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骑兵学员队所有学业已全部授满,共计有四百五十三人考评合格予以结业,现公布结业学员名单……”骑兵教导队的教官总长向高力云等人宣布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正式结束了。 这两个月,高力云等人其它事好像没干多少!最主要的事就是与战马整日厮混在一起,粘了一身马味,走那儿都能被人闻到。 教官公布了学员结业后的去向,不出意外、高力云他们还是被分到了驻扎在西北的主战部队。 骑兵去部队报道的时候,要比其它军种多一道程序——去马场接马。每一个新兵要带着一匹新马进入作战序列,不出意外的话、今后这一人一马会时刻在一起,形影不离!成为比正常战友更亲密的伙伴,一同出生入死。对骑兵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成为军官以前,自己的搭档只有一个。因为这代表着人和马都没事! 最近几年、大明骑兵的战马培育场越来越正规和集中,此前随军的马场基本上都被撤销了,留下的都是超大型马场。大明在宣化、山东、辽东、归化、山丹等地,共设了六处大型马场。这些马场规模最小的,每年也得供应千匹以上的合格战马。像归化和山丹这种超大型马场,母马的存栏量超过两万匹,每年能保证有五千匹以上的合格战马供应到军中。 既然是去西北服役,高力云他们去接马的地方,就只能是甘州的山丹马场了。山丹马场有着培养军马的悠久传统,在大明也使用过一段时间,只不过由于包产到户的马政政策,大明的规模性马场基本上都消失了,山丹马场也不可避免的萎靡不振。重新光复后,朱由检将山丹马场的恢复和扩建定为甘肃行省首要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合并,山丹马场的规模已经跃升到全国军马场的前二。重视山丹军马场的建设,一方面是由于朱由检前世的记忆,山丹军马场在后世都存在,肯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另一方面,山丹所在的地方正在河西要道,是蒙藏疆和传统汉地的交汇处,这地区又是正经的汉地,在这里存在一个大型的军马场,地缘意义非同凡响。 军马是什么?是决定军队行动力的核心因素之一!山丹有大型军马场,整个西北地区的大明军队,遇事之后的反应都会迅速不少。相当于在西北的交通枢纽区放了一支高机动性的战略预备队。马场里驯养马匹的工作人员,随随便便一组织就是一支战斗力不弱的骑兵部队。 从宣化到山丹去提马,这一路上铁路还没有完全通,有一段路是需要长距离步行的。走在去山丹提马的路上,高力云无比的羡慕有铁路的地方。只有体验过好的,才知道之前的有多差。有了铁路和火车后,再看没有通铁路的地方,感觉就像是去荒蛮地区一样。 几乎体验过火车的人,都会对火车和铁路由衷的喜爱。不过、在大明,也有一部分人发现通了铁路后、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好事。 在由太原通往郑州的铁路线上,有一个庄子叫郭家堡。郭家堡的大地主郭德顺,站在自家的地头,看着冒黑烟的火车极驰在铁轨上,他心中就是一腔怨气。 有了铁路,地里的出产就能卖个好价钱,人去别的地方也方便,来钱的门道比没有铁路的时候要多出不少,总之从那个角度来看,都没有被怨恨的理由。但是在郭家堡、只要是个地主,他们的想法都和郭德顺差不多。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铁路被周边的地主们憎恨,是因为他们发现:越靠近铁路线的地方,地越不好往出佃。人家偏僻地区的地主,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佃田的人家,而自己等人,每到秋收完、准会有人来退佃,这种趋势还在逐年加重。 刚开始、地主们觉得:人老五辈的只要有好田,还怕佃不出去?结果,还真是就出现了这种怪事!还想用五成的租子将田佃出去,根本找不到接盘侠。退了佃的人家,有些人心一狠,干脆彻底告别农事,去城里或者是矿上谋生活,或者是去朝廷能分地的新开发地区去安家。总之、到哪儿都比给地主家当佃户强。一年收成的一半交给地主,以前的自己怎么会接受如此奇葩的条件? 把一半的收成交给地主,哪一年到头还能剩下啥?只是能将肚子混饱而已。怪不得前些年老挨饿,根源原来在这儿?佃户们觉得自己是想明白了受穷的道理。 面对大规模的退佃潮,地主们只好通过降租来留住佃户!现在像郭德顺他们,佃租已经降到接近二成的样子了。就这!都还未必能留住佃户。 在郭家堡流传着这样一句传言:“种十亩地,不如一人去城里打半年工。”
都有这样的传言了,谁还会安安稳稳的在家种地?郭家堡的贫民们,现在没人想多种地,一般都是想办法搞几亩能基本种够吃粮的便田,然后男丁们就在农闲时乘火车到城里或者各地的工地上去打工了。有大把田地的地主们,只能通过降佃,吸引离铁路线比较远的人家来佃田。这些被吸引过来的人,也不长久,用不了几年就会加入外出打工的大军中。 再好的田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土地的价值好像和以前没法比了。在从前田产是永产和家业所在,可现如今、佃不出去的田还怎么传家?即使佃出去,收到的租子也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铁路和火车真是害人不浅,原本会老老实实待在土地上刨食的泥腿子们,现在就像盲流一样,成天想着怎么往外跑。往外跑不还是摆脱不了刨食的命运? 话不能这么说。与当佃户相比,能经常有活的打工仔生活要好的多。打工者没有多少生产资料的投入,也不需要承担多少投资风险。佃户每年要投入种子,要买农具、耕牛!最关键的是要承担主要的生产风险,爆发一次大灾,大量的佃户就会走上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