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312、313章 李然又要讲故事了

第312、313章 李然又要讲故事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对于李然举荐申无宇来担任钟离县尹这个事情,楚王的怀疑几乎是必然的。

  他不无疑惑的看着李然问道:

  “申无宇?……此人官职不过芋尹,乃我楚的一介下大夫,且又亦非我楚国的大族之后。今以钟离县尹此等显贵之职授之,恐怕不妥啊?先生何以要让如此之人担任?”

  “再者,据寡人所知,申无宇与先生也并无往来,先生举荐此人,却是为何呀?”

  他并未直接询问李然与申无宇到底什么关系,毕竟这么问,就未免显得他的疑心病太重。

  可他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又十分清楚的表达出了这一点。

  申无宇乃是什么身份?

  李然又是什么身份?

  你这般堂而皇之的举荐申无宇,难不成你们当真是结成同党了?

  “呵呵,大王多虑了,臣与申无宇素无瓜葛。”

  李然想也不想,直接回答了楚王的疑虑,并且继续是直言道:

  “臣之所以举荐此人,乃是见此人能言敢谏,忠于君事。此人思君之所为,言君之所不及,抱诚守真,实为难得!”

  “此等忠君之人,该当得到重用,还请大王明鉴。”

  因为申无宇本身的品格,所以李然举荐了他。

  但这却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楚王显然也知道李然所言不假,可光听李然这一面之辞,他终究还有点些放心不下。

  于是,他继续问道:

  “申无宇此前直言犯谏,寡人亦是早有见识,此言倒是不假。”

  “但此人于我楚国无有寸功,倘若只因而受益钟离县尹之职,岂不唐突?若人人都如此而受赏赐,我楚国上下县尹县公之职只怕早就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钟离县尹于寡人而言意义十分重大,先生可知?”

  其实,谁又不知钟离这个地方对楚国而言十分重要呢?

  这谁都知道。

  可楚王却并没有这么说,他只说对他自己十分的重要。

  在场众人中,也唯有李然,伍举等少数几个人听懂了楚王这话的意思。

  前面说了,楚王让李然前去担任钟离县公之职,为的便是给自己日后留有余地,倘若以后楚国真出现了动乱,他也能有一处保存楚国核心实力,蓄势反攻的所在。

  况且此地比邻中原,作为一个与中原各国之间模棱两可的缓冲地带,楚王自然不放心其他人前去镇守,他唯一信得过,也相信其有这个能力能镇守得住,便只有李然。

  他故意提及这个地方对自己很重要,就是希望李然能明白自己这么安排的一番苦心。

  而李然在听到楚王这句话的时候,当即也就反应了过来。

  他微微思索后,忽的笑着道:

  “既如此,大王便更应该让申无宇前去担任此职了。”

  此言一出,楚王便当即无语了。

  怎么好说歹说你还是不明白呢?

  这钟离县尹的位置能是这么简单的事嘛?

  “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楚王脸上的不悦之色一时间更甚。

  他清楚李然其实此刻应该已经懂了自己的意思,但李然仍然坚持举荐申无宇,那在他看来,无疑是在故意找事,所以他当然不甚高兴了。

  李然见状,朝着楚王又是躬身一礼。

  众人见状,顿时一怔。

  他们知道,李然又要开始讲故事了。

  楚王也是颇为诧异的看着李然,心道这好好的,干嘛又要讲故事呢?

  李然讲故事,就等同于洗脑。

  恐怖如斯!

  楚王差点呼吸都停住了,可他也没办法,只得听之任之。

  李然稍微理了理思绪后开始道:

  “自古以来,成法以规百姓,造刑以制庶民,刑法之事向来只加身于黎民。”

  “然殊不知,天子王侯,公卿权贵如若亦失其德,其后果却是要比庶民百姓为害百倍!”

  “譬如古之周厉王,幽王之前车之鉴可谓比比皆是。”

  “厉王无道,路人以目,终招民怨。”

  “而其后幽王则是更甚,罔顾周礼,违背祖制,最终落得国破身死的结局。”

  “可见上至天子诸侯,倘若犯了大错,也都应受到责难,而非只因身位天子诸侯之身份,便能为所欲为的。”

  在场众人听罢后,虽是一头雾水,却还是在那里点头称是。

  这是什么道理?

  之所以都在那点头,那是因为李然这话的确是有道理的。

  毕竟,这两个前车之鉴,距今也并不久远,也是他们所耳熟能详。

  但为什么会一头雾水呢?

  那是因为李然所说的这话,显然是前言不搭后语。周厉王和幽王那档子的事,又跟申无宇有什么关系?

  “而楚先君文王之世时,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以畋于云梦,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

  “此乃楚史,诸位想必都应该知道吧?”

  李然的目光环顾四周,只见得包括楚王在内,皆是默不作声。

  他们显然也都知道这都是怎么一回事。

  这件事说的是什么呢?

  不急,且先介绍一下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其中一个便是楚文王。

  既然能够在死后获得“文”这个谥号,那其本事一定差不到哪里去,《楚史》的评价便是: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

  七分雄鸷,三分昏庸,不拘泥且极为跳脱的思维方式,使得他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能在楚武王的基础上,先后灭掉了申,邓,息,蔡等数个小国,彻底打通了楚国北进中原的通路。

  而楚国也从一个蛮夷之国,真正的走向了国际舞台,楚文王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不必再说。

  也是在他的时代,楚国一百多年来的“欲观中国之政”的愿望也基本得以实现。

  而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主角,则是申无宇的先祖——葆申。

  葆申,原申国人,乃楚武王伐申时,从申国带回来的。

  他来到楚国以后,楚武王见他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就让他去当自己嫡子的老师,也就是后来楚文王的太傅。

  但与后世所谓的帝师不同,那时代的太傅其实并不算得正儿八经的正卿,所以葆申虽是楚文王的老师,但他在楚国的地位并没有很高。

  在把前面的这些都介绍完了之后,接下来的便是这个故事的重头戏了。

  ——

  第313章_两代人,一件事

  事情是这样的,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古文):楚文王曾得到了一只宠物狗,又得到一把好弓,还得到了一个美女,于是整日就是逗乐玩狗,游猎江湖并且和美女嬉戏。

  申无宇的先祖葆申知道以后,便对楚文王说:

  “今王得茹黄之狗,宛路之矰,畋三月不反;得丹之姬,淫,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翻译过来简单来说就是:大王天天玩狗逗乐,和美女睡觉,整年整年不上朝,应该处以鞭笞之刑。

  当一个堂堂国君,竟被自己的臣子说应处以鞭笞之刑。用脚趾都能想得出来,这事得闹得多大。

  更何况楚文王还是如此的一代雄主!

  鞭笞他?

  谁能鞭笞得了他?谁又敢这样做?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申无宇的先祖——葆申。

  别人不敢管的,他管。

  别人不敢做的,他做。

  别人不敢得罪的,他得罪。

  而这,就是葆申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

  “王之罪当笞,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爸安排我教育你、引导你、辅佐你,那我如果不打你,就是对不起你爸。

  所以对不住了,我今天必须要鞭笞你。

  而楚文王也不愧是一代雄主,眼见葆申如此坚决,竟也好似是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于是,他主动跪伏于地,葆申也二话不说,束细荆五十,跪着手持荆条,只象征性的在楚文王的背上打了打,就说“王起矣”。

  事情发展到这里,楚文王虚心受教的形象已经演得是入木三分的了,而葆申敢言能谏的形象也已十分的鲜明。

  按理说,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

  但事实上还并没有。

  到了这节骨眼,楚文王却还就不依不饶了,居然还想着要变本加厉。

  说来也是,如此敷衍了事又如何能彰显他自己虚怀若谷的态度呢?

  于是,这时他居然主动是对葆申言道:

  “有笞之名一也!”

(文王告诉葆申,要葆申别假打,要打就真打!)

  如果这时候换做了其他人,听到楚王说的这些话会是个什么反应?

  肯定吓都吓死了。势必都会觉得楚文王说得就是反话。

  这能真打?谁又敢真打?以下犯上,这一言不合说不定就是灭满门的大罪啊!

  但别人不敢,不代表他葆申不敢。葆申闻言,还真的就用荆条,狠狠的鞭笞了文王一顿!

  一代雄主楚文王,便就这样被葆申是用荆条抽了一顿。

  而最后的剧本,就很套路了。

  葆申一顿抽完,先是自流于渊,请死罪。

  而文王则是派人宽慰道:

  “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

  ……

  “再然后,文王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楚国,兼国三十九。令楚国广大至于此者,此皆葆申之力也。”

  李然前前后后,将葆申的事迹是如数家珍一般的说了一遍,并且将楚国兼并吞灭三十九国的功绩全都算在了葆申头上,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毕竟葆申只是做了他身为老师应该做的事。

  但也由此不难看出葆申这个人对楚文王,以及对于整个楚国的影响,也不可谓之不深远。

  李然言罢,大营之中一片安静。

  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民间轶事,而是实实在在记录在楚史之中的事。所以在场众人,尤其是一众卿大夫们,对此事可谓都是耳熟能详的。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楚王熊围在内。

  “先君文王雄才伟略,志比天高,知能善任,知过必改,为我楚国立下基业,实乃一代英主也!”

  作为文王的子孙,此时的楚王熊围自然要表示自己对他的尊敬。

  可他也仅仅是用了“知错必改”四个字来概括李然刚才所说的这一番话。

  其中有一个小细节,或者说一个隐藏的事实,他并未选择揭开。

  耳听楚王避重就轻,李然当然不肯放过,当即朝着他躬身道:

  “大王所言甚是。”

  “楚国先君文王之志,上可九天揽月,下可四海擒鲲,大王既身为文王之后,自应常怀先君之志,不可忘怀。”

  “然大王可知,葆申侍君之志,亦霜气横秋,坚如磐石。”

  “而臣之所以举荐申无宇,亦正因他乃是葆申之后人也!”

  一个是楚文王的后代,一个是葆申的后代,两代人相距数百年,却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事,然而结果却不尽相同。

  李然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对于现在楚王与申无宇而言,简直不能再贴切了。

  当年楚文王既然能在葆申的“鞭笞”下痛改前非,一洗陋习并展现出他傲人的雄才伟略。

  那如今你楚王难道就不能在申无宇的劝谏下,效仿先君,厚待申无宇,以彰显你楚王的胸怀么?

  所谓忠言逆耳,人家申无宇既身为葆申的后代,仍旧是秉持着为国尽忠,为君尽责的优秀品质。

  那你楚王熊围难道就不能有先君文王的胸怀,以及知错能改的气魄与勇气吗?

  这些话,李然并未当着楚王的面说出来,因为在他道出了申无宇的身世后,这些话便等同于已经说了出来。

  在场众人中,又有几个是不知道李然这话的意思的呢?

  大家既都是明白人,点到为止即可。

  楚王显然也是明白了过来,李然之所以要讲这个故事的原由了。

  一来,就是回应他所谓“申无宇无有功劳”的说辞。

  毕竟,人家既然有这个胆量能够斗胆劝谏。这在楚国,就可算得上是独一份的功劳。而他的这一份功劳,也完全比得上他的祖先——葆申

  二来,也是回应了他所谓“申无宇并非楚国大族”的论据。

  人家的祖上那可也是鼎鼎大名的,曾经辅佐过楚文王的大贤葆申。就这一层身份,恐怕楚国上下如今能够与之比肩的那都是屈指可数。

  于是,楚王熊围看着李然又思索了良久。

  如今有一个事实,他已是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他自己的确是比他的祖先文王差了太多了。

  可一向自傲甚至是自负的他,又岂能当着众人的面承认这一点呢?

  申无宇既然做到了他先祖一样的事,难道他楚王熊围就真的做不到?

  好一阵后,楚王这才面色惭愧的看着李然,叹息一声道:

  “今日先生之言,寡人谨受教。”

  “既是先生举荐,寡人自当应允。”

  是的,最终楚王还是答应了李然的举荐。

  而李然讲故事的恐怖能力,也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