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北宋之天生反贼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路推进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路推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顶住,给我顶住,胆敢后退者,杀无赦!”

耶律淳挥舞着战刀,率领着一支亲兵在后方督战。  前面就是被炸开的城门,宋军拼命的往里冲,辽军死死的堵在城门口,想要将宋军赶出去。  然而现在的局势却对辽军很不利,因为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城门会这么轻易的被宋军炸开,此前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  “轰轰轰~”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宋军的投掷兵终于被派上了战场。  在城门这种地形狭窄的地方,手雷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辽军一时间被炸的人仰马翻,阵形乱成一团。  趁着这个机会,宋军一涌而上,终于冲破了城门的封锁。  后面的耶律淳砍杀了几个逃跑的辽军,却根本于事无补,辽军逃跑的越来越多,最后他也只能一跺脚,率令亲卫逃到后方,然后召集将士组织第二道防线。  随着城门失守,宋军一涌而入,迅速的占据了两侧的城墙,辽军也节节败退,在城中设置道道防线,阻拦宋军的进攻速度。  不过这时折可适不再藏私,投掷手被安排到冲锋的前线,做为宋军攻坚的手段。  无论辽军的防线再怎么坚固,但是面对会爆炸的手雷,毫无准备的辽军死伤惨重。  虽然辽军的弓箭依然犀利,但却被宋军的盾牌挡住,盾牌后面就是投掷兵,只要靠近就会手雷齐飞,辽军的防线一次又一次的崩溃。  在这种攻势之下,辽军一退再退,宋军占据地盘也迅速扩张,甚至东边和西边的城门也落到了宋军手中。  最后死伤惨重的辽军终于撑不住了,耶律和鲁斡与耶律淳父子二人只得率领残兵从北门逃出,留下一部分来不及撤离的辽军断后。  不过在耶律和鲁斡父子逃出城后,剩下的辽军也很快投降,毕竟主将都不在了,他们再反抗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会白白的送掉自己的性命。  直到这时,宋军也总算占据了整个析津府城,宁复亲自出面安抚城中的百姓,恢复城中的秩序。  析津府光复,东路军的初步战略目标已经达成,虽然还有顺州、檀州等几个城市没有打下来,但这几座城市的驻军并不多,只要不出意外,打下它们并不费什么力气。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折可适在休整了一下后,再次起兵杀向顺州,之前耶律和鲁斡父子率领着残兵败将就逃到了那里。  经过了之前的惨败,耶律和鲁斡的军队已经被宋军吓破了胆,特别是手雷等火器,更是成为辽军的阴影。  所以在攻打顺州时,折可适几乎没花什么力气,直接用炸药筒炸开了城门后,城中的辽军或降或逃,根本没组织起像样的抵抗。  接下来的几天里,折可适率领大军,几乎是跟在耶律和鲁斡的屁股后面追击。  一路上的州县得知连析津府都被宋军占领了,全都是望风而降,甚至连檀州蓟州也不例外。  最后耶律和鲁斡父子逃出古北口,也就是长城以北,折可适这才停止了追击,因为他们的战略目标就是收复燕云,再往北就超出他们的实力范围了。  之前打下析津府城时,宁复就没有再随军,而是在后方安抚收复的各个州县的百姓。  这件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简直来说就是杀一批拉一批。  燕云十六州本就是汉地,居住的大部分人也都是汉人,不过也有一些契丹人杂居,其中有不少都是契丹权贵。  对于这帮人,宁复也毫不手软,收缴他们的财产充公,打开粮库赈济百姓,以此来收买人心。  另外还有一些依附契丹人,名声恶劣的汉人高官,也同样被清算。  对于一些名声不错的汉人大族,宁复则是以拉拢为主,比如马原和马植所在的马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本就亲近大宋,在宋军到来时,也是组织百姓迎接,所以大宋肯定不会亏待他们。  这些汉人大族在当地都是颇有声望,只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接下来就只需要派驻官员就行了。  而且折可适一路上也都是约束将士,严禁军队骚扰百姓,纪律严明的军队,也增加了百姓对大宋的好感。  毕竟燕云十六州已经沦陷上百年,辽人这百年来对这里的统治,已经让民心发生了改变,许多百姓对大宋并没有什么归属感。  所以宁复安抚百姓的事也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日后大宋对这里的统治。  幸好有马家这种亲近大宋的大家族,有他们的协助,让宁复也轻松了许多,只等着战事结束之后,朝廷派驻官员,到时只需要十到二十年的统治,就可以让百姓们彻底归心。  不过等到折可适他们拿下檀州,耶律和鲁斡逃出古北口后,宁复却立刻赶往军中,因为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当宁复来到檀州时,整个檀州城已经安定下来,折可适派兵接管了古北口的防御,然后两人结伴来到这里。  古北口是长城防线极为重要的一段,最早由北齐兴建,后来隋唐在旧址上重建,使得古北口的防御更加完善。  不过因为唐朝的军事强大,对长城的防御并不怎么重视,所以古北口远不如后世那么坚固,特别是在经历了唐末的战乱,再加上又被辽国占据,古北口也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  所以当宁复和折可适来到这里时,见到的古北口虽然地形险要,但并没有后世那么坚固的城关,否则耶律和鲁斡也不会放弃这里。  “古北口在唐时称为奚关,五代才称古北口或虎北口,这里地形险要,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中间夹着一条潮河,河边的道路只容一辆马车通过,可以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惜辽人却将这里荒废了!”

折可适指着前面不大的城关,以及两侧的地形向宁复介绍道。  宁复也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古北口,后世他曾经来过里,可惜除了山川还算熟悉外,其它的都显得十分陌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