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就是鱼汤打底的。两种都有清汤锅和辣锅。正式营业那一日,叶大嫂请了娘家一个嫂子帮忙,只需要对方帮忙收拾桌子板凳上菜,煮菜她自己负责。她开业那天。叶荞也跟着去了镇上。她没有去摊子上给对方压力。反倒去了炸串店。点了些炸鸡翅,炸蔬菜丸子,炸蔬菜等,慢慢吃了起来,给了几个铜板,让新来的小乞丐帮忙打听消息。不出意外。叶大嫂的砂锅红薯粉卖得还不错。第一天就卖出去了一百六十几碗,大多都吃的辣锅,叶母熬制的辣椒油很受欢迎。因为砂锅生意太好,炒红薯粉的生意就掉下来了。天气冷,炒菜容易冷,大家都乐意吃煮菜,何况砂锅有个优点,冷得慢,吃得慢的吃到最后砂锅都是暖和的,而且价格也不贵,八文钱一碗,加素菜和加肉另算。在叶荞的建议下。叶大嫂每天都做了些把子肉,厚实软糯,放到砂锅红薯粉里面一起煮,简直绝配。“炒红薯粉就不做了,等夏天再做好了,你也别太累,把自己累着了。”
叶大伯母知道叶大嫂情绪崩着的,干脆直接强行要求。叶大嫂累是累,毕竟一日要煮那么多碗。“娘,其实炒红薯粉很简单,只要泡好红薯粉,直接上铁锅炒就行了,好些老客户就喜欢吃炒红薯粉,我今日也卖了十七八份。”
“炒红薯粉费胳膊,你不颠锅啊。”
叶大伯母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当初老大胳膊酸不就是因为颠锅。倒是新的砂锅吃食,比较容易些。最终,叶大嫂还是被禁止卖炒红薯粉。后来铺子里的生意稳定了,吃砂锅的还比吃炒红薯粉的多,算下来,每日能净赚五百多文,一个月下来也有十三四两银子。一年下来也有一百六十两银子。这在镇上绝对是好收入。这也是因着今年有不少的外地行商滞留在镇上,这种情况很常见,不过,往年这些人都留在府城,毕竟府城条件好些。但今年镇上出了这么多新开的吃食,味道还好,最关键的是镇上的租金便宜,可比在府城成本低得多。对他们来说,炸串店,烤鱼店,锅子店这些动辄一顿要吃一两百文的酒楼一个月吃两三次就很爽了。那像叶大嫂开的砂锅红薯粉,那就是便宜了。豪华版各种配料都加的,也只需要二三十文,府城随便一碗阳春面就需要这么贵了。相应的。相应的,把房子租出去的镇上的居民,也有闲钱买吃食了。更别说临近过年,十里八乡的村民也经常去镇上购买年货。现在有些银钱了,家里的孩子一闹,想在镇上吃,手头宽裕了,他们自然也会答应孩子的要求。见叶大嫂的食铺稳定了。叶荞就没关心了。倒是在十一一月初的时候。齐临亲自跑了一趟邕乡村。“嫂子,真是不好意思,我这次来晚了。”
齐临擦着额头上的汗水,有些歉疚,忙开口道歉。叶母招呼他坐下喝茶。“你让人传信来了,有急事,我们家就在这里,齐兄弟不用着急。”
“唉,没想到叶兄离开了。”
齐临说到这,压低声音道:“嫂子,叶兄离开是好事。”
“噢?怎么说?”
叶母心头一跳,莫非这就是小荞说的麻烦。“您知道,我在府城一直陪着那位王爷。”
正因为这事,他才腾不出手来离开。叶母点头:“那王爷是离开了?”
“没有。”
齐临压低声音说:“相反,对方隐姓埋名,来镇上了。”
“什么?”
叶母皱眉,她实在是招呼不来这些权贵,就怕哪里没做好,又被安一个罪名,简直就是无辜之极。“其实那位李小姐一直没有离开镇上。”
齐临就是过来提醒叶母的:“她一直没离开,本来王爷前一个月就准备回京,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又转道来了镇上,听说是要接她回京。”
他这句话里的信息很多。不管怡亲王是为什么要改道,在外人看来,他这都是看重妻妹的表现,有王妃亲妹子这个名头,李娇云也就能在京城都有面子。“只要她不再找我家麻烦就行。”
叶母到底对李娇云没了丝毫好感,只希望对方不要来村里,赶紧走,早些回京最好了。齐临也不能多留。把悄悄带来的分红的银子给她。这次分红是接近五个月的,足足有好几千两。又带走了叶荞早就准备好的亮肤乳,以及她新做的水。送走了齐临。叶荞跟叶母都保持默契,在李娇云没有离开镇上时,不要去镇上了,正好叶母要去看招来的新红薯作坊的工人。叶荞则去牛棚那边。牛棚是喊的村里的好手干的。哪怕前些日子,叶家那么热闹,也没耽搁他们干活儿。叶荞过来的时候,正好要收尾了。“小姐,你怎么过来了?”
管家娘子看见叶荞过来,忙迎了上来,她正拿着铁铲在清除牛棚四周的积雪。冬日里积雪深,牧场几户不能用了,就给牛羊喂早就准备好的干稻草,干草,豆腐渣以及家里煮的红薯。这些都可以当牛羊的口粮。“我来看看牛棚盖好了没。”
叶荞抬眼望过去,牛棚和对面的羊棚,都用新的瓦片代替了稻草顶,每个食槽也干干净净的,每日都有专门负责养牛羊的人,打扫干净,走过来味道并不太臭,只有着牛羊圈特有的动物的味道。“还差最后一点收尾。”
管家娘子带着她去看。翻修的牛棚明显更大更坚固了。“不错。”
“小荞,你不冷啊。”
赵村子竟然也在这。“村长爷爷,你怎么大冬天的还在这?”
“嘿嘿,这不是我家侄儿在你家翻修牛棚么,他的手艺是我教的,小伙子年轻,我怕他干活儿有纰漏,这冬日里反正也空闲,就过来帮忙盯着,有些问题及时整改,免得到时候返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