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从尚公主开始 > 五十二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五十二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冬小麦长势喜人,功劳全在傅忠身上,榆林处处都是歌颂知府的声音。趁着大好形势,府里新税收政策出台了。

各家各户都有一本账。

小户人家税收不变,他们惊喜的发现,冬季收成,将平添三倍,久违的笑容出现在他们脸上。

大户人家一算,按照府里新定的本分之地,每个直系亲属人均四亩地(比三亩地多了一亩),就算多出的田地按三倍征收,由于增产的关系,实际收入也超出了往年。

虽然有点肉痛,可这是南华帝君的谕旨,他们也不敢怨恨到知府头上。

傅忠也在盘算,带来的一万两金子,加上县尉们的退赃,还要胡县令的脏款,算起来不少,可架不住五千士兵的薪赏按时发放,(榆林的三千士兵的薪赏部分由行省下拨,否则怎么养得起五千兵。),府里早就捉襟见肘了。要不是赵三酿酒有了成果,在榆林引起轰动,带来的收入维持着府里的基本开销,榆林府早就破产关门了。

收了冬小麦,有了一批粮食在手,兴学救愚就有指望了。

不能让这样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为了人心,也为了检验一下练兵效果,傅忠决定在榆林阅兵,露露爪牙,震慑宵小。

榆林城的百姓,永远都会记住这一天。冬小麦开镰的头一天,盖着知府鲜红大印的政令,张贴在城内各处。

“新政施行后,将在每个乡设一个学校,全榆林不管大户、小户的子弟,免费上学;免费兴修水利;免除穷困者以前所欠的赋税......。”

全城轰动,百姓们奔走相告,喜不自禁。

“还是老天关照,若不是南华帝君显灵,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

“老天关照不错,但我们新来的知府功不可没,没有他老人家善心,怎么会出这样的善政,别的地方就没有。这还不算,你家会把改良土壤的法子告诉别人吗?”

不少有良心的农户流着泪说道:”我要在家里供养知府牌位,祝他老人家长命百岁,永镇榆林。“

大家还沉浸在这喜悦之中时,一阵鼓声响起,一杆杆五彩缤纷的旗帜,一队队盔甲鲜明的士兵,踩着鼓点,排着整齐的队伍,出了营房,向城外开阔地走去。

有人高喊:“知府要检阅军队了,大家快去看呀!”

人群中,懂行的咂咂嘴,说道:“知道吗?排在最前面的是我们知府的护卫队,队长是知府的叔叔,听说兵就是他练的。”

另一个瘪瘪嘴,“你可不要不懂装懂,知府的叔叔是榆林总兵,他练的兵倒是不假。”

懂行的:“什么嘛,我说的是起先,起先知道吗!知府的叔叔叫傅强,不是亲的,他们两家是世交。”

接着,又是一队队士兵从检阅台前经过。

懂行的又开始了他的小广播:“这是我们榆林自己的兵,新知府来后,他们的军饷蹭蹭往上涨。除了每月一千铜钱,还有三千安家费。这些钱可不经过任何人的手,直接发到士兵的手里。

听说队伍上讲究官兵平等,当官的不能随便打士兵。他们成立了士兵委员会,每一项开支都做到了账目公开,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谁也不能贪污,也不敢贪污。士兵们开的是一日三餐,天天都有荤腥。”

瘪嘴的反驳说:“哪里天天都有荤腥,我听说,开三餐是不错,但几天才能喝一次肉汤。”

懂行的不满了,“你懂什么,就是小老财,几天能喝上肉汤吗?听说总兵都跟士兵一个锅里吃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你见过这样带兵的吗!

这还不算什么,队伍上提拔人员,按各自的本事为凭,不搞什么官官相护,拉帮结派的龌蹉事。

可惜我家儿子不够当兵的条件,否则,我早就把他送到队伍上了”。

瘪嘴的问道:“当兵吃粮还要条件,听都没听到过。”

懂行的笑道:“这你就不清楚了,他们把这些兵叫做子弟兵,要的就是老实本分的人。偷奸耍滑,好吃懒做的一个也不要。年龄上只要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的,我儿子就是年纪超标了,所以,才没被选上”。

瘪嘴的:“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懂行的:“我哥哥的儿子就在队伍上,他休息的时候回了一次家,吃得红光满面,那个神气劲,就像给他个九品文官都不干”。

瘪嘴的羡慕地说道:“要是真像您说的,我儿子一身武功,去当上这样的兵,说不定能从队伍上挣得一份出息”。

懂行的:“什么我说的,这都是真真的,你自己不会去打听吗?这是亘古未有的队伍。”

列队检阅完成后,就开始了他们天天练习的三三制表演,只见士兵们一会儿散开,一会儿聚拢,杀声震天,彪悍如虎。这样的兵,还有对手吗?把这群老百姓看了个目瞪口呆。

树欲静而风不止,榆林首富、粮行老板的大客厅内,坐着几个衣冠楚楚的士绅。

粮行老板一开口就是就荤素全来,忘了他平常装扮的斯文,“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应该都知道原因。知府这个王八蛋,罔顾千年留下的规则,假造天意,妄图剥夺我们几辈子辛辛苦苦得来的家业。俗话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不共戴天之仇,你们都说说,该怎么办”。

这几个都是榆林的大财主,行业虽然不一,但巧取豪夺、强买强卖的手段却如出一辙。见到粮行老板急得大放粗声,心里的气也被勾了起来。

“素封公”(注),放印子钱(高利贷)的李老板说道:“您消消气,我们在座各位无不痛恨知府的乱来,就是没个带头的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您见多识广,平时我们也是仰公马首是瞻,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盐商马老板毕竟走州过府,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素又最是迷信。他劝道:“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斗。知府虽然无道,但毕竟代表官府。再说,南华帝君的谕旨就这样好违背。”

李老板:“马公,你怎么相信府衙的鬼话。仙人你见到了,还南华帝君,既然是帝君,怎肯轻易下凡,世人不信,岂不砸了他的招牌吗?”

马老板:“我也不信,可那写谕旨的纸张真是宝贝,这个作假不来的。”

粮行老板拍着案桌说道:“不要争论了,听我说,知府府里有人去行省讨令,布政使压根就没同意。行省有人告诉我,参知府的折子已经送去京城了,想来朝廷也不会同意知府的乱来。只是榆林离京城太远,圣旨一下难以传来。”

马老板这下神气起来,“上有朝廷圣旨做主,下有行省撑腰,那就不怕知府了。”

李老板讥笑道:“你不怕仙人了。”

马老板:“我是怕,可孔夫子也说过,‘敬鬼神而远之’,我躲着他的庙宇就是了。”

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别看有些人平时对神明顶礼膜拜,但一旦触及了利益,便是神明也顾不得了。

李老板对他鄙夷不已,不再理他,转头问粮行老板:“素封公,朝廷圣旨也不知什么时候能来,府里现在就要收取税款,我们怎么办。你跟行省往来多,关系也好,是不是请你老出面,打通一下布政司关系,看能不能让知府缓收今年的粮食。等待朝廷圣旨下来,一天的乌云不就被风吹散了。”

粮行老板这才悠悠说道:“布政使是与知府撕不开面子,内心是极度痛恨知府乱来的。他老人家不好出面。我们榆林也有不少在行省当官的,右参政就是我们榆林人,他家里的田谁比得了。就算右参政不好出面,他的弟弟是吴忠(宁夏下属市)总兵,走的是原来丞相(胡惟庸)的路子,胡惟庸出事后,他因识字不多,与胡惟庸没有什么书信来往,躲过了一劫。”

粮行老板四下看看,接着神秘又小声说道:“听说他害怕早晚会被朝廷知道,已与西边有了联系。”

李老板:“西边?”

注:《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