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姐姐津津有味地欣赏银姨的紫竹匾,林佳茵有些坐不住。 她左顾右盼的,一只旧煤炉,一个两尺直径的旧铝煲,煲底已经擦过,泛着银光,但依然沾着好些擦不掉的黑灰色……看到那套架罉,林佳茵眼睛亮了。扯了扯程子华衣袖,俩人从银姨的铺子里撤了出来,林佳茵带着程子华顺脚一拐,进了几米开外的池叔艇仔粥店,边走边说:“老板,之前你遗憾没吃到池叔的艇仔粥,现在池叔来了,以后想吃随时可以吃到啦……” 说话声惊动了在铺子里忙碌的池叔,他直起身子来,说:“细妹——好久不见了!上次见到你姐姐,还问起你来着。”
林佳茵笑眯眯地走进铺子里,顺手就帮着收拾起角落里乱七八糟的工具来,顷刻间铲子是铲子,拖把是拖把的整理得条理分明,手里干活,嘴巴也甜:“池叔也好好精神啊,先介绍一下,这位程总监,我的顶头上司……” 彼此厮见过后,满屋子就只剩下林佳茵的声音了:“真的是好久好久不见了。看到你精神真开心——我们现在都大学毕业了呢!你这套老伙计,还跟着你一起来乔迁新居么?哇,真的是好久了,我记事开始,你就用这个煤炉了吧?那时候你撑着艇仔在我们门前的河边经过,不过最多的时候,是在主河道旁的码头上停着,卖艇仔粥的。后来就跟着水走了,我有次想吃,老爸找不到你,我还哭了好久。后来老爸揍了我,我才消停……” 池叔也乐了:“林茂真是的,孩子嘴馋,怎么可以打小孩呢。你那哭声也是凄凉,整条街都出了名的……老架罉用着舒心嘛。而且我这种铝材,现在还真不好找,是一种合金铝。是八十年代,跟咖仔国交好那会儿,我们这边的铝材厂专门生产出口咖仔国用来做那边的特种锅的。我那时候有缘搞到了两只,真的是很耐用,用到现在。不像现在有些铝锅,就跟纸糊似的,用个三年五载就穿煲。”
程子华一听,立刻说:“就算是材料难得,也不能一口锅用三十年啊……比我年纪还大了。佳茵,你先记下来,我们想法子去寻找这种铝材。看看能不能再给池叔换口新锅?”
笑着拱了拱手,池叔说:“那就先多谢程总监了!不过我的东西虽然老,还能用……就跟我这把老骨头一样!来来,来看看我自己盘的三眼灶,你们见过这种疍家灶没有?”
顺着池叔手指的方向,程子华伸长脖子看了那灶头,颇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说:“还真没见过这种制式的……看样子,像是某种古代灶头的制式,不过采用了现代材料来做了?”
池叔笑着说:“对头。最早我们这边的疍家人在岸上砌灶,是用三块石头做围边的。而别的地方的人,一般用四块石头,民俗学家还来考证过……后来我们这一支,最北边的,有飘到榕省沿海去;最南边的,有在琼省西海岸线的渔民。所有这些不同的地方的渔民,都有个共同特征,就是用三石灶。”
“那些专家说,语言会跟当地方言融合,饮食习惯会随着气候水土变化而改变,唯独是这些砌灶垒墙的手艺活,一代传一代,变化的几率比较小……反正我也不大懂这么多,那些专家来过几次,我听了多少,现在就原样复述多少……呵呵……” 林佳茵拍手道:“哎哟,这可真有意思啊!池叔,你可以把这些资料整理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不就是你店里的亮点嘛!”
池叔有些为难,说:“我没什么文化啊……哪儿会弄这个!”
略作思忖,程子华对林佳茵道:“细妹,你先记下来。如果有必要的话,就请运维部同事帮这个小忙。而且……这应该是个普遍需要。这儿的每一家,每一种美食,都有它的来龙去脉和故事。我们可以都整理出来,给食客看个新鲜也好,来做个文化科普也好,我想总有好处的。”
拿出笔来沙沙记录着,林佳茵欢快地答应道:“好咧。”
从池叔艇仔粥走出来,又走了几步,林佳茵眼睛一亮:“喂,肥仔健,怎么你也来了?”
加快脚步,一溜小跑来到那肥硕的背影后面,狠狠拍了一巴掌。肥仔健吃痛,跳了起来,半真不假地发着怒,说:“你老板没告诉你啊?我进驻了311啦,做的是配菜咸酸——创新口味!”
“哦——难怪你这儿没有锅碗瓢盆呢——”林佳茵站在铺子前面,看到里面三四个工人站在做好了地板吊顶的店面里,正在忙着装柜子,说,“你自个儿找安装公司啊?下这么重本?谁给你打本钱啊?”
肥仔健说:“我二舅啊。我寻思着跟着他也学得差不多了,就自己出来创创看。我这儿做的是一体式的展示用厨房,锅碗瓢盆还在后面呢。到时候这儿有烤箱炉头微波炉,全都齐全的。外面就是展示用。当然啦,网店也开起来了的……嘿嘿,怎么样?”
林佳茵很是佩服,连连拱手:“好头脑,厉害啊,我以为你只会拿锅铲来着。那你的货源在哪里?”
很是有些嘚瑟仰起脸一笑,肥仔健说:“你猜?你以为只有你才认识北艮村梁伯么?还有……是谁带你去找到白玉螺的生产厂家来着?我二舅说服了老白,加了一道独立包装的线,希望可以想法子解决保存和运输问题,可以放到线上卖,这样就不会老是赔本做情怀啦……” 一拍手,林佳茵恍然道:“对对对,是这么个道理!哎呀,人胖果然脑子好使……” 肥仔健佯怒道:“你在人身攻击我么?”
“不是不是,我在夸你呢。”
林佳茵大大咧咧地拍着肥仔健肩膀笑,冷不防程子华不动声色地把她手腕抓住移开,“这儿看得差不多了,那边在做绿色的面,我们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