷就剩下一半了。  若是现在打陆战,别说建奴吊锤英国,大同兵估计勉勉强强同样能吊锤整个英国,起码是平手。毕竟到英国内战初期都是两群老农互殴,就那鼻屎大的地方双方后勤都要靠沿途劫掠才能供应的上。  英国陆军当前绝对是战五渣。欧陆各国因为正在进行三十年战争,无论是战法还是实力都提升的相当快,恐怕建奴未必能打得过。  ……  眼看日头要落山了,吴安邦望穿秋水也没等到徐来朝。  他倒是收了张宗衡一封信,对方让他再坚守十天。  “我去你吗了个币!”

吴安邦的火气直冲云霄。  “老子大不了投顺!”

“投投投顺?”

一旁的刘知州结巴了,没想到浓眉大眼的吴总兵也有这心思?  他赶紧瞅了瞅左右,幸好旁边没外人。  “吴吴吴总兵,轻声,可千万不能让马道台听见。”

“哦?什么?”

吴安邦一时没反应过来。  刘知州小声道:“马老爷和备御王千户都说要跟短毛贼死战到底。”

“……”  吴安邦咽了口唾沫,总算明白了。合着是打算让我先干掉马老爷和王千户吗?  老子不过是随口吐槽一句而已,你这位刘老爷却真想投贼?  吴总兵咬了咬牙,按了按腰刀,转瞬又泄气了。  “投顺……唉……”  大顺毕竟是“贼”,充其量是实力较强的“贼”,堂堂一位总兵官投“贼”?滑天下之大稽!  老吴拿短毛贼的银子毫不手软,毫无心理负担,不收才不正常,可是投降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纠结啊。  “如果当初在登州把短毛乱刀砍死……”  吴安邦小声嘀咕了一句,转而想起了短毛贼在登州交下的那些“好朋友”。  邓玘最倒霉,都没等到在登州拿银子就被派到河南打短毛,结果没坚持一年就死了。  朱大典和谢三宾还在山东潇洒。  杨御蕃阵亡;刘泽清和陈洪范被俘;王洪逃跑被罢官;大太监高起潜被皇上痛斥不过听说最近又要复起了。  京营神机营参将、麻城人彭有谟辞官回乡;牟文绶和刘良佐回了古北口;密云副将方登元迁广东里海副总兵。  吴襄回了辽东这次又被了派出来。  吴安邦心说,要是老子明日死在短毛贼手里,活着的那些人就都给老子陪葬吧。  尤其是拥重兵的吴襄。其他人死的死逃的逃要么不在附近,你老吴若是不来救援就别怪老子不仗义拉你下水。  吴安邦当即给老乌龟发出一封威胁加诀别信——五天之内看不到辽军出现在濮州城外,你就洗干净脖子等皇上砍死你!  傍晚时分,吴安邦单骑出城面见短毛大统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